一种采煤工作面下山保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8488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采煤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采煤工作面下山保液装置,包括液箱,液箱的上部设有进液口,其特征在于,进液口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延伸管,延伸管一端设有用于与进液口密封连接的接口,延伸管的另一端向远离进液口的方向延伸,且延伸管的端头设有释压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连通器原理,通过对液箱结构进行改进,加装一个烟斗状的延伸管,同时设置有泄压口,能保证其在下山时的液位保证原有的设计水平,储液能力不受现场条件的影响。储液能力不受现场条件的影响。储液能力不受现场条件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煤工作面下山保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采煤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采煤工作面下山保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请参照图1,采煤工作面顺槽巷道电气列车下山时,由于液箱口位于箱体前部,导致液箱由于结构的原因蓄不满液,同时由于液箱出口在整个液箱上半部的最低点,导致液箱液位难以控制,很容易溢出乳化液,不仅满足不了工作面的正常供液需求,而且由于液箱频繁溢出液体造成了相当程度上的资源浪费。电气列车下山时的坡度越大,液箱原有结构的缺陷会导致液箱的储液能力下降越大,现场供液液位达不到工作面的使用要求,泵站就需要频繁停泵蓄液。
[0003]最直观的方式是将液箱进液口直接加高,但是由于巷道条件不允许,专利技术人通过以往“U型管”的设计灵感,把液箱口加工一个特殊的管路设计,将液箱进液口的存液水位提高,从而解决了液箱在下山过程中液箱蓄液少,解决溢出液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煤工作面下山保液装置,通过改造液箱出口的结构,提升液箱下山时的蓄液能力,保证工作面乳化液的正常供应。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煤工作面下山保液装置,包括液箱,液箱的上部设有进液口,其中,进液口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延伸管,延伸管一端设有用于与进液口密封连接的接口,延伸管的另一端向远离进液口的方向延伸,且延伸管的端头设有释压孔。
[0006]进一步地,延伸管与液箱的上面平行。
[0007]进一步地,接口与延伸管垂直。
[0008]本技术利用连通器原理,通过对液箱结构进行改进,加装一个烟斗状的延伸管,同时设置有泄压口,能保证其在下山时的液位保证原有的设计水平,储液能力不受现场条件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改进前液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标:1、液箱;2、进液口;31、接口;32、延伸管;33、释压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采煤工作面下山保液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13]如图2所示,一种采煤工作面下山保液装置,包括液箱1,液箱1的上部设有进液口2,进液口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延伸管32,延伸管32一端设有用于与进液口2密封连接的接口
31,延伸管32的另一端向远离进液口2的方向延伸,且延伸管32的端头设有释压孔33。
[0014]本实施例中,延伸管32与液箱1的上面平行,接口31与延伸管32垂直。
[0015]提高液箱1保液能力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将进液口2增高,但是受限于巷道高度的影响,本技术利用连通器原理,经过改进,我们给液箱1加了一个烟斗状的延伸管32,这样就能保证其在下山时的储液能力不受现场条件的影响。
[0016]经过使用,提高了液箱1在下山期间的蓄液水位,保障了工作面正常的乳化液供应,避免了液箱1蓄水位太低导致的乳化液浪费现场,在解决了乳化液供应问题的同时减少了乳化液浪费。
[0017]可以理解,本技术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煤工作面下山保液装置,包括液箱(1),液箱(1)的上部设有进液口(2),其特征在于,进液口(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延伸管(32),延伸管(32)一端设有用于与进液口(2)密封连接的接口(31),延伸管(32)的另一端向远离进液口(2)的方向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忠良孟国龙郭壮壮张晓波常鑫孙国华管贤刚祝贺
申请(专利权)人:晋城蓝焰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庄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