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侵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8104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入侵检测系统,涉及场地安防技术领域,解决了并未根据入侵人员的行为举止以及路径,进行分析,来判定入侵人员是否存在风险的技术问题,根据陌生人员的行驶路径以及行驶速度确认异常人员,再对异常人员进行视频监测,根据所监测视频内异常人员所出现的摆头次数,以及对应摆头次数所持续的时长,确认此类异常人员是否为危险人员;后续再根据危险人员所在的具体位置,进行位置区域辐射,判定危险人员是否会进入场地内的不公开区域,若存在一定的风险,则进行人员调遣,避免事故的发生,采用此种方式,来对入侵人员进行监测并分析,提升对应场地的整体安防属性,避免盗窃事故或其他事故的发生,有效提升了安全防护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入侵检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场地安防
,具体是一种入侵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场地,是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其中,工厂、学校等人群较多区域均属于场地。
[0003]专利公开号为CN108109303A的专利技术涉及监控
,具体涉及一种入侵检测报警系统,包括用于识别出入人员身份的门禁模块,还包括测距模块、定时模块、控制模块和初级预警模块;测距模块用于检测入侵者并获取入侵者的实时位置;定时模块用于定时向控制模块发送启动信号和停止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启动信号获取测距模块中入侵者在两个时刻处的实时位置,控制模块在获取的两个时刻处的实时位置不相等时向初级预警模块发送预警信号,控制模块在获取停止信号后停止获取实时位置;初级预警模块用于根据预警信号进行初级预警。本专利技术在入侵者还未进入楼宇且还在移动时即进行初级预警提示,提前告知安保人员进行防范,安全性更高。
[0004]在具体的安防检测过程中,一般根据入口所设置的安防检测,判定进入人员是否为入侵人员,后续调遣安防人员对此类入侵人员进行监测,以此来判定入侵人员是否存在入侵风险,但此种安防检测方式,仍存在以下不足需进行改进:并未根据入侵人员的行为举止以及路径,进行分析,来判定入侵人员是否存在风险,以此来确定是否需进行安保人员调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入侵检测系统,用于解决并未根据入侵人员的行为举止以及路径,进行分析,来判定入侵人员是否存在风险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入侵检测系统,包括:图像获取端,对入口处进入人员的人脸图像进行获取;图像分析单元,对所获取的若干组人脸图像与预设数据库内预存图像进行比对,其中,存在分析结果时,不进行任何标记处理,不存在分析结果时,则将对应的进入人员标记为陌生人员,并生成监测信号;监测终端,根据监测信号,对陌生人员进行再监测,确定一组监测周期T1,并将此监测周期T1内所监测的周期数据传输至监测数据分析单元内;监测数据分析单元,对监测终端所监测的周期数据进行接收,并对所接收的周期数据进行分析,判定指定的陌生人员是否为异常人员,具体方式为:从所接收的周期数据内,构建行径路径图谱,从所构建的行径路径图谱内,确定初始路径,将初始行径段未进行转折的线段标定为初始路径,初始路径转折后,确认第二组路径,第二组路径转折后,确认第三组路径,依次进行处理,对后续所出现的若干组路径进行确认;
依次获取本路径与下一组路径之间的转折角度,并将其标记为JD
i
,其中i代表不同的转折角度,将转折角度JD
i
与预设值Y1进行比对,当JD
i
≤Y1时,不进行任何处理,反之,将此转折角度标记为异常角度;再从周期数据内,以15m为一限定距离得到若干个限定距离段,对每组不同限定距离段内的行径速度进行确认,并将所确认的行径速度标记为SJ
k
,其中k代表不同的限定距离段,将行径速度SJ
k
与预设值Y2进行比对,当SJ
k
≤Y2时,不进行任何处理,反之,将此行径速度标记为异常速度;获取异常角度以及异常速度所出现的次数,并将异常角度的次数标记为YC,将异常速度的次数标记为SD,采用FX=YC
×
C1+SD
×
C2得到分析参数FX,其中C1以及C2均为预设的固定系数因子;将分析参数FX与预设值Y3进行比对,当FX≤Y3时,不进行任何处理,反之,将此陌生人员标记为异常人员,并将所确认的异常人员编号传输至异常人员分析单元内;异常人员分析单元,对异常人员编号进行确认,并控制监测终端,对异常人员进行再监测,监测周期为T2,将此监测周期T2内所监测的周期再测数据传输至异常人员分析单元内,异常人员分析单元再对周期再测数据进行分析,预先确定异常人员的危险系数值,将所确定的危险系数值以及具体位置传输至预警分析管理单元内,具体方式为:从所监测的周期再测数据内,对异常人员的摆头角度进行确认,并将摆头角度标记为BT
t
,其中t代表不同的摆头角度,将摆头角度BT
t
与预设值Y4进行比对,其中Y4为预设值,当BT
t
>Y4时,记录此类摆头角度所出现的次数以及每次摆头的持续时长,并将其次数标记为SS,将每次摆头的持续时长进行记录,并将所记录的若干组时长进行均值处理,得到待分析均值JZ,BT
t
≤Y4时,则不进行次数记录以及时长记录;采用WX=(SS
×
A1)
÷
(JZ
×
A2)得到危险系数值WX,其中A1以及A2均为预设的固定系数因子,将本监测周期T2内所确认的危险系数值WX以及监测周期T2结束时所在具体位置传输至预警分析管理单元内;预警分析管理单元,对监测周期T2内异常人员所确认的危险系数值以及具体位置进行接收,并从预设数据库内提取预设参数,判定是否需要调遣安保人员,具体方式为:从预设数据库内提取预设参数YS,并将危险系数值WX与预设参数YS进行比对,当WX>YS时,将此异常人员标记为危险人员,并进行下一步处理,反之,生成再监测信号,启动监测终端,对此类异常人员进行再监测,并将监测视频传输至异常人员分析单元内进行再分析处理;根据具体位置,确定中心点,并以R作为半径,进行周边辐射,生成周边辐射圆,其中R为预设值;从预设数据库内提取场地布置图,根据所生成的周边辐射圆,检测周边辐射圆是否与建筑进行交叉,并将所交叉的建筑标定为待确认建筑;从场地布置图内分析待确认建筑的公开状态,若处于公开状态,生成再监测信号,启动监测终端,对此类危险人员的具体位置实时监测,并将实时监测视频传输至展示终端内,若处于不公开状态,生成调遣信号,并将调遣信号传输至展示终端内。
[0007]优选的,所述展示终端,用于将实时监测视频以及调遣信号进行展示,供操作人员自行操作。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入口处所设定的人脸识别方式,对进入此场地的陌生人员进行确认,再对所确认的陌生人员进行视频分析,根据陌生人员的行驶路径以及行驶速度确认异常人员,后续,再对异常人员进行视频监测,根据所监测视频内异常人员所出现的摆头次数,以及对应摆头次数所持续的时长,确认此类异常人员是否为危险人员;后续再根据危险人员所在的具体位置,进行位置区域辐射,判定危险人员是否会进入场地内的不公开区域,若存在一定的风险,则进行人员调遣,避免事故的发生,采用此种方式,来对入侵人员进行监测并分析,提升对应场地的整体安防属性,避免盗窃事故或其他事故的发生,有效提升了安全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原理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获取端、监测终端、检测管理中心以及展示终端;所述检测管理中心包括图像分析单元、预设数据库、监测数据分析单元、预警分析管理单元以及异常人员分析单元;所述图像获取端,设置于场地入口处,对入口处进入人员的人脸图像进行获取,并将所获取的若干组人脸图像传输至检测管理中心内部的图像分析单元内;所述图像分析单元,对所获取的若干组人脸图像与预设数据库内预存图像进行比对,其中,存在分析结果时,不进行任何标记处理,不存在分析结果时,则将对应的进入人员标记为陌生人员,并生成监测信号;所述监测终端,根据监测信号,对陌生人员进行再监测,确定一组监测周期T1,并将此监测周期T1内所监测的周期数据传输至监测数据分析单元内,其中监测周期T1为预设值;所述监测数据分析单元,对监测终端所监测的周期数据进行接收,并对所接收的周期数据进行分析,判定指定的陌生人员是否为异常人员;所述异常人员分析单元,对异常人员编号进行确认,并控制监测终端,对异常人员进行再监测,监测周期为T2,将此监测周期T2内所监测的周期再测数据传输至异常人员分析单元内,其中监测周期T2为预设值,异常人员分析单元再对周期再测数据进行分析,预先确定异常人员的危险系数值,将所确定的危险系数值以及具体位置传输至预警分析管理单元内;所述预警分析管理单元,对监测周期T2内异常人员所确认的危险系数值以及具体位置进行接收,并从预设数据库内提取预设参数,判定是否需要调遣安保人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入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数据分析单元,判定指定的陌生人员是否为异常人员的具体方式为:从所接收的周期数据内,对陌生人员的行径路径进行获取,并构建行径路径图谱,从所构建的行径路径图谱内,确定初始路径,将初始行径段未进行转折的线段标定为初始路径,初始路径转折后,确认第二组路径,第二组路径转折后,确认第三组路径,依次进行处理,对后续所出现的若干组路径进行确认;依次获取本路径与下一组路径之间的转折角度,并将其标记为JD
i
,其中i代表不同的转折角度,将转折角度JD
i
与预设值Y1进行比对,当JD
i
≤Y1时,不进行任何处理,反之,将此转折角度标记为异常角度;再从周期数据内,以15m为一限定距离得到若干个限定距离段,对每组不同限定距离段内的行径速度进行确认,并将所确认的行径速度标记为SJ
k
,其中k代表不同的限定距离段,将行径速度SJ
k
与预设值Y2进行比对,当SJ
k
≤Y2时,不进行任何处理,反之,将此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云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达梦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