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入缓冲装置、电子器件和电路板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电子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输入缓冲装置、电子器件和电路板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电子系统中,输入缓冲器是集成电路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模块。输入缓冲器用于隔离输入与采样网络,减小采样网络的回踢对输入信号的影响,进而提高采样网络的线性度。同时具有能够提供较强的驱动能力,以及阻抗变换功能等显著优势。现如今,在对输入信号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的无线射频通信系统中,对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简称“ADC”)的输入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高速高精度ADC中,输出共模稳定且带宽高的输入缓冲器是不可或缺的。
[0003]然而,传统的输入缓冲器大都难以实现在输出共模稳定的同时保证较高的带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入缓冲装置、电子器件和电路板组件,用以使得输入缓冲器电路具有稳定的共模输出,且避免输入缓冲器电路带宽的减小。
[0005]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入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输入缓冲器电路和放大器;所述两个输入缓冲器电路为相同结构类型的电路,且每个输入缓冲器电路具有两个差分输入端、两个差分输出端以及共模反馈输入端;所述两个输入缓冲器电路分别为第一输入缓冲器电路、第二输入缓冲器电路;所述第二输入缓冲器电路的两个差分输入端短接且短接处作为所述共模反馈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缓冲器电路的两个差分输出端短接且短接处形成共模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缓冲器电路的共模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用于接收共模参考电压,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缓冲器电路的共模反馈输入端且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缓冲器电路的共模反馈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缓冲器电路中的每个输入管通过一功能电路连接至该输入管对应的电压端;所述功能电路包括第一功能管、第一电容以及第一电阻;所述第一功能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输入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功能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电压端,所述第一功能管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第一电容连接至所述输入管的第三端且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电压端;其中,所述第一功能管和所述输入管均为场效应晶体管,且所述第一端为源极、所述第二端为漏极、所述第三端为栅极;或者,所述第一功能管和所述输入管均为三极管,且所述第一端为发射极、所述第二端为集电极、所述第三端为基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缓冲器电路采用推挽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输入缓冲器电路包括四个输入管,且每个所述输入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所述四个输入管分别为第一输入管、第二输入管、第三输入管及第四输入管;所述第一输入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入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输入管的第一端连接;每个所述输入管的第二端连接至该输入管对应的所述功能电路中所述第一功能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输入管和所述第三输入管对应的电压端提供第一电压,所述第二输入管和所述第四输入管对应的电压端提供第二电压,且所述第一电压高于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一输入缓冲器电路中:所述第一输入管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三输入管的第三端之间串联两个第二电阻,且所述两个第二电阻之间的连接点连接至第一偏置电源;所述第二输入管的第三端和所述第四输入管的第三端之间串联两个第三电阻,所述两个第三电阻之间的连接点作为所述第一输入缓冲器电路的共模反馈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管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管的第三端之间串联两个第二电容,且所述两个第二电容之间的连接点作为所述第一输入缓冲器电路的其中一个所述差分输入端,所述第三输入管的第三端和所述第四输入管的第三端之间串联两个第三电容,且所述两个第三电容之间的连接点作为所述第一输入缓冲器电路的另一个所述差分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缓冲器电路中:所述第一输入管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三输入管的第三端之间短接且短接点连接至所述第一偏置电源;所述第二输入管的第三端和所述第四输入管的第三端作为所述第二输入缓冲器电路的两个差分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珠,蔡任桓,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