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显示屏的超轻模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767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显示屏的显示屏结构,涉及模组结构技术领域,该用于显示屏的超轻模组结构,包括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外侧开设有卡槽,所述防护框的外侧卡接有边框,所述边框的底部设置有密封条,所述防护框的内壁设置有显示组件,所述防护框的内壁设置有固定组件。该用于显示屏的超轻模组结构,通过将传统的铁框组件由泡棉胶代替,从而使显示屏的整体重量下降,并且将模组组件中的导光板采用热压工艺制作进一步地降低了显示屏模组整体的重量,进而降低了模组生产的成本以及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使模组组装更加便捷,在显示屏的外侧设置防护框和边框进一步地来实现对显示屏的保护。显示屏的保护。显示屏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显示屏的超轻模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屏
,具体为一种用于显示屏的超轻模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手机、平板,电视等电子设备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对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质量追求越来越高,不仅在色域以及观看舒适度等方面而且在对显示屏轻量和便携化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对显示屏的制造工艺上也有更大的提升。
[0003]传统的显示屏主要由PCB线路板,驱动IC,以及背光模组构成,其中现有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多是采用注塑工艺其厚度较厚,进而造成显示屏整体重量增加,并且铁框作为显示屏的主要支撑件占重比例大且生产成本高,从而不便于携带,并且现有的显示屏模组拆卸不方便以及不具备边缘防护,很容易造成屏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屏的超轻模组结构,具备整体重量轻,节约生产用材,组装便捷,开发周期短,便于携带的优点,以解决传统显示屏背光模组制作周期长重量大以及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显示屏的超轻模组结构,包括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外侧开设有卡槽,所述防护框的外侧卡接有边框,所述边框的底部设置有密封条,所述防护框的内壁设置有显示组件,所述防护框的内壁设置有固定组件。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显示组件包括LCD、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所述LCD设置在防护框的内壁,所述上增光膜设置在LCD的下表面,所述下增光膜设置在上增光膜的下表面。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下扩散膜、导光板、反射片,所述下扩散膜设置在下增光膜的下表面,所述导光板设置在下扩散膜的下表面,所述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的下表面。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包边胶、胶框,所述胶框设置在反射片的顶部表面,所述包边胶设置在反射片的下表面,其中胶框和LCD的外侧表面被包边胶包裹。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胶框的一侧开设有L形缺口,所述LCD的底部贴合在L形缺口的侧边。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定位条、限位槽、胶槽,所述定位条固定安装在防护框的内壁,所述限位槽开设在定位条的顶部,所述胶槽开设在限位槽的内壁表面。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边框的底部开设有与防护框的适配的扣槽,所述扣槽内壁设置有与卡槽适配的卡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屏的超轻模组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该用于显示屏的超轻模组结构,通过将传统的铁框组件由泡棉胶代替,从而使显示屏的整体重量下降,并且将模组组件中的导光板采用热压工艺制作进一步地降低了显示屏模组整体的重量,进而降低了模组生产的成本以及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使模组组装更加便捷,在显示屏的外侧设置防护框和边框进一步地来实现对显示屏的保护。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显示屏的超轻模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边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防护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LCD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8]图中:1、防护框;2、卡槽;3、边框;4、LCD;5、定位条;6、密封条;7、限位槽;8、胶槽;9、上增光膜;10、胶框;11、反射片;12、包边胶;13、导光板;14、下扩散膜;15、下增光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显示屏的超轻模组结构,包括防护框1,防护框1的外侧开设有卡槽2,防护框1的外侧卡接有边框3,边框3的底部设置有密封条6,防护框1的内壁设置有显示组件,防护框1的内壁设置有固定组件。
[0021]具体的,显示组件包括LCD4、上增光膜9、下增光膜15,LCD4设置在防护框1的内壁,上增光膜9设置在LCD4的下表面,下增光膜15设置在上增光膜9的下表面。
[0022]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LCD4主要用来成像显示,其中上增光膜9和下增光膜15主要起到增加光亮,将光源发出的光向显示设备方向聚集。
[0023]具体的,显示组件还包括下扩散膜14、导光板13、反射片11,下扩散膜14设置在下增光膜15的下表面,导光板13设置在下扩散膜14的下表面,反射片11设置在导光板13的下表面。
[0024]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反射片11主要用来对背光源产生的发散光进行反射进而来保证光源的充分利用,其中导光板13采用热压工艺制作而成,其中导光板13的厚度为0.4mm,下扩散膜14主要将光线柔和均匀的散播出来。
[0025]具体的,显示组件还包括包边胶12、胶框10,胶框10设置在反射片11的顶部表面,包边胶12设置在反射片11的下表面,其中胶框10和LCD4的外侧表面被包边胶12包裹。
[0026]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包边胶12主要用来减轻模组的重量,其中设置胶框10主要用来对模组进行固定抵压。
[0027]具体的,胶框10的一侧开设有L形缺口,LCD4的底部贴合在L形缺口的侧边。
[0028]本实施方案中,设置通过L形缺口主要用来对LCD4进行支撑,以及便于对LCD4进行
涂覆包边胶12,其中包边胶12的主要成分为泡棉胶,其中泡棉胶单价便宜,组装便捷,开发周期短。
[0029]具体的,固定组件包括定位条5、限位槽7、胶槽8,定位条5固定安装在防护框1的内壁,限位槽7开设在定位条5的顶部,胶槽8开设在限位槽7的内壁表面。
[0030]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定位条5主要用来对LCD4进行限位暗账,其中胶槽8主要用来填充胶体进而来对LCD4进行固定。
[0031]具体的,边框3的底部开设有与防护框1的适配的扣槽,扣槽内壁设置有与卡槽2适配的卡块。
[0032]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在边框3内侧开设扣槽主要用来与卡槽2进行扣合,其中边框3内侧开设的卡块与卡槽2扣合主要用来对边框3进行限位固定。
[003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将LCD4、上增光膜9、下增光膜15、下扩散膜14导光板13依次排布组装,然后在下扩散膜14的底部设置反射片11,并将胶框10放置在反射片11的顶部表面,然后将包边胶12对以上材料进行包裹,从而得到超轻模组结构,当模组组装完毕,此时将完整的LCD4放置在定位条5顶部开设的限位槽7中部,然后对胶槽8填充胶体进行固定,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显示屏的超轻模组结构,包括防护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1)的外侧开设有卡槽(2),所述防护框(1)的外侧卡接有边框(3),所述边框(3)的底部设置有密封条(6),所述防护框(1)的内壁设置有显示组件,所述防护框(1)的内壁设置有固定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显示屏的超轻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包括LCD(4)、上增光膜(9)、下增光膜(15),所述LCD(4)设置在防护框(1)的内壁,所述上增光膜(9)设置在LCD(4)的下表面,所述下增光膜(15)设置在上增光膜(9)的下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显示屏的超轻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下扩散膜(14)、导光板(13)、反射片(11),所述下扩散膜(14)设置在下增光膜(15)的下表面,所述导光板(13)设置在下扩散膜(14)的下表面,所述反射片(11)设置在导光板(13)的下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灿范灵刘美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优百特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