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化霜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7568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的空调器化霜条件判断方法,将环境温度传感器取消,制热过程中可以通过室外蒸发器温度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产品设计和制造方法得到简化,可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了空调器的制热效率。所述化霜控制方法为,在空调器开机制热运行后,控制装置记录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初值,随后控制装置对室外热交换器管温传感器发送的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信号动态地进行记录和判断,得到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最高值Tmax并将该数值进行存储;当空调器制热运行的累计时间达到控制装置预定的时间段后,控制装置将室外热交换器当前温度T与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最高值Tmax进行比较,当Tmax-T≥M时,M为设定温度,空调器进入化霜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控制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调产品在冬季制热时都需要进行化霜运行,化霜运行控制方法通常需要用到外 侧环境温度传感器来协助完成。例如公告号为CN1548864的中国专利,名称为《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公开了一种空调 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其包括压縮机驱动后,使冷媒进入室外热交换器的阶段;经过一定时间 后测定室外空气温度和测定室外排管温度的阶段;及室外空气和室外排管的温差超过一定值 时进行除霜操作的阶段。该方法又包括进行除霜操作的阶段;判断除霜操作时间是否达到制 热操作时间20%的阶段;和若除霜操作时间达到制热操作时间的20%,则终止除霜操作的 阶段。该除霜控制方法是利用室外空气和室外排管的温差来判断室外热交换器上是否有结 冰,进而决定是否进行除霜操作。公告号为CN1467462的中国专利,名称为《空调器除霜装置及方法》,公开了一种空调 器除霜装置及其除霜方法。除霜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室外热交换器的管温和室 外温度;比较器,用以比较室外热交换器的所测管温和所测温度,产生并输出比较信号;以 及阀门控制器,用以在除霜操作时增大LEV(线性膨胀阀)的开度值,在除霜操作终止时减小 LEV的开度值。该装置和方法能够通过根据室外热交换器管温与室外温度之差确定除霜操作, 并增大除霜操作时的LEV开度值,从而能提高除霜操作效率,縮短除霜操作所需时间。尤其是,现有变频空调产品的化霜控制都需要用到外侧环境温度传感器来协助完成化 霜。现有的变频空调在化霜控制过程中,外侧环境温度传感器起到了判断化霜条件的作用。 因此,对于空调产品,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要考虑外侧环境温度传感器的走线问题,电器安全 问题,以及检测精度问题,等等,对开发产生一些限制,增加了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空调器化霜条件判断方法,将环境温度传感器取消,制 热过程中可以通过室外蒸发器温度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产 品设计和制造方法得到简化,可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了空调器的制热效率。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所述空调器包括有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压縮机、 控制装置、室外热交换器管温传感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和压縮机之间通过 管道连接形成制冷剂的循环通道,制冷剂位于该循环通道内流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管温传 感器和控制装置之间电气连接;其中,所述化霜控制方法为,在空调器开机制热运行后,控 制装置记录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初值,随后控制装置对室外热交换器管温传感器发送的室外 热交换器温度信号动态地进行记录和判断,得到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最髙值Tmax并将该数 值进行存储;当空调器制热运行的累计时间达到控制装置预定的时间段后,控制装置将室外 热交换器当前温度T与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最高值Tmax进行比较,根据后续温度的变化量 来判断外机热交换器上是否已经结霜,判断是否达到进入除霜的条件;当Tmax-T》M时,M 为设定温差,空调器即进入化霜模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空调器开机制热运行后,空调系统达到稳定的状态运行,室外热交换器还未结霜,此时换 热良好,热交换器温度相对处在一个较高的值,之后随着制热运行时间的延长,因为温差的原 因热交换器表面开始结霜,且越结越多,换热效果变差,此时空调系统也发生了变化,热交换 器中氟利昂的蒸发温度也随之降低。本专利技术根据这一规律判断管路温度的变化情况即可有效 地根据实际结霜情况控制系统何时进入除霜状态。本专利技术基于在制热过程中,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变化规律来判断何时进入和退出化霜。 在空调器开机制热运行后,控制装置记录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初值,随后控制装置对室外热 交换器管温传感器发送的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信号动态地进行记录和判断,得到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最髙值Tmax并将该数值进行存储;当空调器制热运行的时间达到控制装置预定的时间.X 温度变化的判断,可以有效地进行进入和退出化霜温度的判断,达到合理 化霜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运行不足C分钟时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最高值 Tmax的判断方式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运行等于或超过C分钟时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最 高值Tmax的判断方式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化霜条件判断方法流程示意图。图中Tmax——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最高值。T——室外热交换器当前温度。Ti——第i分钟检测到的室外热交换器温度值。t运行——压缩机运行的时间。t累计:压縮机累计制热运行时间。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所述空调器包括有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 压縮机、控制装置、室外热交换器管温传感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和压縮机 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形成制冷剂的循环通道,制冷剂位于该循环通道内流动;所述室外热交换 器管温传感器和控制装置之间电气连接;其中,所述化霜控制方法为,在空调器开机制热运 行后,控制装置记录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初值,随后控制装置对室外热交换器管温传感器发 送的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信号动态地进行记录和判断,得到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最髙值Tmax并将该数值进行存储;当空调器制热运行的累计时间达到控制装置预定的时间段后,控制装置将室外热交换器当前温度T与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最高值Tmax进行比较,根据后续温度 的变化量来判断外机热交换器上是否已经结霜,判断是否达到进入除霜的条件;当Tmax-T》 M时,M为设定温差,空调器即进入化霜模式。如图l所示所述中,空调器制热模式开机后,压缩机连续运行, 设运行时间中有A分钟(Amin)、 B (Bmin)分钟、C (Cmin)分钟三个时间点,且A〈B〈C, 当压縮机连续运行时间t运行大于B分钟但不足C分钟时,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最高值 Tmax的取值方法为1) 压縮机连续运行时间t运行大于A分钟后,控制装置记录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初 值记为Tmax—tempi ,并开始动态记录室外热交换器当前温度T;2) 判断将T与Tmax_templ进行比较,当T〉Tmax—tempi时,修改Tmax—tempi值, 使Tmax—tempi=T;3) 当压縮机连续运行时间t运行大于等于B分钟后,控制装置记录的室外热交换器 温度的最高值记为Tmax一temp2,并开始记录室外热交换器当前温度T;4) 判断将T与Tmax—te卿2进行比较,当T〉Tmax—temp2时,修改Tmax—temp2值, 使Tmax—temp2=T;5) 控制装置判断比较Tmax—tempi与Tmax—temp2的大小,取Tmax—tempi与 Tmax—temp2较大者为Tmax。如图2所示,所述中,空调器制热模式开机后,压縮机连续运行, 设运行时间中有A分钟(Amin)、 B (Bmin)分钟、C (Cmin)分钟三个时间点,且A<B<C, 当压縮机连续运行时间t运行大于等于C分钟时,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最高值Tmax的取 值方法为6) 当压縮机连续运行时间t运行大于等于C分钟后,控制装置记录的室外热交换器 温度的最高值记为TmaX_temp3,并开始记录室外热交换器当前温度T;7) 判断将T与Tmax—te卿3进行比较,当T〉Tmax—temp3时,修改Tmax—t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空调器的化霜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有: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压缩机、控制装置、室外热交换器管温传感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和压缩机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形成制冷剂的循环通道,制冷剂位于该循环通道内流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管温传感器和控制装置之间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化霜控制方法为,在空调器开机制热运行后,控制装置记录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初值,随后控制装置对室外热交换器管温传感器发送的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信号动态地进行记录和判断,得到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最高值Tmax并将该数值进行存储;当空调器制热运行的累计时间达到控制装置预定的时间段后,控制装置将室外热交换器当前温度T与室外热交换器温度的最高值Tmax进行比较,根据后续温度的变化量来判断外机热交换器上是否已经结霜,判断是否达到进入除霜的条件;当Tmax-T≥M时,M为设定温差,空调器即进入化霜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钟明生陈绍林李文灿刘访王现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