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锂电池壳体防盐雾侵蚀剂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751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18650锂电池壳体防盐雾侵蚀剂的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其原料配比为精制植物油酸5~10%、三乙醇胺5~8%、钼酸钠0.5~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性磷酸酯3~5%、硫酸单(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18650锂电池壳体防盐雾侵蚀剂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18650锂电池壳体防盐雾处理
,尤其涉及18650锂电池壳体防盐雾侵蚀剂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18650圆柱锂电池因其容量大、寿命长、内阻小、安全性高等优点而被更加大量的使用,但相较于一般的电池生产,18650锂电池的生产条件要求更高,特别是在电池壳经生产到最终组装成成品电池时间段内,如何防止壳体被空气中的盐雾成分侵蚀而腐蚀生锈成为一大难题。
[0003]18650锂电池壳盐雾测试缺陷面积S与腐蚀评级关系:0级:S>50%;1级:25%~50%;2级:10%~25%;3级:5%~10%;4级:2.5%~5%;5级:1%~2.5%;6级:0.5%~1%;7级:0.25~0.5%;8级:0.1%~0.25%,9级:S≤0.1%;10级:无缺陷目前,18650圆柱锂电池壳体一般都采用水性防锈剂,水性防锈剂主要用的大多是亚硝酸盐,时间长了会发生氧化,且锂电池壳体用水性防锈剂处理后,因其水溶性无法通过盐雾测试,即盐雾测试为0级,在电池壳体经生产到最终组装成成品电池时间段内,壳体会被空气中的盐雾成分侵蚀而腐蚀生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18650圆柱锂电池壳体采用水性防锈剂处理无法通过盐雾测试,在电池壳体经生产到最终组装成成品电池时间段内,壳体会被空气中的盐雾成分侵蚀而腐蚀生锈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18650锂电池壳体防盐雾侵蚀剂制备方法,该防侵蚀剂可以通过盐雾试验8h测试,测试后18650锂电池壳体缺陷面积等级不低于4级,即可保证在组装成成品电池前至少4个月时间内18650锂电池壳体不发生腐蚀生锈。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18650锂电池壳体防盐雾侵蚀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按质量份原料配制:精制植物油酸5~10%;三乙醇胺5~8%;钼酸钠0.5~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性磷酸酯3~5%;硫酸单(2

乙基己基)酯钠盐0.1~0.5%;正丙醇4~8%;十二烯基丁二酸0.5~1.5%;去离子水补至100%;S2、先将5~10%精制植物油酸与5~8%三乙醇胺加入反应釜中,反应釜温度设为60~80℃,混合反应生成油酸三乙醇胺,反应完全后加入20

30%去离子水搅拌,搅拌速度为
50r/min,搅拌至均匀透明的乳状液;S3、在步骤S2得到的乳状液中依次加入0.5~1%钼酸钠、3~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性磷酸酯、0.1~0.5%硫酸单(2

乙基己基)酯钠盐、4~8%正丙醇、0.5~1.5%十二烯基丁二酸,并补足去离子水至100%,搅拌至透明后,得到防盐雾侵蚀剂,冷却后灌装。
[0006]本专利技术中硫酸单(2

乙基己基)酯钠盐主要起润湿与渗透作用,以促进其他有效成分与电池壳表面作用;钼酸钠主要作用是进入电池壳金属孔隙中,与金属原子发生络合、吸附等作用,以填补电池壳表面的金属空隙,形成第一层保护层;精制植物油酸与三乙醇胺的主要作用是反应生成不易漂洗的油酸三乙醇胺,在电池壳表面形成第二层防护层,同时两者还具有一定调节pH的作用;十二烯基丁二酸的主要作用是在三乙醇胺油酸皂防护层表面再形成一层油性膜,构成第三层防护层,隔绝盐水的侵蚀;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性磷酸酯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电池壳表面能,提高电池壳表面光滑度,同时兼具一定的清洗能力,可清除电池壳表面轻度油污;正丙醇的作用主要是增溶。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中搅拌速度设为50r/min。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中得到的防盐雾侵蚀剂为淡黄色或黄色透明液体,PH为8~9,密度为1.05
±
0.02 g/mL,盐雾8h腐蚀评级≥4级。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18650锂电池壳体防盐雾侵蚀剂制备方法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防盐雾侵蚀剂浸泡经过除油-纯水漂洗工序后的18650锂电池壳体,进行防锈处理,处理温度为 20~60℃,PH值为 8~9,处理时间为3~20min,处理完成后,在锂电池壳体表面形成一层淡黄色或黄色透明保护膜,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锂电池壳体,再在50~80℃温度下烘干。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防盐雾侵蚀剂可以通过盐雾试验8h测试,测试后18650锂电池壳体缺陷面积等级不低于4级,即可保证在组装成成品电池前至少4个月时间内18650锂电池壳体不发生腐蚀生锈;2、本专利技术防盐雾侵蚀剂使用后18650锂电池壳可以再经纯水漂洗,以此降低表面能从而更利于壳体防盐雾侵蚀,其原因是该防侵蚀剂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与18650锂电池壳发生相互作用,活性成分通过壳体表面空隙渗透,与金属原子吸附结合,进而形成牢固的保护膜,该保护膜经纯水漂洗不会脱落;3、本专利技术防盐雾侵蚀剂中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性磷酸酯兼具轻度清洗功能,可辅助去除18650锂电池壳体前面水性清洗工序中未清洗干净的少量轻微残余油污,从而提高壳体洁净度;4、本专利技术防盐雾侵蚀剂不会对18650锂电池壳表面的镀镍层产生影响进而破坏其性能;5、本专利技术防盐雾侵蚀剂为环保型产品,不含铬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等物质,同时也对人体无伤害。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
[0012]实施例1:18650锂电池壳体防盐雾侵蚀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按质量份原料配制:精制植物油酸5%、三乙醇胺5%、钼酸钠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性磷酸酯3%、硫酸单(2

乙基己基)酯钠盐0.1%、正丙醇4%、十二烯基丁二酸0.5%、去
离子水补至100%; S2、先将5%精制植物油酸与5%三乙醇胺加入反应釜中,反应釜温度设为65℃,混合反应生成油酸三乙醇胺,反应完全后加入20%去离子水搅拌,搅拌速度为50r/min,搅拌至均匀透明的乳状液;S3、在步骤S2得到的乳状液中依次加入0.5%钼酸钠、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性磷酸酯、0.1%硫酸单(2

乙基己基)酯钠盐、4%正丙醇、0.5%十二烯基丁二酸,并补足去离子水至100%,搅拌至透明后,得到防盐雾侵蚀剂,冷却后灌装。
[0013]得到的防盐雾侵蚀剂为淡黄色透明液体,PH为8,密度为1.05
±
0.02 g/mL。
[0014]使用本实施例一制备的防盐雾侵蚀剂浸泡经过除油-纯水漂洗工序后的18650锂电池壳体,进行防锈处理,处理温度为 20℃,PH值为 8,处理时间为10min,处理完成后,在锂电池壳体表面形成一层淡黄色或黄色透明保护膜,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锂电池壳体,再在80℃温度下烘干。
[0015]将用本实施例防盐雾侵蚀剂防锈处理后的18650锂电池壳体进行盐雾试验8h测试,测试后186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18650锂电池壳体防盐雾侵蚀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按质量份原料配制:精制植物油酸5~10%;三乙醇胺5~8%;钼酸钠0.5~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性磷酸酯3~5%;硫酸单(2

乙基己基)酯钠盐0.1~0.5%;正丙醇4~8%;十二烯基丁二酸0.5~1.5%;去离子水补至100%;S2、先将5~10%精制植物油酸与5~8%三乙醇胺加入反应釜中,反应釜温度设为60~80℃,混合反应生成油酸三乙醇胺,反应完全后加入20

30%去离子水搅拌,搅拌速度为50r/min,搅拌至均匀透明的乳状液;S3、在步骤S2得到的乳状液中依次加入0.5~1%钼酸钠、3~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性磷酸酯、0.1~0.5%硫酸单(2

乙基己基)酯钠盐、4~8%正丙醇、0.5~1.5%十二烯基丁二酸,并补足去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波宋江蓉徐芳芳刘平曹美文韩玉淳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瑞思博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