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盐穴造腔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749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盐穴造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盐穴造腔系统及方法,储能盐穴造腔系统,包括:生产套管,其出口端连通有造斜井段和直井段,所述直井段与所述生产套管同轴延伸,所述造斜井段与所述生产套管垂直,所述造斜井段通过弯曲过渡段连接在所述生产套管上;表套管,套设在所述生产套管外。通过在生产套管下同时设置直井段和造斜井段,配合斜井造穴系统,在施工时能够在上下两层不同的位置处同时对盐层进行溶解,然后将上下两层的溶腔连通,最终在多夹层盐矿中形成具有大型空腔的盐穴储气库,大大简化了陆相盐湖层状盐层中造穴施工的施工过程,能够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盐穴造腔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盐穴造腔
,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盐穴造腔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具有储能规模大、效率高、寿命长、调度方便、完全无污染、水资源消耗少等突出优势。通常,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的储气装置采用由水溶开采的地下盐穴,由于盐岩具有极低的渗透性,较好的蠕变及损伤恢复特性,盐穴作为能源地下储存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0003]现有技术中,在对具有不溶物夹层的盐层进行造腔时,利用对不溶物夹层进行充分浸泡另起软化后自然坍塌的方式,来避免不溶物夹层对造腔带来影响。但是我国盐沉积以陆相盐湖层状盐层为主,具有多夹层、单夹层厚等特点,令不溶物夹层软化施工困难,导致不溶物夹层下部的盐层无法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盐穴造腔方法针对具有多夹层、单夹层厚陆相盐湖层状盐层进行施工时施工困难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储能盐穴造腔系统及方法。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盐穴造腔系统,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盐穴造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产套管(2),其出口端连通有造斜井段(6)和直井段(5),所述直井段(5)与所述生产套管(2)同轴延伸,所述造斜井段(6)与所述生产套管(2)垂直,所述造斜井段(6)通过弯曲过渡段连通在所述生产套管(2)末端;表套管(1),套设在所述生产套管(2)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盐穴造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套管(2)入口端安装有挂管器(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盐穴造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管器(4)上固定安装有中心管(3),所述中心管(3)沿所述生产套管(2)内腔延伸至所述造斜井段(6)内腔中。4.一种储能盐穴造腔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盐穴造腔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在盐穴的预定位置安装第一生产套管(7)和第二生产套管(8),保证第一生产套管(7)和第二生产套管(8)之间相互平行;在盐穴中第一生产套管(7)底部挖掘直井段和第一造斜井段(11),第二生产套管(8)底部挖掘第二造斜井段(12),使第一造斜井段(11)与第二生产套管(8)底部接通,使第二造斜井段(12)与直井段底部接通;通过第一生产套管(7)向第一造斜井段(11)通入溶解液,同时通过第二生产套管(8)向第二造斜井段(12)通入溶解液,使第一造斜井段(11)形成上溶腔(14),使第二造斜井段(12)形成下溶腔(13);保持溶解液的通入直至上溶腔(14)与下溶腔(13)之间的沉渣在重力作用下跌落,使上溶腔(14)与下溶腔(13)完全贯通形成空溶腔(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盐穴造腔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一生产套管(7)向第一造斜井段(11)通入溶解液,同时通过第二生产套管(8)向第二造斜井段(12)通入溶解液步骤包括:从第一生产套管(7)向第一造斜井段(11)末端伸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仕卿周学志李文徐玉杰张新敬陈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