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744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3
一种切割装置,包括底座、枢接于所述底座的上方的机壳、收容于所述机壳内的电机、由所述电机驱动的传动组件、安装于所述传动组件的前端的锯片及连接于所述机壳的前端的护罩,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锯片切割工件,所述护罩至少部分遮罩于所述锯片;所述切割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机壳内且由所述电机驱动的电机风扇及集尘系统,所述集尘系统设包括连通于所述机壳的风道及位于所述底座上的集尘风扇,所述电机风扇位于所述风道的上游,所述集尘风扇位于所述风道的下游且朝向所述锯片。所述集尘系统的设置,可使得电机运转产生的风经由风道作用于集尘风扇,使得集尘风扇带动铁屑排出且对铁屑达到降温的效果。屑排出且对铁屑达到降温的效果。屑排出且对铁屑达到降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切割装置
[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切割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集尘系统的切割装置。
[
技术介绍
][0002]切割装置上可安装锯片对工件进行切割,锯片可以是砂轮片、合金锯片或者专用锯片,当切割装置工作时,锯片在电机驱动下高速旋转,同时与工件表面接触摩擦。在这个过程中,工件表面产生了向外飞溅的铁屑和其他尘屑,这些铁屑和尘屑带有很高的温度和速度,很容易弹向操作者,是以存在安全隐患。
[0003]为了控制铁屑向外部飞溅,目前的切割装置上安装了集尘罩,然而该集尘罩只对飞溅出来的铁屑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其集尘能力有限,铁屑容易短时间内堆积在内部并产生高温。
[0004]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切割装置,以克服先前技术存在的缺陷。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割装置,该切割装置安装有集尘系统,能够对切割产生的铁屑进行导向、降温及排出。
[0006]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切割装置,包括底座、枢接于所述底座的上方的机壳、收容于所述机壳内的电机、由所述电机驱动的传动组件、安装于所述传动组件的前端的锯片及连接于所述机壳的前端的护罩,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锯片切割工件,所述护罩至少部分遮罩于所述锯片;所述切割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机壳内且由所述电机驱动的电机风扇及集尘系统,所述集尘系统设包括连通于所述机壳的风道及位于所述底座上的集尘风扇,所述电机风扇位于所述风道的上游,所述集尘风扇位于所述风道的下游且朝向所述锯片。
[0007]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切割装置设有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支架,所述机壳枢接于所述支架的上端,所述支架设有位于下端且沿横向向外延伸的支承轴,所述集尘风扇套设于所述支承轴上。
[0008]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机壳设有位于横向后端的进风口及位于前端的出风口,所述风道连接于所述出风口,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电机风扇产生的气流流经所述风道且吹向所述集尘风扇,以使所述集尘风扇绕所述支承轴旋转。
[0009]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风道沿纵向倾斜设置且所述风道的截面沿纵向逐渐变窄,使得所述风道的下游的风力集中且推动所述集尘风扇沿一确定方向旋转。
[0010]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集尘系统设有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火花罩,所述火花罩的开口一端朝向所述锯片,而开口另一端朝向底座。
[0011]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集尘风扇收容于所述火花罩内且设有自中心径向向外延伸的数个风叶及位于所述风叶的末端的挡板,所述风叶与所述挡板之间的夹角呈锐角设置。
[具体实施方式][0039]在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例如下述的“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0]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切割装置1,所述切割装置1包括底座60及支承于底座60上的主体100,所述主体100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在底座60上,实现所述切割装置1对工件的切割。
[0041]所述切割装置1包括固定于底座60的上表面的支架70、沿横向贯穿支架70的轴3及套设有轴3的外周的弹簧4,所述主体100设有连接于支架70的支承臂90且该支承臂90通过轴3安装至支架70,从而使得所述支承臂90支承主体100进行上下摆动的动作,所述弹簧4的弹力使得切割工具在待切割状态时,所述主体100处于远离底座60的上侧的待机位置,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0042]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所述主体100包括机壳10、收容于机壳10内的电机20、由电机20驱动的传动组件30、安装于传动组件30的前端的锯片2及连接于机壳10的前端的护罩40,所述护罩40至少部分遮罩于锯片2,所述电机20通过传动组件30驱动锯片2切割工件。
[0043]所述机壳10包括收容电机20的电机壳13及连接于电机壳13的上方的握持部80,所述握持部80通过轴3枢接至支架70,以带动所述电机壳13绕轴3转动。所述切割装置1包括位于握持部80上的开关81,所述开关81电性连接于电机20,以控制所述电机20的工作启停。操作者可对握持部80及开关81进行操作,使得所述主体100自待机位置向下摆动的同时锯片2转动切割工件。
[0044]所述底座60还设有位于上表面的夹持装置61,用以夹持被切割工件。所述夹持装置61包括位于底座60上表面的前侧的导向块611、位于导向块611相对后侧的夹持块612、至少部分沿横向穿过夹持块612的螺纹轴613、固定螺纹轴613的夹持座614及位于螺纹轴613的轴向后端的后把手615。所述螺纹轴613推动夹持块612向导向块611移动,从而将位于两者之间的工件夹持固定,所述夹持座614支承螺纹轴613且能够切换螺纹的卡合状态与解除状态。所述导向块611固定于底座60且夹持块612以左右摇摆的方式支承在螺纹轴613的前端,以实现对工件的不同角度的切割。操作者可以通过操作后把手615使得螺纹轴613向锁紧方向转动,从而将被切割工件固定于导向块611与夹持块612之间。
[0045]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所述切割装置1包括位于机壳10内且由电机20驱动的电机风扇82及集尘系统50,所述集尘系统50设包括连通于机壳10的风道52及位于底座60上的集尘风扇51,所述电机风扇82位于风道52的上游,所述集尘风扇51位于风道52的下游且朝向锯片2,所述集成风扇能够带动气流流动,减少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切屑碎末飞溅的情况。
[0046]所述机壳10设有位于横向后端的进风口11及位于前端的出风口12,所述风道52连接于出风口12,所述支架70设有位于下端且沿横向向外延伸的支承轴(未图示),所述集尘风扇51套设于支承轴上,所述电机20驱动电机风扇82产生的气流流经风道52且吹向集尘风扇51,以使所述集尘风扇51绕支承轴旋转。所述风道52沿纵向倾斜设置且所述风道52的截面沿纵向逐渐变窄,使得所述风道52的下游的风力集中且推动集尘风扇51沿一确定方向旋
转,能够尽可能利用电机风扇82带来的气流而无需额外的驱动力。
[0047]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所述集尘系统50设有固定连接于支架70上的火花罩53,所述火花罩53的开口一端朝向锯片2,而开口另一端朝向底座60,所述火花罩53的设置方式,避免了铁屑火花大范围的向外飞溅。所述集尘风扇51收容于火花罩53内且设有自中心径向向外延伸的数个风叶511及位于风叶511的末端的挡板510,所述风叶511与挡板510之间的夹角呈锐角设置,可以有效防止铁屑火花的二次弹出,提高了集尘效果。
[0048]所述风叶511与挡板510均呈弧形设置且每个风叶511与每个挡板510形成有开口,所述风叶511与挡板510形成的开口方向与集尘风扇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割装置,包括底座、枢接于所述底座的上方的机壳、收容于所述机壳内的电机、由所述电机驱动的传动组件、安装于所述传动组件的前端的锯片及连接于所述机壳的前端的护罩,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锯片切割工件,所述护罩至少部分遮罩于所述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机壳内且由所述电机驱动的电机风扇及集尘系统,所述集尘系统设包括连通于所述机壳的风道及位于所述底座上的集尘风扇,所述电机风扇位于所述风道的上游,所述集尘风扇位于所述风道的下游且朝向所述锯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装置设有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支架,所述机壳枢接于所述支架的上端,所述支架设有位于下端且沿横向向外延伸的支承轴,所述集尘风扇套设于所述支承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设有位于横向后端的进风口及位于前端的出风口,所述风道连接于所述出风口,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电机风扇产生的气流流经所述风道且吹向所述集尘风扇,以使所述集尘风扇绕所述支承轴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沿纵向倾斜设置且所述风道的截面沿纵向逐渐变窄,使得所述风道的下游的风力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兰志施金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