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台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729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台结构,包括:桥台本体;桥头搭板,其敷设于所述桥台本体和路基上,所述桥头搭板的两端分别与桥面板和路面层连接,其中,所述路基自上至下主要包括路面层、路面基层、回填层;多个分散件,多个分散件沿高度方向间隔预埋于所述回填层内,所述分散件包括:承接部,其设于所述回填层内;多个拱形板,多个拱形板沿桥梁的跨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承接部上,所述拱形板的拱顶背向所述承接部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分散件中的拱形板将由于交通荷载产生的纵向压力逐渐分散,具有减小路基纵向变形,减小搭板下方路基脱空现象出现的有益效果。方路基脱空现象出现的有益效果。方路基脱空现象出现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台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台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桥台,其由台帽、台身和基础组成,位于桥梁两端,是用于支承桥梁上部结构并和路堤相衔接的建筑物,桥台除传递桥梁上部结构的荷载到基础外,还具有抵挡台后的填土压力、稳定桥头路基、使桥头线路和桥上线路可靠而平稳地连接的作用。
[0003]刚性结构桥台与柔性路堤的连接处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会产用较大的沉降变形,即与桥台相连的台背路基、路面和桥台顶面在各自沉降后形成高程差,这种变形会使路面纵坡出现台阶,引起车辆通过时产生跳跃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桥头跳车。严重的桥头跳车现象不仅使行车不适感大大增加,而且造成车辆大幅度减速,并加速了桥梁、路面及车辆的损坏。
[0004]现有技术中,常通过较为有效而又经济的方法减缓桥头跳车,即设置桥头搭板减缓因路基与桥头沉降差造成的桥头跳车,如申请号为201410028268.6的授权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理桥头跳车的桥头结构。但由于路基沉降过大,通常会发生板底脱空,桥头搭板路基侧与桥台沉降差过大,造成严重桥头跳车,甚至桥头搭板断裂、翘板的现象发生,严重影响行车舒适性。因此,如何设计桥台结构,以实现有效分散桥梁与路基之间的沉降差,减小搭板下方路基脱空现象的出现,解决桥台与路堤衔接处的跳车问题的有益效果是值得深思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6]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桥台结构,包括:
[0007]桥台本体;
[0008]桥头搭板,其敷设于所述桥台本体和路基上,所述桥头搭板的两端分别与桥面板和路面层连接,其中,所述路基自上至下主要包括路面层、路面基层、回填层;
[0009]多个分散件,多个分散件沿高度方向间隔预埋于所述回填层内,所述分散件包括:
[0010]承接部,其设于所述回填层内;
[0011]多个拱形板,多个拱形板沿桥梁的跨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承接部上,所述拱形板的拱顶背向所述承接部设置。
[0012]优选的是,多个分散件依次从所述桥台本体顶端向所述路基底层的方向呈阶梯状逐级斜向下设置。
[0013]优选的是,上下相邻的两个分散件沿竖直向下的投影重合的长度大于三分之一分散件的长度。
[0014]优选的是,所述承接部包括:
[0015]承接板,其设置于所述回填层内;
[0016]多个承接管,多个承接管分别一一对应穿设于多个拱形板内,所述承接管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拱形板的内侧面和所述承接板的上侧面接触。
[0017]优选的是,还包括多对侧板,多对侧板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拱形板的两侧;
[0018]所述承接板上开设有与多对侧板分别一一对应的多对凹槽,每对凹槽对应开设置于每个承接管的两侧,多对侧板一一对应插设于多对凹槽上。
[0019]优选的是,所述侧板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0020]优选的是,还包括支撑架,其包括:
[0021]倒V形支撑板,其设置于所述回填层的上表面;
[0022]多个波形钢腹板,多个波形钢腹板沿桥梁的跨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倒V形支撑板上;
[0023]横向支撑板,其横向设置于所述波形钢腹板的上端;
[0024]其中,所述路面基层设于所述横向支撑板上。
[0025]优选的是,相邻的两个波形钢腹板、所述波形钢腹板与所述桥台本体之间填充有发泡混凝土。
[0026]优选的是,上下相邻的两个分散件之间的距离为0.5~1.5m。
[0027]提供一种基于所述桥台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S1、浇筑建造桥台本体;
[0029]S2、沿桥台本体高度方向铺设并压实回填层,并于回填层内自下至上隔间预埋多个分散件;
[0030]其中,分散件预埋于回填层的施工步骤具体为:
[0031]S2.1、铺设回填层至一定厚度,将承接板置于回填层表面,并压实,至承接板上端与回填层表面平齐;
[0032]S2.2、通过多对凹槽从承接板侧边插入多个拱形板,将多个承接管分别一一对应穿设于多个拱形板内;
[0033]S2.3、重复步骤S2.1和S2.2,直至铺设的回填层的厚度达到所需尺寸;
[0034]S3、将预制的支撑架置于回填层的表面,并压实,于支撑架表面浇筑路面基层;
[0035]S4、于桥台本体上浇筑桥面板和桥头搭板,并于桥头搭板远离桥台本体的一端浇筑路面层。
[0036]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37]第一、本专利技术利用分散件中的拱形板将上部交通荷载产生的纵向压力进行分散,通过沿高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分散件,逐级分散纵向压力,以实现减少纵向沉降,减小了路基纵向变形的有益效果。
[0038]第二、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多个分散件设置成从桥台本体顶端向路基底层的方向呈阶梯状逐级斜向下,将桥台本体与路基的沉降差均匀分散于一定长度的路基内,减小由于沉降差造成的桥台本体与路基间的高差突变,有效缓解桥头跳车现象,增加道路行车舒适性。
[0039]第三、本专利技术通过由倒V形支撑板、波形钢腹板、横向支撑板构成的支撑架,有效克服以往回填层自重过大的弊端,从而减小了回填层本身因自重引起的沉降。
[0040]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的所桥台结构的剖视图;
[004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的所述分散件的侧视图;
[004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的所述承接部的俯视图;
[004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的所述拱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的所述支撑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47]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8]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桥台结构,包括:
[0049]桥台本体1,其可为重力式桥台、轻型桥台或组合桥台,最优的是,所述桥台本体1为由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分离式条形桥台;
[0050]桥头搭板3,其敷设于所述桥台本体1和路基4上,所述桥头搭板3的两端分别与桥面板2和路面层41连接,其中,所述路基4自上至下主要包括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桥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台本体;桥头搭板,其敷设于所述桥台本体和路基上,所述桥头搭板的两端分别与桥面板和路面层连接,其中,所述路基自上至下主要包括路面层、路面基层、回填层;多个分散件,多个分散件沿高度方向间隔预埋于所述回填层内,所述分散件包括:承接部,其设于所述回填层内;多个拱形板,多个拱形板沿桥梁的跨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承接部上,所述拱形板的拱顶背向所述承接部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分散件依次从所述桥台本体顶端向所述路基底层的方向呈阶梯状逐级斜向下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台结构,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的两个分散件沿竖直向下的投影重合的长度大于三分之一分散件的长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包括:承接板,其设置于所述回填层内;多个承接管,多个承接管分别一一对应穿设于多个拱形板内,所述承接管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拱形板的内侧面和所述承接板的上侧面接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台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对侧板,多对侧板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拱形板的两侧;所述承接板上开设有与多对侧板分别一一对应的多对凹槽,每对凹槽对应开设置于每个承接管的两侧,多对侧板一一对应插设于多对凹槽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7.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