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消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7233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消音器,包括有消音器壳体、至少一组第一消音机构,第一消音机构包括沿着消音器壳体进气端至出气端方向依次设置且呈相对设置的消音曲面,两消音曲面之间设有消音腔,消音曲面上设有可供气体进出消音腔的第一通气孔。两组第一消音机构之间还可设置第二消音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空调消音器,利用呈相对设置的消音曲面反射和吸收声波,且气流通过消音曲面之间的消音腔进行消除噪音时,受到来自消音曲面的阻力而减速,解决传统技术方案中因气体流速过大导致大部分气体直接通过通气管产生新的噪音导致的消音效果不佳的问题;可设置多组第一消音机构及第二消音机构,保证消音效果。保证消音效果。保证消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消音器


[0001]本技术涉及消音器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消音器。

技术介绍

[0002]空调系统的噪音是由于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部件产生的震动引起的,而随着人们对空调实用的舒适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空调系统产生噪音会引起使用者心情不悦,为此空调系统管路上通常会安装空调消音器,但是现有的消音器通常包括有壳体,壳体内设有消音管,消音管为空心管,管壁上分布若干小孔,气体从消音管一端进入消音管内腔,气体可以毫无阻拦地在消音管内腔流动,气流除了在消音管道中流动外还从这些小孔流进流出,声波进入小孔孔径时,由于振动产生的摩擦阻尼又使一部分声能转变为热能而耗散掉,从而达到消音的目的,最后气体从另一端排出。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气体通过消音管时,由于缺少能够使气体减速的结构,有可能因为空气流速过大导致气体消音管从另一端流出时又产生新的噪音,气体流速越大,生产的噪音越大,而不经过消音器进行消音,导致消音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实现消除噪音的同时对气体进行减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并且气体从进入消音管到排出,有时仅仅进行一次消音,还会导致消音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空调消音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消音器,包括有消音器壳体、设置于消音器壳体内的至少一组第一消音机构,所述消音器壳体包括有进气端、出气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机构包括沿着进气端至出气端方向依次设置且呈相对设置的消音曲面,两消音曲面之间设有消音腔,所述消音曲面上设有可供气体穿过消音曲面进出消音腔的第一通气孔。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音器壳体包括有进气端、出气端,气体总体流动方向为从进气端流向出气端,由于第一消音机构的消音曲面是沿着进气端至出气端方向依次设置且呈相对设置的,为便于说明以靠近进气端的消音曲面为第一消音曲面,靠近出气端的消音曲面为第二消音曲面;气体从进气端进入消音器壳体内时,会撞上第一消音面,并通过该消音面上设置的第一通气孔进入到消音腔内(对于消音腔,消音腔可以由两消音曲面围成,也可以由消音曲面配合消音器壳体内壁围成),由于消音腔截面大于第一通气孔,引起声阻抗变化,声波在继续向前传播直至与第二消音曲面接触,进行反射,使得反射的声波与继续前进的声波之间产生相位差,相互干涉从而削弱噪音,并且,从第二消音曲面反射的声波又会在接触第一消音曲面时再次进行反射,声波经过多次反射被吸收和削弱,达到消除噪音的效果;不仅如此,气流也会受到来自第二消音曲面的阻力而减速,部分气体逗留在消音腔内,部分气体从第二曲面上的第一通气孔排出消音腔进入出气端最终排出消音器壳体,从而有
效避免因气体流速过大导致大部分气体直接通过通气管产生新的噪音导致的消音效果不佳的问题。对于消音曲面及消音腔,可以通过在一消音件内部加工一个空腔的方式,以空腔的壁面为消音曲面,第一通气孔也设置于该消音件上。
[0007]上述的一种空调消音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消音机构包括有若干消音件,所述消音件包括有消音部与安装部,相邻两消音件的消音部呈相对设置,所述消音曲面设置于消音部上;所述第一通气孔贯穿消音部设置;靠近消音器壳体两端的第一消音机构的通过消音件的安装部与消音器壳体两端连接。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降低消音曲面、消音腔的加工难度。在单个消音件内加工消音腔具有一定加工难度,因此,第一消音机构包括有若干成对设置的消音件,即可以把两个消音件为一组而设置若干组;邻两消音件的消音部呈相对设置,消音曲面设置于消音部上从而使两个消音曲面呈相对设置,即每个消音件的消音部上单独加工消音曲面,这时消音腔可由两消音曲面及消音器壳体内壁围成。如此一来,仅需在一个消音件上加工一个消音曲面即可,降低加工难度。消音件上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用于与消音器壳体两端进行连接,使得消音件稳定设置于消音器壳体内。
[0009]上述的一种空调消音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消音器壳体内还设有第二消音机构,所述第二消音机构设置于相邻两组第一消音机构的消音件之间。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本技术具有更多中消音过程,其中第二消音机构可采用现有的消音管或者消音板等结构,将第二消音机构设置于于相邻两组第一消音机构之间,如此一来,通过一组第一消音机构初步消音的气体会进入到第二消音机构进行二次消音,通过第二消音机构的气体进入到另一组第一消音机构后第三次进行消音,从而实现多次消音,保证消音效果;进一步地,第一消音组件组件与第二消音组件均可设置多组,进步一部提高消音效果,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消音管仅仅进行一次消音导致消音效果不佳的问题。
[0011]上述的一种空调消音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消音机构包括有消音管、消音棉,所述消音管连接于相邻的两组第一消音机构的消音件的安装部之间,所述消音管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消音棉填充于消音管外周与消音器壳体内壁之间。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第二消音机构,第二消音机构包括消音管,并且在消音管外周与消音器壳体内壁之间填充有消音棉;首先,消音管连接于相邻的两组第一消音机构的消音件的安装部之间,消音管上设有第二通孔,经过初步降噪的声波通过第二通孔时,由于振动产生的摩擦阻尼又使一部分声能转变为热能而耗散掉,从而达到消音的目的。其次,设置的消音棉内存在无数微孔,声音通过消音管的第二通孔传出时进入消音棉中,又可通过消音棉内微孔对声波进行缓冲和吸收,从而消除噪音,也增加了本技术的消音方式,进一步提高消音效果。
[0013]上述的一种空调消音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消音部位于设置消音曲面的一端设有抵接柱,所述抵接柱一端向外延伸,直至与相邻消音件的消音部的抵接柱抵接。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柱与安装部起到支撑的作用,使第一消音机构或第二消音机构稳定安装于消音器壳体内。首先,由于消音部位于设置消音曲面的一端设有抵接柱,相邻的消音件通过抵接柱相互抵接,从而避免两消音件的消音部相互靠近而使得消音腔空间减小;其次,对于仅设置若干组第一消音机构的本技术,安装部用于与消音器壳体两
端进行连接(可以通过抵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配合两消音件之间通过抵接柱相互抵接,可有效使第一消音机构稳定地安装于消音器壳体内,避免消音件沿着消音器壳体方向滑动;
[0015]对于设置了第一消音机构及第二消音机构的本技术,由于第二消音机构通过安装部连接于两第一消音机构之间(可以通过抵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而两组第一消音机构可分别通过消音件上的安装部与消音器壳体两端连接(可以通过抵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配合两消音件之间通过抵接柱相互抵接,可有效使得第一消音机构及第二消音机构均能安装于消音器壳体内。
[0016]当然,为保证气体可以在消音器壳体内流通,安装部通过合理设计尺寸,使安装部与消音器壳体内的进气端与出气端、安装部与第二消音机构的消音管之间存在可供气体通过的间隙。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消音器,包括有消音器壳体、设置于消音器壳体内的至少一组第一消音机构,所述消音器壳体包括有进气端、出气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机构包括沿着进气端至出气端方向依次设置且呈相对设置的消音曲面,两消音曲面之间设有消音腔,所述消音曲面上设有可供气体穿过消音曲面进出消音腔的第一通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机构包括有若干消音件,所述消音件包括有消音部与安装部,相邻两消音件的消音部呈相对设置,所述消音曲面设置于消音部上;所述第一通气孔贯穿消音部设置;靠近消音器壳体两端的第一消音机构的通过消音件的安装部与消音器壳体两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壳体内还设有第二消音机构,所述第二消音机构设置于相邻两组第一消音机构的消音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音机构包括有消音管、消音棉,所述消音管连接于相邻的两组第一消音机构的消音件的安装部之间,所述消音管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消音棉填充于消音管外周与消音器壳体内壁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空调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部位于设置消音曲面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富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富日达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