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洋平台的物联网设备调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海洋平台的物联网设备调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对海洋认知和态势感知需求的不断增加,探索海洋最深处的奥秘、获取三维海洋信息成为各海洋大国的研究热点。通过成千上万个小型、低成本的可漂浮的传感器,收集舰船、海上设施、装备和海洋生物在该海域的活动状态信息,并通过卫星网络上传数据从而进行实时分析,搭建起海上物联网,提升海洋持续态势的感知能力,开启海上物联新时代。海洋平台从产生至今不到百年,它发展快且变化大。以材料论,从木质平台到钢质平台;以类型论,先后出现固定式平台和移动式平台两大类;以功能论,可分为钻井平台、储油平台以及生产平台等。对于移动式平台,其与海上漂浮的传感器的距离处于变化中,因此设置在平台上用以接收信号的设备在变化中接收信号的质量也是不同的。
[0003]公开号为CN11193529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海洋浮标的双向通信浮标控制系统,其包括上位机,用于连接到物联网透传云,发送控制信号和处理下位机传送的数据信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洋平台的物联网设备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模块,用以获取设置在海洋环境下的待监测设备的实时气候环境;确定模块,与所述监测模块连接,用以根据所述实时气候环境确定所述待监测设备进行数据双向传输过程中的网络延迟;调节模块,分别与所述监测模块和所述确定模块连接,用以根据确定的网络延迟状态和实时气候环境选择对待监测设备的调整方式,并在该调整方式下进行数据的双向传输;显示模块,设置在所述海洋平台终端上,用以显示所述待监测设备在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实时传输方向以及在特定的传输方向下的实时传输速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平台的物联网设备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待监测设备的实时气候环境包括海流的实时状态,设置海流状态下单位面积内涡流的实际数量为n,并设置在正常海流状态下的单位面积内的涡流数量为标准数量n0,在标准数量为n0的状态下,待监测设备的实时数据能够进行顺利传输;在涡流的实际数量大于或等于标准数量时,容易造成待传输数据的丢失,在涡流的实际数量小于标准数量时,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较强,此时增加待传输数据的数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洋平台的物联网设备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任意涡流的冲击函数C=f(ti),f(ti)表示在监测时间段t内任意涡流对待监测设备i的冲击力,在确定网络延迟时,统计n个涡流对待检测设备的平均冲击力、在冲击函数中的极大冲击力Fmax和极小冲击力Fmin;预先设置有标准冲击力F0,若作用在任意待监测设备上的平均冲击力小于等于所述标准冲击力F0,则确定所述网络延迟属于第一正常延迟状态;若是在第一正常延迟状态下,冲击函数中的极大冲击力Fmax小于等于1.1
×
F0且极小冲击力Fmin小于等于0.1
×
F0,则确定所述网络延迟属于第一负向延迟状态;若是在第一正常延迟状态下,冲击函数的极大冲击力Fmax小于等于1.1
×
F0且极小冲击力Fmin大于0.1
×
F0,或,冲击函数的极大冲击力Fmax大于1.1
×
F0且极小冲击力Fmin小于等于0.1
×
F0,则确定所述网络延迟属于第二负向延迟状态;若作用在任意待监测设备上的平均冲击力大于所述标准冲击力F0,则确定所述网络延迟属于第二极限延迟状态;若是在第二极限延迟状态下,冲击函数中的极大冲击力Fmax小于等于1.1
×
F0且极小冲击力Fmin小于等于0.1
×
F0,则确定所述网络延迟属于第二低延迟状态;若是在第二极限延迟状态下,冲击函数的极大冲击力Fmax小于等于1.1
×
F0且极小冲击力Fmin大于0.1
×
F0,或,冲击函数的极大冲击力Fmax大于1.1
×
F0且极小冲击力Fmin小于等于0.1
×
F0,则确定所述网络延迟属于第二高延迟状态,其中第一负向延迟状态的延迟时长小于第二负向延迟状态的延迟时长小于正常延迟状态的延迟时长小于第二低延迟状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锦锋,翁利春,徐春峰,杨平宇,岳一曼,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瀚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