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淀池改造的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7207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沉淀池改造的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可以对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沉淀池进行改造,且不需要新增土地和新建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极大的减少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成本,通过高低隔板的设置形成若干独立的处理单元,可以分别控制曝气量和溶解氧浓度,还可以灵活增加高低隔板的数目来调整系统的高径比,可以促进好氧颗粒的形成和颗粒污泥系统的颗粒化程度,减少无效曝气,极大程度减少电耗,改造后的生化系统完全可以满足日趋严格的排水要求。排水要求。排水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淀池改造的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沉淀池改造的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属于生物法污水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世界上55%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68%。这将使既有市政污水处理厂不堪重负,且缺乏空间允许其扩建。此外,很多国家已逐步收紧了对污水中营养物(氮和磷)的去除或回收目标,而既有污水处理厂传统工艺设计并不能灵活地增加功能来适应流量增加和更加严格的出水排放标准。况且,日趋老化的基础设施更加剧了这一问题。
[0003]好氧颗粒污泥(AGS)是多为黄褐色或白色,是生物膜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因为它们不需要依附任何载体生长,而是通过自凝聚、聚集所形成的球形颗粒,成熟的颗粒污泥表面光滑,形状规则,多为球形或椭球形,它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聚集形成的结构紧凑、外形规则、沉降优良的微生物聚集体,沉降速度是传统絮状污泥的10~15倍,基于此,可将絮状污泥选择性从系统中排出(Wash out)以富集颗粒污泥,提高泥水沉降分离效率。它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更具优势,如占地面积小、沉降性能良好、生物量浓度高、耐有机负荷高且不易发生污泥膨胀、且单个好氧颗粒污泥可形成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有利于生物脱氮除磷、产生的污泥量更少等,是目前最具潜力的污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之一。
[0004]现在市面上应用的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绝大多数是工艺。此工艺荷兰皇家哈斯康宁DHV公司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合作研发。工艺实际上是一种间歇式的污水处理工艺,属于SBR工艺的。现有的好氧颗粒污泥工艺主要集中在SBR反应器,但该反应器为间歇性进水排水,不能连续运行,如果要连续运行,需至少有两个或者三个SBR反应器并联工作,这种方法工作效率低,且增加占地面积。目前大部分污水处理工程都是采用连续流工艺,现有的间歇式好氧颗粒污泥工艺不利于推广,尤其是对于大型的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好氧颗粒污泥工程应用除技术原因限制外,基于SBR运行模式使其不太容易集成到既有、需依赖二沉池完成泥水分离的连续流污水处理厂。工艺的不足之处还有进水阶段,根据对工艺的介绍,此进水和排水是同时进行的,在此过程中关闭曝气,再进水,把上面的水“顶”出来,溢流到下一处理单元。这里的不足之处在于,进水阶段,可以看作是一个厌氧过程,但由于需要排水,故此厌氧过程不能使用搅拌,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少部分污泥可以有丰盛过程,及只有少部分污泥可以跟吸收污水中的有机质,还有很多污泥在这个进水过程中无法吸收到污水中充足的有机质,使得在厌氧过程中反硝化脱氮效果不强以及聚磷菌在厌氧情况下无法充足释磷,不利于聚磷菌在此阶段的厌氧生长及在好氧段的吸磷过程,影响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
[0005]过去几十年中的中试研究与实际应用案例主要集中在SBR反应器。但该反应器为间歇性进水排水,不能连续运行,曝气时间长、能耗大,运行时间长会出现污泥解体,同时处
理水量较少,不适于大规模污水处理工程应用。相比之下,连续流反应器具有更简单的操作控制系统,安装成本低,同时其连续流动模式处理水量大、运行成本低,且目前大多数大型污水厂采用连续流工艺,对连续流状态下的AGS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目前关于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的反应器报道少,尤其是关于实际应用方面的改造项目更少。连续流AGS技术在污废水处理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连续流处理污废水仍是我国绝大多数城镇污水处理厂选择的进水运行方式,另一方面,连续流AGS培养运行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0006]相比之下,连续流反应器具有更简单的操作控制系统,安装改造成本低,同时其连续流动模式处理水量大、运行成本低,且目前大多数大型污水厂采用连续流工艺,对连续流状态下的好氧颗粒污泥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减少现有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改造成本,更有利于推广。但目前关于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的反应器报道少,尤其是关于实际应用方面的改造项目更少。现有的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专利,一种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污泥生化系统(CN 114380395 A),此技术方案的缺点是大部分好氧颗粒污泥没有经历厌氧阶段,导致这些颗粒污泥稳定性不强。根据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条件,此种技术方案的好氧颗粒污泥的颗粒化程度不高。根据Mark van Loosdrech的饥饿

丰盛理论中的丰盛进水阶段,厌氧进水可促进聚磷菌的释磷作用,为聚磷菌的缓慢生长提供一个厌氧环境,为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提供了关键环境条件。
[0007]目前市面上应用的好氧颗粒污泥系统是一种间歇式的污水处理系统,跟现有污水处理厂的连续流污水处理系统不相符,且间歇式的好氧颗粒污泥处理系统操作复杂,污水处理量小、处理等量的污水所需占地面积较大、反应器的利用率不高,对仪器设备要求高,日常运营管理成本相较于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成本高。而关于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的工艺设计及实际应用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沉淀池改造的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它可以对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沉淀池进行改造,且不需要新增土地和新建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极大的减少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成本,改造后的生化系统完全可以满足日趋严格的排水要求。
[0009]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沉淀池改造的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包括缺氧池,所述缺氧池外侧围绕有N级污水处理池,2≤N≤30;每一级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均围绕上一级污水处理池设置;
[0011]每一级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均由隔板隔离形成顺序排列的K个处理单元,4≤K≤50;
[0012]每一级所述的污水处理池中的第1个处理单元均设置为连接单元;
[0013]所述缺氧池与第1级污水处理池的连接单元连通,相邻上下两级的污水处理池由上一级污水处理池中最后一个处理单元与下一级污水处理池中的连接单元联通;
[0014]除第N级污水处理池中的最后一个处理单元外,其余处理单元和连接单元的底部均设有M个曝气孔,1≤M≤100。
[0015]可选地,所述曝气孔均匀分散。
[0016]均匀分散的曝气孔可以灵活增加多个曝气头控制器,从而控制高低隔板之间污水处理小单元的溶解氧浓度,形成好氧、缺氧甚至厌氧池,可以促进脱氮除磷效果、提高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稳定性以及颗粒化程度。还可以通过这些控制器,调整曝气强度,减少无效曝气,节能。
[0017]所述缺氧池中的含泥污水进入第1级污水处理池中的连接单元,然后依次流过该级的每个处理单元后自该级最后一个处理单元流入下一级污水处理池的连接单元中并继续流动;含泥污水依次流过每一个处理单元,最后进入所述沉淀池后,含泥污水经分离排出。
[0018]可选地,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高隔板和低隔板。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设置在每一级污水处理池中的连接单元和最后一个处理单元之间,其余的处理单元由高隔板和低隔板高低相错隔离形成。
[0020]可选地,所述高隔板的底部设有出水孔。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淀池改造的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缺氧池,所述缺氧池外侧围绕有N级污水处理池,2≤N≤30;每一级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均围绕上一级污水处理池设置;每一级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均由隔板隔离形成顺序排列的K个处理单元,4≤K≤50;每一级所述的污水处理池中的第1个处理单元均设置为连接单元;所述缺氧池与第1级污水处理池的连接单元连通,相邻上下两级的污水处理池由上一级污水处理池中最后一个处理单元与下一级污水处理池中的连接单元联通;除第N级污水处理池中的最后一个处理单元外,其余处理单元和连接单元的底部均设有M个曝气孔,1≤M≤100;所述缺氧池中的含泥污水进入第1级污水处理池中的连接单元,然后依次流过该级的每个处理单元后自该级最后一个处理单元流入下一级污水处理池的连接单元中继续流动;含泥污水依次流过每一个处理单元,最后进入所述沉淀池后,含泥污水经分离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池改造的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高隔板和低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在每一级污水处理池中的连接单元和最后一个处理单元之间,其余的处理单元由高隔板和低隔板高低相错隔离形成;所述高隔板的底部设有出水孔;含泥污水交替流过高隔板底部的出水孔和低隔板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淀池改造的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中内侧墙的顶部设有溢流口;每一级污水处理池中,含泥污水自所述溢流口流入连接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淀池改造的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军旺李喜吴志连邢家良庞丽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澜沐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