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器的抽换插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7169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揭露一种转接器的抽换插头结构至少包含一本体、一插头座、一嵌卡机构、若干个连接片及一固定机构。本体是具有一容置槽。插头座是可置入容置槽中。嵌卡机构是分设于容置槽及插头座上,且当插头座沿一第一方向置入容置槽内时,可使容置槽及插头座上的嵌卡机构相卡合。若干个连接片是位于容置槽内,且插头座置入容置槽内时,可以使本体与插头座间电性导通。固定机构是位于插头座的一侧边,且当插头座置入容置槽内时,可以藉固定机构将插头座固定于本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为一种插头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抽换插头座的插头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A至图1C所示,其是分别显示已知的抽换插头座结构的立体分 解图、其组合示意图,及其剖面图。在图1A中,此已知的抽换插头结构l是具 有一本体11及一插头座12。本体11是具有一环形凸缘111、三个卡榫孔112及一内盘面113。卡榫孔 112设置在环形凸缘111上,并以环周排列。内盘面113是设在环形凸缘111内, 其上具有二对称的开口 114,并与环形凸缘111间形成一内夹槽114。其中,位 于本体ll内的导电连接片115可自开口 114凸出。插头座12是具有一基座121及相对应卡榫孔112的卡榫122、若干个导电 体123及相对应导电体123的导电片124。基座121是为一环状盖体,其大小是 对应于内夹槽114。卡榫122是设于基座121的侧面125上。导电体123是延伸 出基座121的顶面126。导电片124是设于基座121的内侧127。当欲将插头座12组装在本体12上时,即将插头座12的基座121对准内夹 槽114,且每一卡榫122是与每一卡榫孔112 —一对准,再将基座121置入内夹 槽114,卡榫122置入卡榫孔112中,使基座121可罩住内盘面113,再将插头 座12进行一旋转运动13,使卡榫122卡入卡榫孔112内,使插头座12固定于 本体11上。此时,导电片124即与导电连接片115相接触,使插头座12与本 体ll间成电性连接。然而,当使用者在使用此种已知的抽换插头结构时,常会因为使用者在将 此抽换插头结构自插座上取下时,以错误的插拔方式来取下,使得抽换插头结 构的插头座与本体分离。此外,插头座与本体间电性连接的方式,常是导电片与导电连接片间以点 接触的方式达成电性连接,因此常有当接触的点发生锈蚀,或是抽换插头座的 次数太多次,使得导电片或导电连接片产生形变,而导致插头座与本体无电性 连接。为满足上述所提出问题,希望以一简单的抽换插头结构卡固插头座与本体, 不因使用者使用方式错误而脱离,且插头座与本体间的电性连接可改为非点接 触方式相接触的需求。本专利技术人基于多年从事研究与诸多实务经验,经多方研 究设计与专题探讨,遂于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转接器的抽换插头结构以作为前述期望一实现方式与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主目的为提供一种转接器的抽换插头结构,特 别是将一嵌卡机构分设于插头座及本体的容置槽上,并设置一固定机构于插头 座的一侧边,使插头座以一方向置入容置槽内时,插头座与容置槽上的嵌卡机 构可相卡合,再藉固定机构使插头座固定于本体上。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器的抽换插头结构,特别是以一具有 特定形状的连接片设于容置槽内,并使连接片与插头座内的导电片以线接触或 是面接触其中之一方式相接触,使插头座与本体间电性连接且不易短路。为达上述目的,依本专利技术的转接器的抽换插头结构至少包含一本体、 一插 头座、 一嵌卡机构、若干个连接片及一固定机构。本体是具有一容置槽。插头 座是可置入容置槽中。嵌卡机构是分设于容置槽及插头座上,且当插头座沿一 第一方向置入容置槽内时,可使容置槽及插头座上的嵌卡机构相卡合。若干个 连接片是位于容置槽内,且插头座置入容置槽内时,可以使本体与插头座间电 性导通。固定机构是位于插头座的一侧边,且当插头座置入容置槽内时,可以 藉固定机构将插头座固定于本体上。本专利技术可使插头座与本体间的电性连接可改为多点接触,方便实用,且更 耐用。附图说明图1A是为已知的抽换插头座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1B是为己知的抽换插头座结构的组合示意图。图1C是为已知的抽换插头座结构沿着剖面线AA'的剖面图。图2A是为本专利技术的转接器的抽换插头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B是为本专利技术的转接器的抽换插头结构的组合示意图。图3A是为本专利技术的抽换插头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3B是为本专利技术的抽换插头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固定盖位于第二位置示意图。图3C是为本专利技术的抽换插头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固定盖位于第一位置示意图。图3D是为图3C所示的抽换插头结构沿着剖面线BB,的剖面图。 图4A是为本专利技术的抽换插头结构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B是为图4A所示的抽换插头结构沿着剖面线CC,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2A至图2B,其是分别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抽换插头结构的立体分解 图,及其组合示意图。在图2A中,本专利技术的抽换插头结构2至少包含一本体21、 一插头座22、 一嵌卡机构23、若干个连接片24及一固定机构25。本体21是具 有一容置槽211。插头座22是可置于容置槽211中。嵌卡机构23是分别设置于 容置槽211及插头座22上。连接片24位于容置槽211内。固定机构25是位于 插头座22的一侧边221。且当插头座22沿一第一方向x置入容置槽211内时, 容置槽211及插头座22的嵌卡机构23会相互卡合,且藉由连接片24可使本体 21与插头座22电性导通,再藉由固定机构25将插头座22固定于本体21上, 如图2B所示。其中,容置槽211较佳的是具有一卡槽,插头座22具有一基座,且于基座 的顶侧边上具有与卡槽相对应的卡合体,使得插头座22沿第一方向x置入容置 槽211时,卡合体可置入卡槽中,以卡合本体21与插头座22的顶侧边。此外,嵌卡机构较佳的是为相对应的正L字型与倒L字型所构成,并分设 于插头座22的基座的两侧面,以及容置槽211的两侧壁上。此外,插头座22较佳的是具有两个导电体及相对应的导电片,且导电体是 自插头座22的基座表面沿一第二方向y延伸出,而导电片是设于插头座22的 基座底面,并与导电体相连接,且当插头座22置入容置槽211时,导电片与连 接片24相接触,使插头座22与本体21电性导通。此外,固定机构25较佳的是具有一固定盖及一转轴,且固定盖具有一卡勾, 转轴是枢接固定盖及插头座的基座侧边,使固定盖以转轴为轴心进行一旋转位 移运动。且当固定盖位于一第一位置时,固定机构25将插头座22固定于本体 21上,当固定盖位于一第二位置时,插头座22可以自本体21上取出。请一并参阅图3A至图3D,其是分别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抽换插头结构的较佳实施 例的立体分解图、其组合作动示意图,及其剖面图。本专利技术的抽换插头结构3 至少包含一本体31、 一插头座32、 一嵌卡机构33、若干个连接片34及一固定 机构35。本体31是具有一容置槽311、 一电线312及一凹槽313。电线312使 本体31可与一电子装置(图未示)相连接。容置槽311的一顶侧面314是具有一 卡槽315。凹槽313是位于容置槽311的一底侧面316。插头座32是具有一基座321、两个导电体322,及与导电体322相对应的 两个导电片323。基座321的一顶侧边324是具有一卡合体325。导电体322是 沿一第二方向y自基座321的表面延伸出。导电片323是位于基座321的一底 面326,并与导电体322相连接。嵌卡机构33是为相对应的L字形所组成,且是分设于基座321相对应的两 侧面327,以及容置槽311的两侧壁317上。若干个连接片34是设置于本体31 的容置槽311内,并与导电片323相对应,且连接片34是具有一特定形状。固定机构35是包含一固定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接器的抽换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是具有一容置槽; 一插头座,该插头座是可置入该容置槽; 一嵌卡机构,是分别设置于该容置槽及该插头座上,且该插头座沿一第一方向置入该容置槽内时,该容置槽及该插头座的该嵌卡 机构相互卡合; 若干个连接片,该些连接片是位于容置槽内,当该插头座置入该容置槽内时,使该本体与该插头座电性导通; 一固定机构,其是位于该插头座的一侧边,当该插头座置于该容置槽内时,该固定机构将该插头座固定于该本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进春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