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磨系统及其驱动手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6993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磨系统及其驱动手柄,驱动手柄包括手柄壳体、驱动组件和伸缩导向件,驱动组件设置于手柄壳体内,且能够沿旋磨导丝移动,伸缩导向件沿手柄壳体的导丝腔设置,并形成有第一引导通道,驱动轴和旋磨导丝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一引导通道,第一伸缩导向件的远端与手柄壳体相连接,伸缩导向件与驱动组件联动连接,当驱动组件连同驱动轴沿旋磨导丝移动时,伸缩导向件于手柄壳体内伸缩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旋磨系统及其驱动手柄,利用伸缩导向件的第一引导通道对穿设于其内的驱动轴和旋磨导丝起到径向支撑且轴向引导的作用,从而无需配置大型操作平台来维持诸如旋磨导丝或旋磨导管等结构的轴向移动导向,以提升驱动手柄操作轻便性。便性。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磨系统及其驱动手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介入医疗
,特别是涉及一种旋磨系统及其驱动手柄。

技术介绍

[0002]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下肢动脉中,以在动脉内膜形成纤维脂质斑块致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为特征,主要分布在股腘、膝下动脉内膜中,由于病变的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引起如下肢缺血、坏疽等病症,如不及时治疗常常会导致跛行甚至截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根据斑块的质地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目前在医学实践中,通常对于严重钙化病变采用动脉粥样硬化切除装置进行预处理。采用动脉粥样硬化切除装置进行处理的原理是通过轨道旋磨装置在血管病变处高速旋转磨削,祛除钙化或纤维化的动脉硬化斑块,开通斑块堵塞的血管,获得较为光滑的血管内腔增益,方便后续药物球囊和支架的置入。在对血管内膜开口处、分叉处的狭窄病变,以及成角度、偏心、长节段、点状的狭窄病变行介入治疗时,外周动脉斑块轨道旋磨术已成为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祛除粥样硬化斑块的手段。
[0003]目前的外周轨道旋磨导管系统主要包括控制主机、驱动手柄、驱动轴和旋磨头,控制主机控制驱动手柄中的驱动组件带动驱动轴高速旋转,前后移动驱动组件,使得连接在驱动轴的远端的旋磨头对磨削祛除病变,将斑块或钙化病变消融成细小微利粒(小于红细胞直径)。采用外周动脉轨道旋磨术进行治疗,能够适用于严重钙化的病变,先用轨道旋磨术对病变进行预处理,做好管腔准备,再置入药物球囊或支架,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004]但是,目前的驱动手柄为了适应对其内部的驱动组件轴向移动行程的导向需要,驱动手柄的整体结构笨重,需要配置的操作平台较大,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提供一种驱动手柄以及包括该驱动手柄的旋磨系统,以解决操作不便的问题。
[0006]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手柄,包括:
[0007]手柄壳体,具有导丝腔,所述导丝腔贯穿所述手柄壳体的近端和远端,并用于供旋磨导丝穿过;
[0008]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手柄壳体内,且能够沿所述旋磨导丝移动,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使驱动轴绕所述旋磨导丝转动,所述驱动轴套设于所述旋磨导丝;
[0009]第一伸缩导向件,沿所述导丝腔设置,并形成有第一引导通道,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旋磨导丝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引导通道,所述第一伸缩导向件的远端与所述手柄壳体相连接,所述第一伸缩导向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联动连接,当所述驱动组件连同所述驱动轴沿所述旋磨导丝移动时,所述第一伸缩导向件于所述手柄壳体内伸缩运动。
[0010]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磨系统,包括上述的驱动手柄,以及旋磨导丝和旋磨导管,所述旋磨导丝穿设于所述导丝腔且所述旋磨导丝的近端伸出所述导丝腔的近端,
所述旋磨导管套设于所述旋磨导丝,且所述旋磨导管的近端与所述驱动轴的远端相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的旋磨系统及其驱动手柄,驱动手柄包括手柄壳体、驱动组件和第一伸缩导向件,第一伸缩导向件与驱动组件联动连接,当驱动组件连同驱动轴沿旋磨导丝移动时,第一伸缩导向件于手柄壳体内伸缩运动,从而不会干涉驱动组件沿旋磨导丝的移动,满足驱动组件带着旋磨导管沿旋磨导丝运动足够的行程的需要,由于第一伸缩导向件的第一引导通道可以对穿设于其内的驱动轴及旋磨导丝等结构起到径向支撑且轴向引导的作用,从而无需配置大型操作平台来维持诸如旋磨导丝或旋磨导管等结构的轴向移动导向,以提升驱动手柄操作轻便性。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0013]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旋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旋磨系统的驱动手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旋磨系统的驱动手柄中,驱动组件移动过程中,第一伸缩导向件和第二伸缩导向件的伸缩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一实施方式的旋磨系统的驱动手柄中,伸缩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图4示出的伸缩导向结构的A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6为一实施方式的旋磨系统的驱动手柄的局部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号说明:100、旋磨系统;10、驱动手柄;10a、导丝腔;11、手柄壳体;11a、第一壳体;11b、第二壳体;111、第一支撑部;112、第二支撑部;113、第三支撑部;114、第四支撑部;12、驱动组件;13、伸缩导向件;13A、第一伸缩导向件;13B、第二伸缩导向件;131、套管;131a、第一套管;131b、第二套管;132、滚动件;1311、第一限位部;1312、第二限位部;1313、第三限位部;133、润滑涂层;134、通液孔;14、锁丝组件;15、轨道;20、旋磨导丝;30、旋磨导管;31、旋磨头;32、传动软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1]需要说明的是,采用“近端”、“远端”作为方位词,该方位词为介入医疗器械领域惯用术语,其中“近端”表示器械作用时靠近术者的一端,“远端”表示器械作用时远离术者的一端,例如,图1示出的旋磨系统100中,驱动手柄10的左侧端部为驱动手柄10的近端,驱动手柄10的右侧端部为驱动手柄10的远端。
[002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轴向指平行于医疗器械远端中心和近端中心连线的方向;径向指垂直于上述轴向的方向。
[0023]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磨系统100,包括驱动手柄10、旋磨导丝20
和旋磨导管30。旋磨导丝20和旋磨导管30的近端均与驱动手柄10相连接。旋磨导丝20作为在体内建立路径的结构件,用于引导旋磨导管30进入血管中需要进行旋磨的位置。具体地,旋磨导管30套设在旋磨导丝20上,并且能够通过操作驱动手柄10实现旋磨导管30绕旋磨导丝20转动,以及旋磨导管30沿旋磨导丝20移动,以便旋磨导管30在旋磨导丝20的引导下进行旋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对于细长的结构件而沿,涉及一个结构件沿另一个结构件移动,指的是该一个结构件沿该另一个结构件的轴向移动。以旋磨导管30沿旋磨导丝20移动为例,旋磨导管30沿旋磨导丝20移动即旋磨导管30沿旋磨导丝20的轴向移动。
[0024]专利技术人发现,旋磨导管30沿旋磨导丝20轴向移动的行程会影响旋磨效果的好坏。比如,旋磨导管30沿旋磨导丝20轴向移动的行程不够,在操作驱动手柄10来控制旋磨导管30进行旋磨作业时,旋磨导管30容易出现沿旋磨导丝20的轴向移动位移过小而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壳体,具有导丝腔,所述导丝腔贯穿所述手柄壳体的近端和远端,并用于供旋磨导丝穿过;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手柄壳体内,且能够沿所述旋磨导丝移动,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使驱动轴绕所述旋磨导丝转动,所述驱动轴套设于所述旋磨导丝;第一伸缩导向件,沿所述导丝腔设置,并形成有第一引导通道,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旋磨导丝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引导通道,所述第一伸缩导向件的远端与所述手柄壳体相连接,所述第一伸缩导向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联动连接,当所述驱动组件连同所述驱动轴沿所述旋磨导丝移动时,所述第一伸缩导向件于所述手柄壳体内伸缩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导向件包括2个或2个以上的套管,2个或2个以上的所述套管彼此套接,且能够沿轴向相对伸缩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手柄,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设置的2个套管之间均设有滚动件,当所述第一伸缩导向件伸缩运动时,所述滚动件与相应的所述套管之间滚动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导向件包括第一套管和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和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之间装载有滚动件,当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沿轴向相对伸缩运动时,所述滚动件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和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之间滚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对应形成有第一抵持面和第二抵持面,所述第一抵持面和所述第二抵持面均为平行于所述第一伸缩导向件的轴向的平面,所述第一抵持面和所述第二抵持面相互平行,所述滚动件滚动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持面和所述第二抵持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和/或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设置有润滑涂层,所述滚动件与所述润滑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磊赵承孔令娟黄飞虎刘梦钦郭澜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鸿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