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基础多层框架结构大跨度后浇带临时支撑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680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浅基础多层框架结构大跨度后浇带临时支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柱网的尺寸以及后浇带的位置,经过承载力及稳定性验算,设计出后浇带临时支撑小承台及临时基础柱、临时构造柱的分布位置,并确认后浇带临时支撑基础及临时构造柱材质与强度;根据后浇带临时支撑构造柱的分布位置,在设计天然地基或持力层上,浇筑独立基础承台及临时少筋矩形基础短柱,且后浇带位置按设计位置留置;后浇带临时支撑构造柱根据预先设计的分布位置,与主体结构柱同步浇筑,与主体结构同步拆除支模架,完成体系转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后浇带两侧梁板随两边主体同步沉降,且保证了地梁及正负零以上的后浇带梁板不因下部变形而变形。变形。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基础多层框架结构大跨度后浇带临时支撑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浅基础多层框架结构大跨度后浇带临时支撑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采用快速架(或扣件式脚手架)模板独立支撑,在两侧结构模板支撑拆除时予以保留,待后浇带内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养护28天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顶板后浇带支撑系统安装,如图1和图2所示,后浇带支模架独立搭设,并刷漆警示;一般先填土夯实,再浇筑砼垫层,支架立于砼垫层上。虽然这种后浇带支撑体系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只有在未变形或损坏时,两侧梁板从主体浇筑至后浇带浇筑完成之间的时间段内,后浇带所在跨段内的混凝土一直保持主体混凝土浇筑时的初始受力状态。但是通常后浇带封闭前期较长,回填土随着楼层加载后将下沉变形,期间因雨季或养护用水,加速了后浇带回填土的下沉,导致砼垫层及支架变形下沉,严重的导致后浇带梁板下挠开裂。通常存在以下缺点:(1)长期占用大量的模板及支撑材料;(2)日常管理难度大,支撑材料极易损坏、甚至人为拆除;(3)模板、方木、顶托等材料容易变形、腐烂、锈蚀等,造成后浇带模板支撑系统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浅基础多层框架结构大跨度后浇带临时支撑施工方法,避免了因浅基础土方回填的沉降及钢管支架变形,而导致地梁及正负零以上的后浇带梁板变形开裂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浅基础多层框架结构大跨度后浇带临时支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柱网的尺寸以及后浇带的位置,经过承载力及稳定性验算,设计出后浇带临时支撑构造柱的分布位置,并确认后浇带临时小承台、临时基础柱、临时构造柱柱的材质与强度;S2,根据后浇带临时支撑构造柱的分布位置,在设计天然地基或持力层上,浇筑独立基础承台及临时少筋矩形基础短柱,且后浇带位置按设计位置留置;S3,后浇带临时支撑构造柱根据预先设计的分布位置,与主体结构柱同步浇筑;S4,在后浇带处浇筑混凝土,待后浇带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凿除后浇带临时支撑构造柱。
[0005]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后浇带临时支撑构造柱的材质采用素混凝土。
[0006]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后浇带地梁以下临时小承台及临时基础柱,地梁以上临时支撑构造柱的强度与主体基础及梁板的强度相同。
[0007]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后浇带临时支撑构造柱,先在独立基础承台定位,同时确定其位置在梁端内侧,再按布置方案进行放线。
[0008]进一步的,步骤S3中,所述后浇带临时支撑构造柱,在结构梁板柱模板搭设过程中同时搭设加固;构造柱支模同结构柱,接缝部位用双面胶粘贴封堵;每根构造柱与周围支模架体系相连成为整体,以确保稳定性;混凝土浇筑时,同结构柱进行振捣,确保砼均匀密实。
[0009]进一步的,步骤S4中,凿除时,先人工从梁底环切凿除柱头部分,并对梁板底的混凝土面进行修整,采用1:3水泥砂浆找平;采用分段环切,从上至下凿除构造柱。
[0010]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设计天然地基或持力层上,增设临时独立基础承台及临时少筋矩形基础短柱,及利用设计临时独立基础承台,与主体结构柱同步浇筑,地梁落在增设的临时少筋矩形柱上,正负零以上的后浇带,在同断面处设置素砼矩形柱作为后浇带临时支撑,待各层后浇带封闭达到设计要求后,通过梁底环切,破除临时构造柱,达到体系转换的目的;能够保证后浇带两侧梁板随两边主体同步沉降,且保证了地梁后浇带正负零以上的后浇带梁板不因下部变形而变形;不需要浇筑后浇带支架砼垫层,减少措施砼用量,减少了支架占用,更经济,避免二次结构施工撞击传统后浇带钢管支架,保证了后浇带结构安全,提高了钢管及模板的周转率,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后浇带开间可以传统后浇钢管支架提前施工二次结构及装修,二次结构施工计装修同各层主体同步开始。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

后浇带长悬挑端临时小承台、2

后浇带长悬挑端临时基础短柱(根据基础埋深情况计算可配筋)、3

后浇带短悬挑端临时基础短柱(根据基础埋深情况计算可配筋)、4

首层后浇带长悬挑端永久结构地梁、5

首层后浇带长悬挑端临时素砼构造柱、6

二层后浇带长悬挑端临时素砼构造柱、7

三层后浇带长悬挑端临时素砼构造柱、8

四层后浇带长悬挑端临时素砼构造柱、9

五层后浇带长悬挑端临时素砼构造柱、10

后浇带区域、11

支模架不拆除区域、12

模板分割线、13

后浇带、14

后浇带处用槽钢支撑、15

普通钢管扣件与支模架立杆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参照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3]一种浅基础多层框架结构大跨度后浇带临时支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柱网的尺寸以及后浇带的位置,经过承载力及稳定性验算,设计出后浇带临时支撑构造柱的分布位置,并确认后浇带临时小承台、临时基础柱、临时构造柱柱的材质与强度;S2,根据后浇带临时支撑构造柱的分布位置,在设计天然地基或持力层上,浇筑独立基础承台及临时少筋矩形基础短柱,且后浇带位置按设计位置留置;
S3,后浇带临时支撑构造柱根据预先设计的分布位置,与主体结构柱同步浇筑;S4,在后浇带处浇筑混凝土,待后浇带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凿除后浇带临时支撑构造柱。
[0014]本实施例中,柱网最大间距为7.2m
×
9m、3m
×
7.2m,结构层高3.9m,后浇带位于1/4跨部位,经过承载力及稳定性验算,决定在与后浇带垂直相交的主梁端部距离后浇带边200mm处,均设一根250mm
×
250mm的素混凝土构造柱作为后浇带临时支撑,混凝土强度同梁板,采用C30,后浇带位置按设计位置留置,且后浇带上部严禁堆载。
[0015]本实施例中,施工工程为浅基础,短悬臂处后浇带支撑柱设置在永久承力台上,随基础柱同步浇筑,长悬臂后浇带支撑柱承台同承台设置于持力层上,支撑承台同DJ02配筋及同标号砼,其柱随永久柱同步浇筑。素砼支撑柱砼结构梁板砼标号C30。
[0016]1.布置方案:在与后浇带相交的主梁端部均设置一根b(250mm,等同梁宽)
×
h的素混凝土支撑柱临时支撑。2.首层支撑柱承载力验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D素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计算公式(不考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基础多层框架结构大跨度后浇带临时支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柱网的尺寸以及后浇带的位置,经过承载力及稳定性验算,设计出后浇带临时支撑构造柱的分布位置,并确认后浇带临时小承台、临时基础柱、临时构造柱的材质与强度;S2,根据后浇带临时支撑构造柱的分布位置,在设计天然地基或持力层上,浇筑独立基础承台及临时少筋矩形基础短柱,且后浇带位置按设计位置留置;S3,后浇带临时支撑构造柱根据预先设计的分布位置,与主体结构柱同步浇筑;S4,在后浇带处浇筑混凝土,待后浇带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凿除后浇带临时支撑构造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基础多层框架结构大跨度后浇带临时支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后浇带临时支撑构造柱的材质采用素混凝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基础多层框架结构大跨度后浇带临时支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后浇带地梁以下临时小承台及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建军韩柳张文斌陈院忠徐志朋余鸿翔熊学刚程哓明郭俊李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