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靠背与坐垫联动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7677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靠背与坐垫联动调节机构,包括联动片、旋转支架、坐垫弹簧、连接件、拉簧;其中,所述联动片上端铰接在靠背上,下端设置一个限位滑槽,用于与旋转支架连接;所述旋转支架的后端设置在联动片的限位滑槽内,前端设置在连接件的连接滑槽内,中间卡在坐框后横梁上,绕坐框后横梁旋转;所述坐垫弹簧的前端与坐框铰接,后端与连接件固连;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旋转支架连接的连接滑槽和与旋转支架搭接的搭接部;所述拉簧的后端固定在滑轨上,前端斜向上固定在坐垫弹簧上。该调节机构稳定性能好,且靠背单独调节角度可根据需求任意调整,更改靠背单独调整角度仅涉及一个零件的更改。及一个零件的更改。及一个零件的更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靠背与坐垫联动调节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靠背与坐垫联动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汽车座椅当调节到零重力姿态,由于靠背旋转点偏上,导致靠背向后放倒后会与坐垫有个台阶差,腰部被顶起不舒适。
[0003]为解决座椅零重力姿态(靠背向后放平状态)下坐垫和靠背连接处存在台阶差的问题,中国专利CN 115179824 A(申请号202210909792.9)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靠背和坐垫联动机构,该专利在座椅上增设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拉簧,实现了座靠联动调节,但却有如下问题:
[0004](1)坐垫抬起时,联动机构相当于四连杆结构,稳定性不好;
[0005](2)安装此种结构的联动机构后,靠背单独调节角度受限,若更改靠背单独调节角度则涉及多个零件的更改;
[0006](3)为防止靠背与坐垫在联动时,第二连接件直接撞击坐框后横管,在第二连接件上固设能卡在坐框后横管上的塑料卡环,但卡在后横梁上的塑料卡环横向位置无法保证,在坐垫下落时,仍会撞击后横管,产生异响;
[0007](4)第一连接件的下端绕着第一铰接点A周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呈弧形的滑槽,由于两个滑槽在同一个零件上,所以加工时对精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鉴于上述技术问题和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靠背与坐垫联动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模块化设计,能快速的在原基础上实现座靠联动调节,稳定性能好,且靠背单独调节角度可根据需求任意调整,更改靠背单独调整角度仅涉及一个零件的更改。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靠背与坐垫联动调节机构,包括联动片、旋转支架、坐垫弹簧、连接件、拉簧;其中,所述联动片上端铰接在靠背上,下端设置一个限位滑槽,用于与旋转支架连接;所述旋转支架的后端设置在联动片的限位滑槽内,前端设置在连接件的连接滑槽内,中间卡在坐框后横梁上,绕坐框后横梁旋转;所述坐垫弹簧的前端与坐框铰接,后端与连接件固连;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旋转支架连接的连接滑槽和与旋转支架搭接的搭接部;所述拉簧的后端固定在滑轨上,前端斜向上固定在坐垫弹簧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连接件为塑料连接件,所述坐垫弹簧与塑料连接件注塑为一体式结构。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联动片上限位滑槽的长度根据靠背单独调整角度需求进行调整。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靠背上设置有与联动片连接的连接片,所述联动片的上端与连接片通过第一铰接点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旋转支架的后端设置有第二铰接点,旋转支架的前端设置有第四铰接点;初始状态,第二铰接点处于限位滑槽中间位置,第四铰接点处于连接滑槽前端,连接件后端的搭接部与旋转支架搭接,此时拉簧处于初始拉伸状态。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坐垫弹簧的前端与坐框通过第五铰接点连接。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当靠背相对坐框向后旋转时,靠背带动联动片绕第一铰接点旋转,联动片的限位滑槽相对于第二铰接点向前滑动,旋转支架无动作,此为后空行程状态;当联动片的限位滑槽后端与第二铰接点接触,且拉簧处于初始拉伸状态时,此为空行程临界状态;当靠背继续向后旋转时,联动片推动旋转支架绕坐框后横梁转动,此时旋转支架前端的第四铰接点在连接滑槽内滑动,并将坐垫弹簧绕第五铰接点抬起,此过程为抬起阶段;当靠背继续向后转动一定角度达到零重力姿态时,坐垫与靠背无台阶差,此为零重力状态,拉簧相对初始拉伸状态有一定的拉伸量;当靠背相对坐框绕第一铰接点向前转动时,拉簧拉动坐垫回位,当连接件与旋转支架接触限位时,坐垫停止运动,联动片的限位滑槽相对于第二铰接点向后滑动,靠背继续向前运动直到限位,此为前空行程状态。
[001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调节机构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快速的在原基础上实现座靠联动调节。
[0019](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调节机构通过坐框后横梁承载力,使调节机构稳定性能更好。
[0020](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调节机构能实现靠背在一定角度内单独调节,还能通过靠背在特定角度下运动带动坐垫旋转,使坐垫后端抬起,减小靠背与坐垫的台阶差。
[002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调节机构在对靠背角度单独调节时,可根据需求任意调整,调整靠背单独调节角度时,仅涉及联动片上限位滑槽的更改,操作更容易。
[002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调节机构在对座椅进行调节时,不会产生异响,加工时对精度要求不高,采用该调节机构可以提高汽车座椅零重力姿态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联动调节机构在初始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联动调节机构在空行程临界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联动调节机构在零重力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1的机械运动简图;
[0028]图5为图2的机械运动简图;
[0029]图6为图3的机械运动简图。
[0030]附图标记:坐框1、靠背2、联动片3、旋转支架4、坐垫弹簧5、拉簧6、连接件7、坐框后横梁8、连接片21、限位滑槽31、连接滑槽71、搭接部72。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2]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面”、“底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3]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4]如图1至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靠背与坐垫联动调节机构,包括联动片3、旋转支架4、坐垫弹簧5、连接件7、拉簧6;其中,所述联动片3上端铰接在靠背2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靠背与坐垫联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联动片、旋转支架、坐垫弹簧、连接件、拉簧;其中,所述联动片上端铰接在靠背上,下端设置一个限位滑槽,用于与旋转支架连接;所述旋转支架的后端设置在联动片的限位滑槽内,前端设置在连接件的连接滑槽内,中间卡在坐框后横梁上,绕坐框后横梁旋转;所述坐垫弹簧的前端与坐框铰接,后端与连接件固连;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旋转支架连接的连接滑槽和与旋转支架搭接的搭接部;所述拉簧的后端固定在滑轨上,前端斜向上固定在坐垫弹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靠背与坐垫联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塑料连接件,所述坐垫弹簧与塑料连接件注塑为一体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靠背与坐垫联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片上限位滑槽的长度根据靠背单独调整角度需求进行调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靠背与坐垫联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上设置有与联动片连接的连接片,所述联动片的上端与连接片通过第一铰接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靠背与坐垫联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架的后端设置有第二铰接点,旋转支架的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东薛冰洋徐海祥唐万平刘廷帅王贵林李逾斯周旋张举坤孟祥宇邱昕宇胡英彬崔渊博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富晟汽车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