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端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478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母端连接器,包括塑胶体和设于塑胶体端部的母端金具,母端金具包括依次相连的内臂、顶臂和外臂,外臂嵌入塑胶体中,塑胶体覆盖外臂的外侧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外臂远离顶臂的一端设有外露于塑胶体的焊脚。本母端连接器中母端金具的外臂的至少部分区域被塑胶体包覆,大大降低了母端金具的外臂与塑胶体剥离的风险,利于提高母端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延长母端连接器的使用寿命,使得母端连接器更加经久耐用。另外,由于外臂的至少部分区域被塑胶体包覆,连接在外臂的底部的焊脚在焊接到外部结构件(如PCB板)上时,不会发生爬锡现象,即塑胶体覆盖外臂的外侧面的区域形成阻焊带,利于保证母端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利于保证母端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利于保证母端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母端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板对板连接器
,尤其涉及母端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板对板连接器中的母端连接器一般包括塑胶体和分别设于所述塑胶体上的母端金具与接触端子,所述塑胶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母端金具。
[0003]母端金具包括依次相连的内臂、顶臂和外臂,内臂、顶臂及外臂分别与所述塑胶体接触且连接固定,现有技术中,母端金具的外臂的外侧面普遍是整体外露于所述塑胶体的,因此,外臂存在与塑胶体剥离的风险,影响母端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经久耐用的母端连接器。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母端连接器,包括塑胶体和设于所述塑胶体端部的母端金具,所述母端金具包括依次相连的内臂、顶臂和外臂,所述外臂嵌入所述塑胶体中,所述塑胶体覆盖所述外臂的外侧面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外臂远离所述顶臂的一端设有外露于所述塑胶体的焊脚。
[0006]进一步地,所述焊脚的顶面的部分区域与所述塑胶体接触固定。
[0007]进一步地,所述塑胶体的端部设有避空槽,所述顶臂与所述外臂的连接处对应于所述避空槽设置,且所述顶臂与所述外臂的连接处的外表面外露。
[0008]进一步地,所述顶臂整体呈凹字型,所述顶臂包括端顶臂和侧顶臂,所述端顶臂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侧顶臂,所述外臂包括端外臂和侧外臂,所述端外臂的顶部连接所述端顶臂,所述侧外臂的顶部连接所述侧顶臂,所述端外臂的底部和/或所述侧外臂的底部连接有所述焊脚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臂包括端内臂和侧内臂,所述端内臂的顶部连接所述端顶臂,所述端内臂位于所述端外臂的内侧,所述侧内臂的顶部连接所述侧顶臂,所述侧内臂位于所述侧外臂的内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母端金具还包括连接部,所述端内臂的底部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嵌入所述塑胶体内并与所述塑胶体接触固定。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有弹臂,所述弹臂包括接触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有伸入部,所述塑胶体包覆所述伸入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伸入部与所述塑胶体接触固定。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端内臂的一端连接有半包围包覆结构,所述塑胶体具有中岛,所述半包围包覆结构包覆所述中岛的端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半包围包覆结构上设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中岛中,所述插入部与所述中岛接触。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母端连接器中母端金具的外臂的至少部分区域被
塑胶体包覆,大大降低了母端金具的外臂与塑胶体剥离的风险,利于提高母端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延长母端连接器的使用寿命,使得母端连接器更加经久耐用。另外,由于外臂的至少部分区域被塑胶体包覆,连接在外臂的底部的焊脚在焊接到外部结构件(如PCB板)上时,不会发生爬锡现象,即塑胶体覆盖外臂的外侧面的区域形成阻焊带,利于保证母端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母端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母端连接器的局部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母端连接器中的母端金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9]标号说明:
[0020]1、塑胶体;11、避空槽;12、避让槽;13、中岛;
[0021]2、母端金具;21、内臂;211、端内臂;212、侧内臂;22、顶臂;221、端顶臂;222、侧顶臂;23、外臂;231、端外臂;232、侧外臂;24、焊脚;25、连接部;26、弹臂;27、伸入部;28、半包围包覆结构;29、插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3]请参照图1至图3,母端连接器,包括塑胶体1和设于所述塑胶体1端部的母端金具2,所述母端金具2包括依次相连的内臂21、顶臂22和外臂23,所述外臂23嵌入所述塑胶体1中,所述塑胶体1覆盖所述外臂23的外侧面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外臂23远离所述顶臂22的一端设有外露于所述塑胶体1的焊脚24。
[0024]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母端连接器中母端金具2的外臂23的至少部分区域被塑胶体1包覆,大大降低了母端金具2的外臂23与塑胶体1剥离的风险,利于提高母端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延长母端连接器的使用寿命,使得母端连接器更加经久耐用。另外,由于外臂23的至少部分区域被塑胶体1包覆,连接在外臂23的底部的焊脚24在焊接到外部结构件(如PCB板)上时,不会发生爬锡现象,即塑胶体1覆盖外臂23的外侧面的区域形成阻焊带,利于保证母端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
[0025]进一步地,所述焊脚24的顶面的部分区域与所述塑胶体1接触固定。
[0026]由上述描述可知,焊脚24与塑胶体1能够形成稳定的连接关系,利于进一步提高母端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
[0027]进一步地,所述塑胶体1的端部设有避空槽11,所述顶臂22与所述外臂23的连接处对应于所述避空槽11设置,且所述顶臂22与所述外臂23的连接处的外表面外露。
[0028]由上述描述可知,顶臂22与外臂23的连接处的外表面在避空槽11区域外露,可防止板对板连接器中的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装配时,公端连接器刮蹭母端连接器的塑胶体1,产生塑胶粉末,影响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导通的稳定性以及母端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0029]进一步地,所述顶臂22整体呈凹字型,所述顶臂22包括端顶臂221和侧顶臂222,所
述端顶臂22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侧顶臂222,所述外臂23包括端外臂231和侧外臂232,所述端外臂231的顶部连接所述端顶臂221,所述侧外臂232的顶部连接所述侧顶臂222,所述端外臂231的底部和/或所述侧外臂232的底部连接有所述焊脚24。
[0030]进一步地,所述内臂21包括端内臂211和侧内臂212,所述端内臂211的顶部连接所述端顶臂221,所述端内臂211位于所述端外臂231的内侧,所述侧内臂212的顶部连接所述侧顶臂222,所述侧内臂212位于所述侧外臂232的内侧。
[0031]由上述描述可知,内臂21用于与板对板连接器的公端连接器接触,以防公端连接器在插入母端连接器的过程中刮伤母端连接器的塑胶体1。
[0032]进一步地,所述母端金具2还包括连接部25,所述端内臂211的底部连接所述连接部25,所述连接部25嵌入所述塑胶体1内并与所述塑胶体1接触固定。
[0033]由上述描述可知,连接部25的存在能够进一步提高母端金具2与塑胶体1的结合强度,降低母端金具2脱离塑胶体1的风险,从而使得母端连接器更加经久耐用。
[003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25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母端连接器,包括塑胶体和设于所述塑胶体端部的母端金具,所述母端金具包括依次相连的内臂、顶臂和外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臂嵌入所述塑胶体中,所述塑胶体覆盖所述外臂的外侧面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外臂远离所述顶臂的一端设有外露于所述塑胶体的焊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脚的顶面的部分区域与所述塑胶体接触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体的端部设有避空槽,所述顶臂与所述外臂的连接处对应于所述避空槽设置,且所述顶臂与所述外臂的连接处的外表面外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臂整体呈凹字型,所述顶臂包括端顶臂和侧顶臂,所述端顶臂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侧顶臂,所述外臂包括端外臂和侧外臂,所述端外臂的顶部连接所述端顶臂,所述侧外臂的顶部连接所述侧顶臂,所述端外臂的底部和/或所述侧外臂的底部连接有所述焊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母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臂包括端内臂和侧内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欢葛明琪周进军张驰
申请(专利权)人:信维通信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