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变色玻璃及变色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395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3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变色玻璃及变色窗,属于电致变色领域。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基底层、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底层;第一导电层的边缘设有第一汇流条,第二导电层的边缘设有第二汇流条;第一汇流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线路电连接;和/或第二汇流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导电线路电连接;第一导电线路的线径小于第一汇流条的线径,第二导电线路的线径小于第二汇流条的线径;第一导电线路的电阻大于第一导电层的电阻,第二导电线路的电阻大于第二导电层的电阻。通过将汇流条的两端与导电线路电连接,以提升电流在导电层上的传导速率,从而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率。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率。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变色玻璃及变色窗


[0001]本申请涉及电致变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变色玻璃及变色窗。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致变色器件为了保证器件的变色速度,往往在四周都存在有汇流条,并且利用四周的边框或其他遮挡部件对汇流条进行遮挡,但是在某些特殊应用产品中,某一侧是不允许有遮挡的,例如车辆的侧窗的上侧边,不能存在遮挡,否则会影响人的视野,同时,两侧边可遮挡的区域也很窄,很难设置汇流条,因此一般只在下侧进行汇流条的设计。
[0003]现有技术只在一侧设置汇流条,不仅导致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率缓慢,而且容易导致一侧导电层的电流过大,影响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变色玻璃及变色窗。
[0005]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基底层、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底层;
[0006]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边缘设有第一汇流条,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边缘设有第二汇流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基底层、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底层;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边缘设有第一汇流条,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边缘设有第二汇流条;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边缘设有第一导电线路和/或第二导电线路;所述第一汇流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线路电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汇流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导电线路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线路的线径小于所述第一汇流条的线径,所述第二导电线路的线径小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线径,和/或所述第一导电线路的电阻小于所述第一汇流条的电阻,所述第二导电线路的电阻小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电阻;所述第一导电线路的电阻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电阻,所述第二导电线路的电阻大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电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线路和所述第二导电线路均为透明的导电线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线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所述第一导电线路到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边缘距离为L1,其中,L1≤35mm;和/或所述第二导电线路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上,所述第二导电线路到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边缘距离为L2,其中,L2≤3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条包括多条相间隔的第一汇流条段,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汇流条段与所述第一导电线路电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汇流条包括多个相间隔的第二汇流条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巍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