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37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涉及排水结构技术领域。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包括平台和挡口,平台上设置有三角形的挡口,挡口上转动设有螺杆,螺杆上螺纹连接着螺纹座,螺纹座的两侧侧缘上连接着拉杆,每个拉杆的另一侧端头分别铰接着滑动座,每个滑动座分别设置在钢圈上,钢圈对应的平台边缘设有橡胶垫,平台的下方连接着筛桶,筛桶的一侧连接着沉淀桶。通过螺纹座下移时就可通过拉杆带动钢圈下移,钢圈上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紧贴在平台的边缘时就可实现对平台边缘的密封,从而防止渗透,平台下方连接着筛桶,筛桶连接着沉淀桶,通过设置就可实现雨水的收集处理,从而使雨水更加的洁净,从而可以进行二次利用。次利用。次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排水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屋面即建筑物屋顶的表面,主要是指屋脊与屋檐之间的部分,屋面占据了屋顶的较大部分,屋面一般包含砼现浇楼面、水泥砂浆找平层、保温隔热层、防水层、水泥砂浆保护层等,屋面是呈一定坡度进行设计,屋面的底端连接着排水管,排水管就可实现排水,防止雨水存留造成渗透。
[0003]但是本专利技术人在实践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排水管安装在屋面时若漏口位置密封不好就会导致雨水经过缝隙位置慢慢渗透,从而造成屋面的漏水,而且在排水过程中雨水直接外排,不能二次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包括平台和挡口,所述平台上设置有三角形的挡口,所述挡口上转动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着螺纹座,所述螺纹座的两侧侧缘上连接着拉杆,每个所述拉杆的另一侧端头分别铰接着滑动座,每个所述滑动座分别设置在钢圈上,所述钢圈对应的平台边缘设有橡胶垫,所述平台的下方连接着筛桶,所述筛桶的一侧连接着沉淀桶。
[0007]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中,所述挡口的顶端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呈圆柱设置,所述内管的上方端头位置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直径大于内管的直径,所述挡板与挡口之间的内管上转动连接着转动座。
[0008]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中,所述转动座的顶端连接着螺杆,所述转动座呈圆形设置,所述转动座的侧缘上铰接着拉杆的一端,所述拉杆另一端对应的滑动座上设置有斜杆,所述拉杆铰接着斜杆,所述滑动座一侧的平台上设置有导杆。
[0009]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中,所述导杆呈U型设置,所述导杆中部的空位内卡接着拉杆,所述导杆上滑动连接着滑动座,所述滑动座整体呈倾斜设置,所述滑动座的上方端头连接着导杆。
[0010]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中,所述钢圈的形状与平台形状相同,所述钢圈位于平台的边缘上方,所述钢圈下方的橡胶垫与平台的边缘位置对应,所述橡胶垫与钢圈的形状相同,所述橡胶垫环绕钢圈一周。
[0011]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中,所述平台的下方连接着筛桶,所述筛桶呈圆形设置,所述筛桶的下方设置有排污管,所述筛桶的侧端设置有流水管,所述
筛桶的另一侧端上拆卸连接着盖板。
[0012]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中,所述筛桶内部设置有网桶,所述网桶位于流水管与筛桶的连接端口位置上,所述网桶的侧缘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扇板,所述网桶的外壁上套接着无纺布,所述网桶的侧端设置有支杆。
[0013]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中,所述支杆的外侧端头上转动连接着转筒,所述转筒的直径大于支杆的直径,所述转筒对应的盖板上开设有圆形空槽,所述转筒转动连接在盖板的圆形空槽内部。
[0014]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中,所述流水管的输出端连接着沉淀桶,所述沉淀桶的侧缘上连接着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输入端口上设置有料桶,所述沉淀桶的下方侧缘上设置有净水管。
[0015]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中,所述排料管的输出端口位置下方设置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扇板,所述第一扇板位于流水管的下方,所述联动杆与排料管的端口连接处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呈圆形设置,所述联动杆的上方排料管端口位置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连接着推杆,所述推杆呈半圆设置,所述推杆的下方端头与限位板位置对应,所述排料管的侧缘上设置有L型的侧架,所述侧架的外侧端头与推杆的侧缘对应,所述推杆与侧架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001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本方案通过在平台上设置挡口,挡口的顶端设置着内管,内管外圈就可连接着转动座,转动座就可环绕内管进行转动,内管的上方设置有挡板,挡板就可对转动座进行限位,转动座就不会发生脱位,转动座的外侧顶端设置着螺杆,螺杆就可通过转动座进行转动,螺杆上设置有螺纹座,螺纹座上连接着拉杆,螺杆转动时就可带动螺纹座上下移动,螺纹座下移时就可通过拉杆对滑动座上的斜杆进行顶动,滑动座连接着平台上的导杆,滑动座就可带动钢圈进行上下移动,钢圈上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对应着平台的边缘,通过螺杆的带动钢圈就会向平台的边缘进行移动,橡胶垫就会对平台的边缘进行密封,从而防止屋顶的雨水通过缝隙进行渗透。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本方案通过在平台的下方设置筛桶,筛桶内设置有网桶,网桶的外圈设置有无纺布,无纺布就可将排入的雨水进行过滤,雨水就会通过网桶侧端的流水管排入到沉淀桶内,杂质就会通过筛桶下方的排污管排出,通过网桶上设置第二扇板,流入雨水时扇板就会被推动,从而进行转动,这一设置就可放置杂质堆积在一个位置,从而防止影响过滤效果,沉淀桶内设置有排料管,排料管的输出端口设置有联动杆,联动杆上设置有第一扇板,联动杆与排料管连接处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不转动时就会对排料管端口进行限位,从而防止药剂投放,第二扇板受到水体的冲击时就会转动,从而就可实现药剂的排出,从而实现水体的沉淀,从而实现二次收集利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中螺杆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中复位弹簧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中转筒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筛桶;2、盖板;3、排污管;4、流水管;5、沉淀桶;6、净水管;7、排料管;8、料桶;9、平台;10、滑动座;11、钢圈;12、斜杆;13、导杆;14、拉杆;15、螺纹座;16、螺杆;17、转动座;18、挡板;19、挡口;20、内管;21、联动杆;22、第一扇板;23、限位板;24、复位弹簧;25、侧架;26、推杆;27、连接座;28、橡胶垫;29、网桶;30、无纺布;31、第二扇板;32、支杆;33、转筒。
实施方式
[0020]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例。
实施例一:
[002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包括平台9和挡口19,平台9上设置有三角形的挡口19,挡口19上转动设有螺杆16,螺杆16上螺纹连接着螺纹座15,螺纹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包括平台(9)和挡口(19),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9)上设置有三角形的挡口(19),所述挡口(19)上转动设有螺杆(16),所述螺杆(16)上螺纹连接着螺纹座(15),所述螺纹座(15)的两侧侧缘上连接着拉杆(14),每个所述拉杆(14)的另一侧端头分别铰接着滑动座(10),每个所述滑动座(10)分别设置在钢圈(11)上,所述钢圈(11)对应的平台(9)边缘设有橡胶垫(28),所述平台(9)的下方连接着筛桶(1),所述筛桶(1)的一侧连接着沉淀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口(19)的顶端设置有内管(20),所述内管(20)呈圆柱设置,所述内管(20)的上方端头位置设置有挡板(18),所述挡板(18)的直径大于内管(20)的直径,所述挡板(18)与挡口(19)之间的内管(20)上转动连接着转动座(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17)的顶端连接着螺杆(16),所述转动座(17)呈圆形设置,所述转动座(17)的侧缘上铰接着拉杆(14)的一端,所述拉杆(14)另一端对应的滑动座(10)上设置有斜杆(12),所述拉杆(14)铰接着斜杆(12),所述滑动座(10)一侧的平台(9)上设置有导杆(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13)呈U型设置,所述导杆(13)中部的空位内卡接着拉杆(14),所述导杆(13)上滑动连接着滑动座(10),所述滑动座(10)整体呈倾斜设置,所述滑动座(10)的上方端头连接着导杆(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屋面用排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圈(11)的形状与平台(9)形状相同,所述钢圈(11)位于平台(9)的边缘上方,所述钢圈(11)下方的橡胶垫(28)与平台(9)的边缘位置对应,所述橡胶垫(28)与钢圈(11)的形状相同,所述橡胶垫(28)环绕钢圈(11)一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林金言宋晓南肖纬光蒋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