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式拾贝器及拾贝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630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式拾贝器及拾贝方法,属于渔业机械技术领域。包括箱体、转轴、叶轮、冲轮喷水管以及冲沙喷水管。所述箱体底部设有开口,沿所述转轴周向方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兜住贝类的叶轮;所述冲轮喷水管用于喷水并冲击叶轮使其转动;所述冲沙喷水管用于冲击海底使贝类出沙并向前上浮;所述箱体前后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吸水口以及进水口,所述吸水口用于将贝类从叶轮上吸出。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式拾贝器以及拾贝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轮式拾贝器能够代替现有人工完成拾取贝类工作,省时省力,不需要大量人工劳动,拾取效率高。拾取效率高。拾取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式拾贝器及拾贝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式拾贝器及拾贝方法,属于渔业机械
,具体属于水产机械,尤其涉及一种轮式拾贝器。

技术介绍

[0002]贝类主要分布在海洋中,有极少部分种群生活在淡水湖泊中,生长在海洋里的贝类,通常潜藏在沙子下,采用人工寻找捡拾困难,不仅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目前还没有比较适用的海洋贝类的捡拾机械以及拾贝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式拾贝器及拾贝方法,能够高效拾取海洋沙堆内的贝类并收集。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轮式拾贝器,用于拾取海底沙子内的贝类,包括箱体、转轴、叶轮、冲轮喷水管以及冲沙喷水管。
[0006]所述箱体底部设有开口,所述转轴设于箱体内部且转轴两端分别与箱体前后两侧箱壁转动连接;
[0007]沿所述转轴周向方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兜住贝类的叶轮,所述叶轮上开设有筛孔;
[0008]所述箱体侧面箱壁上垂直设置有冲轮喷水管,所述冲轮喷水管用于喷水并冲击叶轮使其转动;
[0009]所述箱体侧面箱壁下部倾斜设置有冲沙喷水管,所述冲沙喷水管用于冲击海底使贝类出沙并向前上浮;
[0010]所述箱体前后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吸水口以及进水口,所述吸水口用于将贝类从叶轮上吸出,所述进水口用于补充海水。
[0011]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冲轮喷水管设置有上下两组,所述箱体一侧上方以及另一侧下方均设有一组相互平行的冲轮喷水管,冲轮喷水管与转轴垂直,上部冲轮喷水管与下部冲轮喷水管均向叶轮喷水,产生力偶矩,使得叶轮旋转。
[0012]作为优选实例,每片所述叶轮均为具有弯折部分的L型叶片,所述L型叶片的弯折方向与冲轮喷水管冲水方向一致,保证贝类能够被叶轮兜住。
[0013]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叶轮两端对应冲轮喷水管的位置处为封闭结构,不设置有筛孔,叶轮上的筛孔,既减少转动的阻力,也利于漏沙,面对冲轮喷水管的区域不开设筛孔,能够保证海水冲击叶片的冲击力不被削弱。
[0014]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吸水口以及进水口平行于叶轮设置,将贝类提升到吸水口,且吸水口平行于海底(常规的吸水口是直对或斜对海底),这样有利于减少泥沙的吸入,提高泵的使用寿命。
[0015]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箱体顶部呈圆弧形,便于海水在箱体内部时流动,能够减少叶轮转动时受到海水的阻力。
[0016]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冲沙喷水管数量随叶轮长度的增大而增多,叶轮长度越大,同间距的冲沙喷水管数量越多,保证沿叶轮长度方向上的海底贝类能够被冲击浮起并被叶轮兜住。
[0017]作为优选实例,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防止鱼类进入的罩网。
[0018]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吸水口连接有用于装载贝类的网兜,贝类由吸水口进入网兜。
[0019]一种轮式拾贝器的拾贝方法,采用如上述的轮式拾贝器,具体方法如下:将箱体底部置于海底沙子上,冲沙喷水管喷出海水冲击海底沙子使得贝类出沙并向前上浮,冲轮喷水管喷出海水冲击叶轮使其绕转轴转动并兜住被冲出的贝类,叶轮转动同时沙子经筛孔漏出,吸水口抽吸将箱体内的贝类吸取,吸取时,海水从进水口补充海水。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式拾贝器以及拾贝方法,通过冲沙喷水管喷出海水冲击出海底沙子内的贝类,冲轮喷水管喷出海水冲击叶轮转动,并将冲击出的贝类兜住,贝类由叶轮带动旋转至于吸水口相对处时,吸水口处的泵将贝类从叶轮上吸出进入网兜,完成拾贝工作,本专利技术轮式拾贝器能够代替现有人工完成拾取贝类工作,省时省力,不需要大量人工劳动,拾取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轮式拾贝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轮式拾贝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轮式拾贝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轮式拾贝器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轮式拾贝器的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轮式拾贝器的内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轮式拾贝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轮式拾贝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箱体;101、前侧壁;102、后侧壁;103、左侧壁;104、右侧壁;105、上壁;106、开口;2、转轴;3、吸水口;4、进水口;401、罩网;5、冲轮喷水管;6、冲沙喷水管;7、叶轮;701、筛孔区;702、封闭区;703、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及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3]实施例1:
[0034]如图1

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式拾贝器,用于拾取海底沙子内的贝类,包括箱体1、转轴2、叶轮7、冲轮喷水管5以及冲沙喷水管6。
[0035]箱体1大致呈矩形体,箱体1的底部设有开口106,其余面均设有壁子,包括前侧壁
101、后侧壁102、左侧壁103、右侧壁104以及上壁105,转轴2安装于箱体1内部且转轴2两端分别与箱体1前后两侧的前侧壁101与后侧壁102转动连接,转轴2通过轴承连接于箱体1。
[0036]如图4

图6所示,沿转轴2的周向方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兜住贝类的叶轮7,叶轮7上开设有筛孔,每片叶轮7均为具有弯折部703的L型叶片,L型叶片的弯折方向与冲轮喷水管5冲水方向一致,叶轮7两端对应冲轮喷水管5的位置处为封闭结构,不设置有筛孔,即叶轮7上的区域分为中部的筛孔区701以及两侧的封闭区702,叶轮7上的筛孔,既减少转动的阻力,也利于漏沙,面对冲轮喷水管5的区域不开设筛孔,能够保证海水冲击叶片的冲击力不被削弱。
[0037]箱体1左侧壁103以及右侧壁104上垂直设置有冲轮喷水管5,冲轮喷水管5用于喷水并冲击叶轮7使其转动,冲轮喷水管5设置有上下两组,箱体1右侧壁104上方以及左侧壁103下方均设有一组相互平行的冲轮喷水管5,冲轮喷水管5与转轴2垂直,上部冲轮喷水管5与下部冲轮喷水管5均向叶轮7喷水,产生力偶矩,使得叶轮7旋转。
[0038]箱体1右侧壁104下部倾斜设置有冲沙喷水管6,冲砂喷水管向海底倾斜,冲沙喷水管6用于冲击海底使贝类出沙并向前上浮。冲沙喷水管6数量随叶轮7长度的增大而增多,叶轮7长度越大,同间距的冲沙喷水管6数量越多,保证沿叶轮7长度方向上的海底贝类能够被冲击浮起并被叶轮7兜住。
[0039]箱体1的后侧壁102与前侧壁101上分别设置有吸水口3以及进水口4,吸水口3用于将贝类从叶轮7上吸出,进水口4用于补充海水。将冲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式拾贝器,用于拾取海底沙子内的贝类,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转轴(2)、叶轮(7)、冲轮喷水管(5)以及冲沙喷水管(6)。所述箱体(1)底部设有开口(106),所述转轴(2)设于箱体(1)内部且转轴(2)两端分别与箱体(1)前后两侧箱壁转动连接;沿所述转轴(2)周向方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兜住贝类的叶轮(7),所述叶轮(7)上开设有筛孔;所述箱体(1)侧面箱壁上垂直设置有冲轮喷水管(5),所述冲轮喷水管(5)用于喷水并冲击叶轮(7)使其转动;所述箱体(1)侧面箱壁下部倾斜设置有冲沙喷水管(6),所述冲沙喷水管(6)用于冲击海底使贝类出沙并向前上浮;所述箱体(1)前后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吸水口(3)以及进水口(4),所述吸水口(3)用于将贝类从叶轮(7)上吸出,所述进水口(4)用于补充海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拾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轮喷水管(5)设置有上下两组,所述箱体(1)一侧上方以及另一侧下方均设有一组相互平行的冲轮喷水管(5),冲轮喷水管(5)与转轴(2)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式拾贝器,其特征在于,每片所述叶轮(7)均为具有弯折部(703)分的L型叶片,所述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于任玉水王洪军王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潍坊龙威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