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在役接电网腐蚀处理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6225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力领域,尤其涉及变电站在役接电网腐蚀处理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变电站区域的土壤酸碱性;对在役的接电网进行除锈和刷涂防锈涂料,采用不低于C25的混凝土进行包裹保护;为所述接地网加装阴极保护装置;进行全站无覆盖区地面缓凝土硬化。通过获取变电站区域的土壤酸碱性;对在役的接电网进行除锈和刷涂防锈涂料,采用不低于C25的混凝土进行包裹保护;为所述接地网加装阴极保护装置;进行全站无覆盖区地面缓凝土硬化,实现了在役接地网寿命增加,减少电网因接地网腐蚀问题导致接地短路故障,降低事故发生率以及电网成本。降低事故发生率以及电网成本。降低事故发生率以及电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在役接电网腐蚀处理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在役接电网腐蚀处理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变电站主接地网腐蚀问题逐渐引起电网关注。究其原因是在役变电站接地网在运行5~10年发生腐蚀,如果任其扩展,则容易发生接地短路故障,短路电流无法在地中及时扩散,造成局部电位异常升高,导致设备外壳带高电压,使得一次设备着火、损坏,同时击坏二次回路, 甚至高压窜入控制室,使监测或控制设备发生误动或拒动而扩大事故,造成变电站全停的严重事故,给电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接地网腐蚀原因主要原因为接地网电化学腐蚀,与土壤酸碱性、透气性、含氧量、水分等因素有关。
[0003]当前针对于在役变电站接地网腐蚀处理,一般采用铜覆钢替代现有镀锌扁铁、在现有镀锌扁铁上除锈处理后刷涂防腐涂料进行防护、使用降阻剂以及阴极保护法等方法。其中采用铜覆钢或者刷涂防腐涂料、使用降阻剂均需要对变电站进行开挖,而变电站站内设备均为带电设备,机械施工难以满足安全距离要求,单纯依靠人力开挖更换方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且降阻剂会加速接地网的腐蚀。而加装阴极保护,研究表明其防腐效果也仅为3~5年,主要原因为“牺牲的阳极”采用比锌电位更低、更活泼的镁铝等合金,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因与空气中或土壤中水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金属氧化产物,腐蚀电位提升,从而导致其防护效果逐渐降低。
[0004]此外,针对变电站接地网腐蚀方向专利,均集中于检测方法、监测方法和评估方向。而对于在役变电站接地网已发生腐蚀后如何进行处理,相关研究资料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或者改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在役接电网腐蚀处理方法和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电站在役接电网腐蚀处理方法,包括:获取变电站区域的土壤酸碱性;对在役的接电网进行除锈和刷涂防锈涂料,采用不低于C25的混凝土进行包裹保护;为所述接地网加装阴极保护装置;进行全站无覆盖区地面缓凝土硬化。
[0006]优选的,适用于土壤酸碱性不大于6的变电站。
[0007]优选的,所述对在役的接电网进行除锈和刷涂防锈涂料,采用不低于C25的混凝土进行包裹保护,包括:对所述接地网的外露接地引下线进行除锈和刷涂防锈涂料,并采用不低于C25的混凝土进行包裹保护。
[0008]优选的,所述为所述接地网加装阴极保护装置,包括:将牺牲阳极的焊接片焊接到埋地接地网上,对应的接头为机械式牢固且表面刷涂有导电防腐涂料以进行防腐处理。
[0009]优选的,所述进行全站无覆盖区地面缓凝土硬化,包括:对变电站全站范围内的地面进行碾压、平整;采用标号不低于C25的水泥,浇注厚度不低于150mm的混凝土层,以防止雨水渗入地下与土壤形成酸性土壤;硬化地面双向设置有分隔缝,所述分隔缝的间隔≤6m,
并采用沥青填缝;每隔5m在混凝土表面设置一条深度20mm的梯形坡口排水槽,以确保站内雨水及时排除。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电站在役接电网腐蚀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单元,用于获取变电站区域的土壤酸碱性;第二单元,用于对在役的接电网进行除锈和刷涂防锈涂料,采用不低于C25的混凝土进行包裹保护;第三单元,用于为所述接地网加装阴极保护装置;第四单元,用于进行全站无覆盖区地面缓凝土硬化。
[0011]优选的,适用于土壤酸碱性不大于6的变电站。
[0012]优选的,所述对在役的接电网进行除锈和刷涂防锈涂料,采用不低于C25的混凝土进行包裹保护,包括:对所述接地网的外露接地引下线进行除锈和刷涂防锈涂料,并采用不低于C25的混凝土进行包裹保护。
[0013]优选的,所述为所述接地网加装阴极保护装置,包括:将牺牲阳极的焊接片焊接到埋地接地网上,对应的接头为机械式牢固且表面刷涂有导电防腐涂料以进行防腐处理。
[0014]优选的,所述进行全站无覆盖区地面缓凝土硬化,包括:对变电站全站范围内的地面进行碾压、平整;采用标号不低于C25的水泥,浇注厚度不低于150mm的混凝土层,以防止雨水渗入地下与土壤形成酸性土壤;硬化地面双向设置有分隔缝,所述分隔缝的间隔≤6m,并采用沥青填缝;每隔5m在混凝土表面设置一条深度20mm的梯形坡口排水槽,以确保站内雨水及时排除。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获取变电站区域的土壤酸碱性;对在役的接电网进行除锈和刷涂防锈涂料,采用不低于C25的混凝土进行包裹保护;为所述接地网加装阴极保护装置;进行全站无覆盖区地面缓凝土硬化,实现了在役接地网寿命增加,减少电网因接地网腐蚀问题导致接地短路故障,降低事故发生率以及电网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变电站在役接电网腐蚀处理方法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变电站在役接电网腐蚀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0017]主要附图标记:1

第一单元,2

第二单元,3

第三单元,4

第四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0]还应当理解,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0021]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0022]为了解决或者改善对背景所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图1所示一种变电站在役接电网腐蚀处理方法,包括:S1、获取变电站区域的土壤酸碱性;S2、对在役的接电网进行除锈和刷涂防锈涂料,采用不低于C25的混凝土进行包裹保护;S3、为所述接地网加装阴极保护装置;S4、进行全站无覆盖区地面缓凝土硬化。
[0023]一种变电站在役接地网腐蚀快速处理方法的原理包括:(1)检测变电站土壤酸碱性;(2)接地网外露接地引下线采用除锈并刷涂防锈涂料,并采用不低于C25混凝土进行包裹保护;(3)接地网加装阴极保护装置;(3)全站无覆盖区地面混凝土硬化。
[0024]其中,步骤(1)所述检测变电站土壤酸碱性,其中在役变电站土壤PH≤6。
[0025]步骤(2)所述除锈并刷涂防锈涂料。主要对接地网外露接地引下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在役接电网腐蚀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变电站区域的土壤酸碱性;对在役的接电网进行除锈和刷涂防锈涂料,采用不低于C25的混凝土进行包裹保护;为所述接地网加装阴极保护装置;进行全站无覆盖区地面缓凝土硬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电站在役接电网腐蚀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土壤酸碱性不大于6的变电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变电站在役接电网腐蚀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在役的接电网进行除锈和刷涂防锈涂料,采用不低于C25的混凝土进行包裹保护,包括:对所述接地网的外露接地引下线进行除锈和刷涂防锈涂料,并采用不低于C25的混凝土进行包裹保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变电站在役接电网腐蚀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接地网加装阴极保护装置,包括:将牺牲阳极的焊接片焊接到埋地接地网上,对应的接头为机械式牢固且表面刷涂有导电防腐涂料以进行防腐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变电站在役接电网腐蚀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全站无覆盖区地面缓凝土硬化,包括:对变电站全站范围内的地面进行碾压、平整;采用标号不低于C25的水泥,浇注厚度不低于150mm的混凝土层,以防止雨水渗入地下与土壤形成酸性土壤;硬化地面双向设置有分隔缝,所述分隔缝的间隔≤6m,并采用沥青填缝;每隔5m在混凝土表面设置一条深度20mm的梯形坡口排水槽,以确保站内雨水及时排除。6.一种变电站在役接电网腐蚀处理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美华彭家宁张兴森李君华覃宋林刘桂婵卢展强陈恒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