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维护消化腺体功能的可咀嚼仿真食物,其包括咀嚼部、防吞咽部与连接结构;咀嚼部设置在连接结构的端面上;防吞咽部设置在连接结构的中部;咀嚼部包括增味剂;增味剂包括以天然植物成分、精油、香精、提取物、粉末形式的天然和合成的香料;咀嚼部包含香料的量为0.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维护消化腺体功能的可咀嚼仿真食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维护消化腺体功能的可咀嚼仿真食物。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各种原因(如手术、疾病)造成的禁食患者,无法通过正常咀嚼吞咽食物方式获得营养支持。患者在禁食期间,消化腺体出现生理状态失常、分泌静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引发手术部位感染、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延长、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如何维护禁食期消化腺体功能和环境,对促进患者机体康复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缺乏相应的临床产品,目前通用的折中方案是使用咬胶或口香糖,咬胶是一种市面常见的婴幼儿磨牙产品,由高分子硅胶制成,强度高于咀嚼部,硬度可调,更加耐咀嚼。患者在禁食情况下嚼咀咬胶或口香糖触发咀嚼行为、激发食欲,从而刺激消化道蠕动。然而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0003]1、口香糖存在误吞风险;
[0004]2、咬胶难以用来激发成年患者食欲。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患者在禁食情况下嚼咀咬胶或口香糖时发生的问题,提供一种维护消化腺体功能的可咀嚼仿真食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维护消化腺体功能的可咀嚼仿真食物。
[0007]一种维护消化腺体功能的可咀嚼仿真食物,其包括咀嚼部;所述咀嚼部为球体,由球体最外层向球心依次为速效浸湿层、凝胶层、软基香料层和软基香料芯;所述咀嚼部包括增味剂;所述增味剂包括以天然植物成分、精油、香精、提取物、粉末形式的天然和合成的香料;所述咀嚼部包含香料的量为0.01
‑
10wt%,百分比基于咀嚼部的总重量。
[0008]进一步,在所述咀嚼部的外部设置连接结构;在所述连接结构的中部设置防吞咽部。
[0009]进一步,所述咀嚼部与连接结构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与咀嚼部相连接的一端设置防脱结构;所述咀嚼部的内部设置安装结构;所述防脱结构与安装结构相连接。
[0011]或者,所述连接结构与咀嚼部热合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防吞咽部与连接结构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防吞咽部为中空结构。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吞咽部与连接结构转动连接。
[0015]进一步,所述防吞咽部包括第一护罩与第二护罩;所述连接结构的中部设置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分别与第一护罩以及第二护罩转动连接。
[0016]进一步,在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用于锁定连接支架与第一护罩以及第二护罩连接
关系的转轴。
[0017]进一步,在所述第一护罩与第二护罩的接触面上设置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架与第二定位架;所述第一定位架与第一护罩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架与第二护罩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架与第二定位架可拆卸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在可咀嚼硅胶掺入不同浓度、种类的增味剂,制备不同口感、味道的防吞咽仿真食物,并通过防吞咽部避免患者误食,为择期手术患者提供安全的多口味仿真食物临床产品,通过咀嚼改善消化腺体功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25]图中,1、咀嚼部;2、防吞咽部;21、第一护罩;22、第二护罩;3、连接结构;31、连接支架;4、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1
[0028]一种维护消化腺体功能的可咀嚼仿真食物,其包括咀嚼部1。咀嚼部1为球体,由球体最外层向球心依次为速效浸湿层、凝胶层、软基香料层和软基香料芯。
[0029]咀嚼部1自外向内依次为速效浸湿层、凝胶层、软基香料层与软基香料芯,其中速效浸湿层与软基香料芯采用相对较硬的硅胶材质,而凝胶层以及软基香料层采用较软质的琼脂与果胶的混合物。这种分层式设计使咀嚼部1的整体结构为硬
‑
软
‑
硬的情况,患者直接咀嚼最外侧的速效浸湿层,速效浸湿层经硫化后具有较高的韧性而不易破裂。速效浸湿层将患者的咀嚼力传递给内部的凝胶层以及软基香料层,凝胶层以及软基香料层具有较高的弹性,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患者的咀嚼力。凝胶层与软基香料层采用较为相似的组成成分,二者的硬度相类似,但是二者相对独立,增加了咀嚼部1内部的柔韧度,使咀嚼部1在患者松口之后能够迅速回弹。最内侧的软基香料芯负责与连接结构3产生紧密的连接,防止在患者咀嚼过程中咀嚼部1从连接结构3上脱落。
[0030]实施例2,
[0031]一种维护消化腺体功能的可咀嚼仿真食物,其包括咀嚼部1。咀嚼部1为球体,咀嚼
部1球体的直径为12~20mm;由球体最外层向球心依次为速效浸湿层、凝胶层、软基香料层和软基香料芯;其中速效浸湿层厚度为3~4mm,凝胶层厚度为2~4mm,软基香料层厚度为2~4mm,软基香料芯厚度为2~8mm。
[0032]实施例3,如图1
‑
3所示的一种维护消化腺体功能的可咀嚼仿真食物,其包括咀嚼部1、防吞咽部2与连接结构3;咀嚼部1设置在连接结构3的端面上;防吞咽部2设置在连接结构3的中部;咀嚼部1包括增味剂;增味剂包括以天然植物成分、精油、香精、提取物、粉末形式的天然和合成的香料;咀嚼部1包含香料的量为0.01
‑
10wt%,百分比基于咀嚼部1的总重量。
[0033]咀嚼部1采用硅胶等软质高分子材料制作,使用时放入患者口中,患者不断咀嚼改善消化腺体功能。咀嚼部1内部混有各种增味剂,模拟食物的味道,提升患者的咀嚼欲望。
[0034]防吞咽部2用于防止患者在使用过程中误将咀嚼部1吞入腹中。通过设置防吞咽部2与连接结构3,防吞咽部2为规则片体,最大端面的面积大于人类口腔面积。
[0035]咀嚼部1与连接结构3固定连接。防吞咽部2与连接结构3固定连接。在患者口腔之外固定咀嚼部1,防止患者误吞,而打破患者的禁食治疗过程。
[003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3与咀嚼部1相连接的一端设置防脱结构;咀嚼部1的内部设置安装结构;防脱结构与安装结构相连接。连接结构3与防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维护消化腺体功能的可咀嚼仿真食物,其包括咀嚼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咀嚼部为球体,由球体最外层向球心依次为速效浸湿层、凝胶层、软基香料层和软基香料芯;所述咀嚼部包括增味剂;所述增味剂包括以天然植物成分、精油、香精、提取物、粉末形式的天然和合成的香料;所述咀嚼部包含香料的量为0.01
‑
10wt%,百分比基于咀嚼部的总重量;优选的,在所述咀嚼部的外部设置连接结构;在所述连接结构的中部设置防吞咽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维护消化腺体功能的可咀嚼仿真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咀嚼部与连接结构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维护消化腺体功能的可咀嚼仿真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与咀嚼部相连接的一端设置防脱结构;所述咀嚼部的内部设置安装结构;所述防脱结构与安装结构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维护消化腺体功能的可咀嚼仿真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与咀嚼部热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维护消化腺体功能的可咀嚼仿真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吞咽部与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防吞咽部为中空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维护消化腺体功能的可咀嚼仿真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吞咽部与连接结构转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维护消化腺体功能的可咀嚼仿真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吞咽部包括第一护罩与第二护罩;所述连接结构的中部设置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分别与第一护罩以及第二护罩转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维护消化腺体功能的可咀嚼仿真食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用于锁定连接支架与第一护罩以及第二护罩连接关系的转轴。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维护消化腺体功能的可咀嚼仿真食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护罩与第二护罩的接触面上设置限位结构。10.一种维护消化腺体功能的可咀嚼仿真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步骤如下:S1、制备软基香料芯糖胚;S2、制备软基香料层糖胚;S3、制备凝胶层糖胚;S4、制备速效浸湿层糖胚;S5、制备咀嚼部;优选的,制备软基香料芯糖胚的原料为:山梨糖醇2~8%、果胶5~10%、薄荷提取物15%、绿茶提取物15%、肉桂油0.4~0.6%、液体硅胶35~40%、氟化钙1~2%、硅油2~6%、丁基羟基茴香醚1~2%,活性成分0.01~0.05%,硅胶硫化剂0.01~0.05%,余量为水;优选的,按照配方将山梨糖醇、果胶、薄荷提取物、绿茶提取物、肉桂油、氟化钙、硅油、丁基羟基茴香醚、活性成分,充分搅拌,45~55℃熬煮20~30min,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卡,洪瑞,刘雨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