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坡体变形分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1]本公开涉及工程勘察及地灾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坡体变形分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的发展,针对高速铁路、公路和引水隧道等工作的勘察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以前长期采用的人工测斜定期监测边坡方法存在监测频率低、受天气影响严重、无实时报警功能等问题,难以满足目前对于边坡监测和分析的高精度、实时性需求,且现有的坡体变形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测量深度小、变形量大的不稳定坡体,对于处于缓慢变形阶段的不稳定坡体难以达到较好的预警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坡体变形分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4]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坡体变形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5]获取针对坡体的阵列式位移加速度仪SAA监测数据;
[0006]根据SAA监测数据,获取不同时刻的多个SAA数据监测曲线,SAA数据监测曲线表示SAA至坡体表面的深度与坡体位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坡体变形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针对坡体的阵列式位移加速度仪SAA监测数据;根据所述SAA监测数据,获取不同时刻的多个SAA数据监测曲线,所述SAA数据监测曲线表示所述SAA至坡体表面的深度与坡体位移的关系;从每个SAA数据监测曲线中确定第一深度值对应的第一监测点的第一位移,以及第二深度值对应的第二监测点的第二位移,以确定出与多个SAA数据监测曲线对应的多组所述第一位移和所述第二位移;根据所述多组所述第一位移和所述第二位移,确定目标深度范围内坡体发生变形的变形类型及变形深度,所述目标深度范围为所述坡体在所述第一深度值与所述第二深度值之间的坡体深度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组所述第一位移和所述第二位移,确定目标深度范围内坡体发生变形的变形类型及变形深度,包括:针对每两组所述第一位移和所述第二位移,计算两组中第一位移的第一变形量,以及两组中的第二位移的第二变形量;计算每两组中所述第一变形量和所述第二变形量的第一差值,以得到多个第一差值;若目标差值小于预设差值,则确定目标深度范围内坡体发生变形的变形类型为整体位移,所述目标差值为所述多个第一差值中的一个;根据所述目标差值所对应的所述第一位移和所述第二位移,确定所述目标深度范围的所述变形深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每两组中所述第一变形量和所述第二变形量的第一差值,以得到多个第一差值之后,还包括:在所述目标差值小于所述预设差值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两条SAA数据监测曲线;从所述两条SAA数据监测曲线中,确定每条SAA数据监测曲线的最大位移以及对应的深度值,得到两个最大位移以及对应的深度值;计算所述两个最大位移之间的第三变形量;根据所述第一变形量和所述第三变形量计算第二差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变形量和所述第三变形量计算第三差值;所述根据所述多组所述第一位移和所述第二位移,确定目标深度范围内坡体发生变形的变形类型及变形深度,包括:若所述第二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和/或,所述第三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且所述两个最大位移对应的深度相同,则确定所述目标深度范围内坡体发生变形的变形类型为岩土体膨胀变形;根据所述目标差值所对应的所述第一位移和所述第二位移,确定所述目标深度范围的所述变形深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深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深度值;所述根据所述多组所述第一位移和所述第二位移,确定目标深度范围内坡体发生变形的变形类型及变形深度,包括:若所述第一位移大于所述第二位移,且所述第二深度值与所述第一深度值的深度差值
在所述预设深度范围内,则所述确定目标深度范围内坡体发生变形的变形类型为局部蠕动变形;根据所述目标差值所对应的所述第一位移和所述第二位移,确定所述目标深度范围的所述变形深度;或,若所述第一位移大于所述第二位移,且所述第二深度与所述第一深度的深度差值不在预设深度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目标深度范围内坡体发生变形的变形类型为挤压蠕动变形区;根据所述目标差值所对应的所述第一位移和所述第二位移,确定所述目标深度范围的所述变形深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组所述第一位移和所述第二位移,确定所述目标深度范围内坡体发生变形的变形类型及变形深度,包括:若所述第一位移大于所述第二位移,且所述第二深度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蒙,阎渊,韦举高,李兴龙,孙先锋,郭达鹏,王轩星,刘睿翀,艾秀峰,李响,张文忠,冯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