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防用音视一体化警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581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防用音视一体化警报器,涉及人防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筒壳,所述筒壳为底部开口结构,所述筒壳的前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工装,所述第一工装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摄像头,所述第一工装的背侧设置有插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锁舌、锁块和电磁铁,实现断电时,实现外部电源供电到本地的电池仓供电的切换。实现断电时维持摄像头信息采集。扇叶和风哨的展开动作,利用自然环境中气流的流动,实现反光和报警。减少针对电池盒储备电能的依赖,在自身电能用尽后仍旧能依托外部环境的气流流动实现声光报警功能。设置电机,使得扇叶在转动时,能够对电池仓充电,能够延长设备自身的信息采集时间。信息采集时间。信息采集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防用音视一体化警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人防设备
,具体为一种人防用音视一体化警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通过在关键的路径节点设置监控报警设备能够有效的缩减人力资源调配和使用。
[0003]同时,以机器作为巡值设备,相比人力看管监视,其监控时间更为全面,能够预防任意时间段发生的事故。
[000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0005]1、报警器因外部供电线路故障产生切断时,其难以连接到中央集控设备,自身缺乏预警和报警,仅能显示该设备断线失联,缺乏一定时效内的就地自我控制和信息采集能力。
[0006]2、断电时,报警器报警过分依赖自身储备电能,储备电能耗尽,即丧失报警能力以及信息采集能力,不适合远距离,维护频次低的地域设置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防用音视一体化警报器,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防用音视一体化警报器,包括筒壳,所述筒壳为底部开口结构,所述筒壳的前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工装,所述第一工装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摄像头,所述第一工装的背侧设置有插座,所述插座贯穿固定在筒壳的背侧。
[0009]所述筒壳的内侧穿插套设有第二工装,所述第二工装的正面与筒壳之间设置有触发机构。
[0010]所述第二工装的顶部与第一工装的背侧之间设置有切换机构。
[0011]所述第二工装的内侧设置有电池仓,所述第二工装的底部设置有报警机构。
[0012]所述筒壳外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显示屏。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状态下,插座外接电源,外部电源经由插座、第一导电片向摄像头进行供电,实现正常的监控操作。
[0014]此时第一导电片也向电磁铁供电,电磁铁前端与锁舌顶部之间产生斥力,促使锁舌底部维持向后摆动的趋势,锁舌底部与锁块相互抵接,实现对第二工装位置的锁定。
[0015]当外部电源断电出现故障时,电磁铁失电,磁场消失,压簧释放势能,促使锁舌底部前移,锁舌的底部与锁块分离解锁,使得第二工装依托自身重力产生下落动作。
[0016]花键跟随第二工装产生下移动作,直至花键从筒壳内侧移出,展开臂由收拢状态逐渐展开,使得扇叶也逐渐展开。
[0017]扇叶受周边环境气流影响产生转动,促使风哨产生哨音,并使得扇叶表面的反光
贴纸切换反射光纤的角度,实现声光报警。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工装为U型的块状结构,所述第一工装的前部与筒壳内壁的前侧成一体化设置。
[0019]所述第一工装的背侧开设有导槽,所述触发机构的前部设置在导槽的内侧。
[0020]所述第一工装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触发机构成固定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摄像头卡接固定在第一工装内侧的拐点位置。导槽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导槽相互平行并分别设置在第一工装的左右侧。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工装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二工装的前部开设有缺口槽,所述触发机构的后部设置在缺口槽内侧。筒壳的底部内侧表面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的内径小于第二工装底部的外径。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缺口槽的顶部开设有定位缺口,第一导电片固定嵌套在定位缺口内侧。
[002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发机构包括锁舌和锁块,所述锁舌的中部转动设置在筒壳前部的内侧表面。
[0025]所述锁舌的顶部与筒壳之间设置有压簧,所述锁舌的底部成倒钩状。
[0026]所述锁块固定设置在缺口槽的底部,所述锁块与锁舌配合搭接。
[0027]所述触发机构还包括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固定套设在定位件的内侧。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舌的前部与筒壳的内侧之间留存有间隙。
[0029]锁舌的顶部贴附有天然磁石,当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的前端与天然磁石的背侧之间磁极相同,磁力相斥。
[0030]电磁铁的线圈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导电片成电连接设置。
[0031]摄像头的两个接线端子也分别与两个第一导电片成电连接设置。
[0032]插座也与第一导电片成电连接设置。
[0033]锁舌的底部与锁块相互搭接时,锁舌能够支撑锁块的底面,进而使得锁块和整个第二工装在筒壳内侧的位势固定。
[003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均成对设置。
[0035]所述第一导电片固定设置在导槽的底部。
[0036]所述第二导电片固定设置在第二工装的顶部,所述第二导电片的前部滑配设置在导槽的内侧。
[00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第二导电片、电机与电池盒成电连接设置。
[0038]当第二工装沿筒壳内壁产生下落动作时,第二导电片沿导槽产生下滑动作,进而使得第二导电片接触到第一导电片,此时电池盒电能输送给摄像头,实现对摄像头的供电操作。
[003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报警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二工装的底部。
[0040]所述电机的机轴上固定套设有花键,所述花键的槽口内转动设置有展开臂,所述展开臂的底面固定设置有扇叶,所述展开臂的端口固定设置有风哨。
[00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展开臂的端头与花键槽口之间设置有扭簧,当花键位于
筒壳内侧,且锁舌与锁块抵接对第二工装位置锁定时,风哨收纳在筒壳内侧,此时展开臂集束成收拢状态。
[0042]当锁舌和锁块解锁时,第二工装依托自身重力向下滑落,直至花键从筒壳内侧移出,此时,展开臂逐渐扩张展开。
[004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花键外侧圆周上的槽口围绕花键的圆心成环形阵列设置。
[004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展开臂围绕花键成环形阵列排布。当展开臂展开时,扇叶能够受外界环境的风吹动并旋转,并使得风哨受气流鼓吹产生哨音,实现声音报警。
[004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扇叶的表面贴附有反光贴纸。
[004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反光贴纸能够反射周边环境中的光,实现光线报警。
[0047]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8]本技术通过设置锁舌、锁块和电磁铁,实现断电时,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由相离到贴合,实现外部电源供电到本地的电池仓供电的切换。实现断电时维持摄像头信息采集,实现断电后一段时间内的就地信息收集工作。能够获得更长时间的监控信息数据,有利于查找事故发生原因以及后续。
[0049]第二工装的下移带动扇叶和风哨的展开动作,利用自然环境中气流的流动,实现反光和报警。减少针对电池盒储备电能的依赖,在自身电能用尽后仍旧能依托外部环境的气流流动实现声光报警功能。
[0050]设置电机,使得扇叶在转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防用音视一体化警报器,包括筒壳(1),所述筒壳(1)为底部开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壳(1)的前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工装(2),所述第一工装(2)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摄像头(3),所述第一工装(2)的背侧设置有插座(4),所述插座(4)贯穿固定在筒壳(1)的背侧;所述筒壳(1)的内侧穿插套设有第二工装(5),所述第二工装(5)的正面与筒壳(1)之间设置有触发机构(6);所述第二工装(5)的顶部与第一工装(2)的背侧之间设置有切换机构(7);所述第二工装(5)的内侧设置有电池仓(8),所述第二工装(5)的底部设置有报警机构(9);所述筒壳(1)外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显示屏(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用音视一体化警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装(2)为U型的块状结构,所述第一工装(2)的前部与筒壳(1)内壁的前侧成一体化设置;所述第一工装(2)的背侧开设有导槽(201),所述触发机构(6)的前部设置在导槽(201)的内侧;所述第一工装(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定位件(202),所述定位件(202)与触发机构(6)成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用音视一体化警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装(5)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二工装(5)的前部开设有缺口槽(501),所述触发机构(6)的后部设置在缺口槽(501)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防用音视一体化警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6)包括锁舌(601)和锁块(602),所述锁舌(601)的中部转动设置在筒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增强李桐王丹王爽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信驰应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