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用叠合板防水体系及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5533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用叠合板防水体系及施工工艺,包括预埋于叠合板对应位置上的预埋体和用于连接两个叠合板上对应预埋体的防水构件,预埋体上设置有T型槽且T型槽的开口为前大后小结构,防水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对应T型槽的防水头部以及连接两个头部的防水本体部,防水本体部的内部设置有柔性支撑体,两个叠合板对应位置贴合时柔性支撑体作用防水本体部向外弯曲并保持稳定状态,同时防水本体部拉扯两个防水头部相互靠近。在两个叠合板组装时能够处于稳定状态且该状态下将两端防水头部进行拉扯,使得防水头部紧密抵接于预埋体内壁上形成防水结构,防水效果更佳,同时缝隙也会更小几乎实现“无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用叠合板防水体系及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叠合板施工工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压干油气控阀。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与现浇施工工法相比,装配式PC结构有利于绿色施工,因为装配式施工更能符合绿色施工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噪音、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减少场地干扰、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和能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0003]现有装配式施工大多采用预制叠合板+后浇混凝土施工工艺,通过裸露于预制叠合板顶部的植筋和后浇混凝土的钢筋安装,在其叠合板上浇筑混凝土,相邻的两个预制叠合板通过侧部裸漏的植筋通过绑扎并利用网格布、膨胀混凝土对叠合板的拼接缝和节点进行处理,由于两个叠合板和后浇混凝土之间为先后成型,由于现阶段拼缝、接缝施工技术的各种客观原因的存在,预制叠合板在拼缝处开裂、渗水情况仍会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用叠合板防水体系及施工工艺,本专利技术采用防水构件和预埋体组装形成一个稳定的防水结构,具体为利用防水构件的防水头部承插与预埋体内部,经过防水本体部和内部的柔性支撑体,在两个叠合板组装时能够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且该状态下将两端的防水头部进行拉扯,使得其防水头部紧密抵接于预埋体内壁上形成防水结构,且该状态下防水头部反向施压于预埋体的内壁上,防水效果更佳,同时缝隙也会更小几乎实现“无缝”。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用叠合板防水体系,包括预埋于叠合板上的预埋体和用于连接两个叠合板上对应预埋体的防水构件,所述的预埋体上设置有T型槽且T型槽的开口为前大后小结构,防水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对应T型槽的防水头部以及连接两个防水头部的防水本体部,防水本体部的内部设置有柔性支撑体,两个叠合板对应位置贴合时柔性支撑体作用防水本体部向外弯曲并保持稳定状态,同时防水本体部拉扯两个防水头部相互靠近。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水头部包括均为弧形弹性片的防水结构一和防水结构二,防水结构一和防水结构二的自由端共同连接有柔性施压体,防水结构一安装于防水本体部的端部,柔性施压体、防水结构一、防水结构二受力变形的能力依次减小。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水结构一和防水结构二之间对称连接有两组柔性支撑主体,
防水本体部和防水结构一之间连接有柔性支撑副体,柔性支撑副体和防水结构一的连接节点位于防水结构一与柔性施压体连接节点和防水结构一与柔性支撑主体连接节点之间,柔性支撑副体受力变形的能力小于防水结构一受力变形的能力。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柔性支撑体包括若干个支撑薄片,若干个支撑薄片呈中间长两侧短的布局设置,当两个叠合板对应位置贴合时内部的柔性支撑体由弯曲状态转为稳定地线性状态,此时防水本体部为向外弯曲地稳定腰型结构,自由状态下防水本体部为矩形结构且内部的柔性支撑体为弯曲状态。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水头部和防水本体部的端部之间通过圆弧过渡,防水头部内壁和防水本体部外壁之间连接有外扩体,外扩体靠近防水头部和防水本体部的端部布设,防水本体部内侧设置有用于顶推防水本体部端部结构的支撑刚体,柔性支撑体设置有两组且对称布设于支撑刚体的两侧。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水本体部包括本体段一、本体段二、本体段三,本体段一和本体段二、本体段三连接,防水头部与本体段三连接,外扩体、本体段一、本体段二受力变形能力逐步减小,本体段三的受力变形能力介于外扩体和本体段一的受力变形能力之间,当两个叠合板对应位置贴合且本体段二内侧受阻向外弯曲处于保持稳定状态时,两组柔性支撑体由弯曲状态转为稳定的线性状态。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预埋体的T型槽根部设置有向T型槽中线根部延伸的球型施压结构,球形施压结构作用于本体段一。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预埋体上设置有定位孔和定位销,其中一个预埋体上的定位孔和另一个预埋体上的定位销适配。
[0016]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用叠合板防水体系的施工工艺,其步骤为:
[0017]步骤一:测量放线,进行水平控制放线和高程控制放线,布置垂直控制点和引测高程控制点;
[0018]步骤二:将临时钢管支撑快速就位,在吊装叠合板和叠合梁之前,利用激光水平仪快速搭设临时支撑;
[0019]步骤三:将叠合梁和叠合板吊装就位,调整并固定叠合梁和叠合板;
[0020]步骤四:对叠合梁和叠合板的表面进行清理,通过左右或前后调整两个叠合板位置并经过预埋体和防水构件连接用于适配,完成叠合板无后浇拼接缝施工;
[0021]步骤五:在完成敷设管线和布筋后,搭设侧向模板并浇筑混凝土。
[0022]3.有益效果
[0023]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采用防水构件和预埋体组装形成一个稳定的防水结构,具体为利用防水构件的防水头部承插与预埋体内部,经过防水本体部和内部的柔性支撑体,在两个叠合板组装时能够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且该状态下将两端的防水头部进行拉扯,使得其防水头部紧密抵接于预埋体内壁上形成防水结构,且该状态下防水头部反向施压于预埋体的内壁上,防水效果更佳,同时缝隙也会更小几乎实现“无缝”。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实施例在自然状态下的防水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实施例的两个叠合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实施例的两个叠合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实施例的两个叠合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图7实施例的两个叠合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图7实施例的两个叠合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10、预埋体;11、T型槽;12、球型施压结构;20、防水构件;21、防水头部;211、防水结构一;212、防水结构二;213、柔性施压体;214、柔性支撑主体;22、防水本体部;221、本体段一;222、本体段二;223、本体段三;23、柔性支撑体;24、柔性支撑副体;25、外扩体;26、支撑刚体;30、定位孔;40、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用叠合板防水体系,包括预埋于叠合板上的预埋体(10)和用于连接两个叠合板上对应预埋体(10)的防水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埋体(10)上设置有T型槽(11)且T型槽(11)的开口为前大后小结构,防水构件(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对应T型槽(11)的防水头部(21)以及连接两个防水头部(21)的防水本体部(22),防水本体部(22)的内部设置有柔性支撑体(23),两个叠合板对应位置贴合时柔性支撑体(23)作用防水本体部(22)向外弯曲并保持稳定状态,同时防水本体部(22)拉扯两个防水头部(21)相互靠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用叠合板防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头部(21)包括均为弧形弹性片的防水结构一(211)和防水结构二(212),防水结构一(211)和防水结构二(212)的自由端共同连接有柔性施压体(213),防水结构一(211)安装于防水本体部(22)的端部,柔性施压体(213)、防水结构一(211)、防水结构二(212)受力变形的能力依次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用叠合板防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结构一(211)和防水结构二(212)之间对称连接有两组柔性支撑主体(214),防水本体部(22)和防水结构一(211)之间连接有柔性支撑副体(24),柔性支撑副体(24)和防水结构一(211)的连接节点位于防水结构一(211)与柔性施压体(213)连接节点和防水结构一(211)与柔性支撑主体(214)连接节点之间,柔性支撑副体(24)受力变形的能力小于防水结构一(211)受力变形的能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用叠合板防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支撑体(23)包括若干个支撑薄片,若干个支撑薄片呈中间长两侧短的布局设置,当两个叠合板对应位置贴合时内部的柔性支撑体(23)由弯曲状态转为稳定地线性状态,此时防水本体部(22)为向外弯曲地稳定腰型结构,自由状态下防水本体部(22)为矩形结构且内部的柔性支撑体(23)为弯曲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用叠合板防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头部(21)和防水本体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佳宋志强仰慕鲍凯姬学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