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548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半潜式气浮以及设置于半潜式气浮上端的光伏组件,还包括用于通过气泵向水体内部增氧的曝气结构、用于驱动半潜式气浮移动的动力结构、用于限制半潜式气浮的运动范围的范围限制结构、用于缓慢添加药剂的药剂添加结构。该修复装置通过设置半潜式气浮、动力结构以及与动力结构相互关联的范围限制结构,使得半潜式气浮可以在一定范围的圆形区域内做循环的圆周运动,并搭载曝气结构和药剂添加结构,在半潜式气浮运行时向水体中不断投放氧气和药剂,相较于固定式的投放点,本装置大大提高了作用范围。本装置大大提高了作用范围。本装置大大提高了作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体生态修复一般通过以下方案实现:建立生态浮岛,通过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体修复;增加水体的曝氧量,促进好氧微生物生长;针对水体污染类型添加相应的药剂进行中和修复。
[0003]以上修复方案存在不足,生态浮岛与增加曝氧量的修复方案多是固定在水体中,其作用范围有限,在静水或者水流很小的水体的作用范围较小,修复过程进展缓慢,而药剂则多是一次性添加,不具有持续添加的效果,作用效果也具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半潜式气浮以及设置于半潜式气浮上端的光伏组件,还包括以下结构:
[0007]曝气结构:用于通过气泵向水体内部增氧,包括贯穿设置在半潜式气浮表面的竖管、设置于竖管底端的球型槽以及与球型槽对应的球型转块,所述球型转块底端设置有空心长杆,所述空心长杆的底端设置有曝气盘;
[0008]动力结构:用于驱动半潜式气浮移动,包括与竖管底端转动连接的转筒,所述转筒的径向设置有电机和动力件,所述转筒的底端开设有与空心长杆对应的直槽;
[0009]范围限制结构:用于限制半潜式气浮的运动范围,包括沉块、连接沉块与曝气盘的缆绳。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固定架、光伏板、控制组件、电量存储组件,光伏组件正面向上设置,减少风力对装置运动的影响。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缆绳与曝气盘的连接处设置有转块,半潜式气浮的运行轨迹为圆形,防止半潜式气浮在运动时曝气盘与缆绳缠绕,或者绕绞缆绳。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缆绳靠近曝气盘的一端设置有配重块,设置的配重块的目的是空心长杆保持竖直或者接近竖直,以便于半潜式气浮自动寻找运行轨迹。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沉块与缆绳的连接处设置有收纳缆绳的卷簧盘,当光伏组件功能不足时,半潜式气浮组件回归运行范围的中心处,缆绳松弛后由卷簧盘收回缆绳。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转筒远离电机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药剂添加结构,所述药剂添加结构包括加药箱、设置于加药箱内部的储药腔、设置于加药箱底壁的挤出嘴、与加药箱和挤出嘴单向连通的活塞腔,所述活塞腔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杆,所述加药箱的
表面设置有驱动活塞杆往复运动的驱动结构,设置药剂添加结构的作用是缓慢添加药剂,帮助水体修复。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设置于加药箱表面的与动力件于同一轴线上的螺旋叶,所述螺旋叶的轴端通过减速机连接有往复螺杆,所述往复螺杆的表面设置有与活塞杆连接的滑动件,设置这种驱动结构可以使半潜式气浮运动时添加药剂,气浮停止时,药剂添加也停止,防止在一个区域内重复添加。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储药腔的开口处设置有与储药腔滑动连接的密封滑板,所述密封滑板的表面设置有加药口,在药剂下降时,密封滑板自动下移,防止储药腔出现负压。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半潜式气浮、动力结构以及与动力结构相互关联的范围限制结构,使得半潜式气浮可以在一定范围的圆形区域内做循环的圆周运动,并搭载曝气结构和药剂添加结构,在半潜式气浮运行时向水体中不断投放氧气和药剂,相较于固定式的投放点,本装置大大提高了作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动力结构与药剂添加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部件的仰视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A部分结构放大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B部分结构放大图;
[0024]图中:1、半潜式气浮;2、光伏组件;3、曝气结构;31、竖管;32、球型槽;33、球型转块;34、空心长杆;35、曝气盘;36、气泵;4、动力结构;41、转筒;42、电机;43、动力件;44、直槽;5、范围限制结构;51、沉块;52、卷簧盘;53、缆绳;54、转块;55、配重块;6、药剂添加结构;61、加药箱;62、减速机;63、螺旋叶;64、往复螺杆;65、滑动件;66、活塞杆;67、活塞腔;68、储药腔;69、挤出嘴;610、密封滑板;611、加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

5所示,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半潜式气浮1以及设置于半潜式气浮1上端的光伏组件2,还包括用于通过气泵36向水体内部增氧的曝气结构3、用于驱动半潜式气浮1移动的动力结构4、用于限制半潜式气浮1的运动范围的范围限制结构5、用于缓慢添加药剂的药剂添加结构6。
[0028]在运行时,通过光伏组件2提供电力,带动半潜式气浮1在水体中运动,配合范围限制结构5使半潜式气浮1在一个圆形区域内围绕中心做持续的圆周运动,其中,半潜式气浮1的运行由动力结构4驱动,通过范围限制结构5以及动力结构4的设置使得半潜式气浮1由固
定点位变为移动点位,并且搭载曝气结构3和药剂添加结构6在更大范围的水体中发挥作用。
[0029]曝气结构3包括贯穿设置在半潜式气浮1表面的竖管31、设置于竖管31底端的球型槽32以及与球型槽32对应的球型转块33,球型转块33底端设置有空心长杆34,空心长杆34的底端设置有曝气盘35,通过气泵36运行,将大气中的空气泵入水下,经过空心长杆34后在较深的水域中通过曝气盘35分化成细小的气泡,增加水体的曝氧量,当一个水域的含氧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难以继续溶解氧气,因此跟随半潜式气浮1移动的曝气盘35可以作用于更大的区域。
[0030]动力结构4包括与竖管31底端转动连接的转筒41,转筒41的径向设置有电机42和动力件43,转筒41的底端开设有与空心长杆34对应的直槽44,范围限制结构5用于限制半潜式气浮1的运动范围,包括沉块51、连接沉块51与曝气盘35的缆绳53,动力结构4与范围限制结构5互相配合,使原本静止不动的半潜式气浮1自动向远离沉块51的方向运动,在达到最大距离后控制动力结构4转向,使半潜式气浮1呈圆周运动。
[0031]具体原理如下:当光伏组件2开始供给电力时,电机42运行,推动半潜式气浮1运动,运动方向取决于转筒41的初始朝向,当半潜式气浮1运动到远离沉块51的方向时,缆绳53被逐渐拉成趋于横向,使得缆绳53对空心长杆34的底端具有水平拉力,该水平拉力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半潜式气浮(1)以及设置于半潜式气浮(1)上端的光伏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结构:曝气结构(3):用于通过气泵(36)向水体内部增氧,包括贯穿设置在半潜式气浮(1)表面的竖管(31)、设置于竖管(31)底端的球型槽(32)以及与球型槽(32)对应的球型转块(33),所述球型转块(33)底端设置有空心长杆(34),所述空心长杆(34)的底端设置有曝气盘(35);动力结构(4):用于驱动半潜式气浮(1)移动,包括与竖管(31)底端转动连接的转筒(41),所述转筒(41)的径向设置有电机(42)和动力件(43),所述转筒(41)的底端开设有与空心长杆(34)对应的直槽(44);范围限制结构(5):用于限制半潜式气浮(1)的运动范围,包括沉块(51)、连接沉块(51)与曝气盘(35)的缆绳(5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2)包括固定架、光伏板、控制组件、电量存储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53)与曝气盘(35)的连接处设置有转块(5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53)靠近曝气盘(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月臧明月王蕾徐徐刘立胡飞龙卢晓强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