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神经网络的套筒灌浆接头质量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建筑工程及计算机机器学习
,具体而言,涉及基于神经网络的套筒灌浆接头质量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可从根本上改善传统建筑行业效率低、能耗高、粗放式、质量保证难等问题。装配式建筑的实现依赖成熟的预制构件连接技术,在竖向构件连接方面,广泛且主要使用的是套筒灌浆技术,其具有性能可靠、安装方便、适用性广的特点。
[0003]目前,对于套筒灌浆节点质量的控制多从组成材料性能、过程把控层面入手,且对于套筒灌浆连接节点承载力的预测,多依靠由受力机制、力学原理进行推导的经验公式,假设过多,缺乏一定的计算精度,同时套筒灌浆连接节点质量影响因素繁多,目前的公式缺乏对多影响因素的考虑。在已有机器学习进行的节点承载力预测方面,多采用针对失效模式分类的分类算法,在回归分析方面容易产生速度慢、过拟合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套筒灌浆接头质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以材料尺寸、材料性能及灌浆缺陷三种影响因素为BP神经网络输入层,以套筒灌浆接头承载力为网络输出层,构建BP神经网络;步骤2.进行样本数据的收集整理,形成样本库,再按相应比例进行样本划分以形成对应的训练样本库及预测样本库;步骤3.基于步骤2中的样本库,完善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得到输入层S、隐含层H、输出层O,采用PSO算法,得到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矩阵及阈值矩阵;步骤4.基于步骤3得到的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矩阵及阈值矩阵,根据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及阈值,以自定义最大迭代次数为迭代终止条件,在对训练样本库多次迭代后,代入预测样本库数据,满足自定义的准确率后,形成对套筒灌浆接头质量预测模型;步骤5.基于步骤4所建立的套筒灌浆接头质量预测模型,通过输入层S输入现场检验或试验得到的数据,即可通过模型得到套筒灌浆接头承载力预测值,预测结果通过输出层O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套筒灌浆接头质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材料尺寸因素主要包括套筒内径、套筒壁厚、钢筋直径;材料性能因素主要包括钢筋标号、灌浆料抗压强度;灌浆缺陷因素主要包括灌浆体积缺陷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套筒灌浆接头质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样本库为:X={(X1,Y1),(X2,Y2),...(X
i
,Y
i
),(X
M
,Y
M
)}其中,X
i
=(x
i1
,x
i2
,...x
im
),X
i
为第i个样本的输入参数,即第i个样本的六项输入参数,x
im
为在第i个样本中的第m个参数,Y
i
为第i个样本的输出单元,输出值为y
i
,最后将样本库中样本进行划分,训练样本库样本数占总样本数70%,预测样本库样本数占总样本数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套筒灌浆接头质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采取单隐含层的拓扑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套筒灌浆接头质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步骤如下:3.1根据BP神经网络输入层S、隐含层H、输出层O的三层设置,确定权值、阈值矩阵的维数,代入PSO算法;3.2进行PSO参数定义:粒子群规模N、迭代次数n、粒子维度D、惯性权重ω、学习因子c1及c2、随机数r1及r2、粒子速度v、粒子位置u,粒子的速度更新公式及位置更新公式为:及c2、随机数r1及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茹,高欣宇,黄炜,徐宏,程凯,赵俊浩,伍志豪,吴家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