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用带状牵开器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546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科用带状牵开器的制作方法,包括采用机号为12~24的双针床经编机,使用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科用带状牵开器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外科用带状牵开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外科医生在进行器官切除手术、血管通路重建手术、脏器移植术中等外科手术时,需要一次性医用牵开器用于辅助外科医生在手术中对动脉、静脉、神经和输尿管等进行分离识别定位。并且血管手术中,也需要线带为了防止失血过多以及出血对手术造成干扰,也常会利用一次性医用线带进行阻断血流、方便游离、有利于手术操作。同时,采用不同的颜色,可以根据牵开的动脉、静脉、神经和输尿管等进行明显的区分。
[0003]现在通用技术中,为了满足使用过程中的牵拉要求,需设计成扁平有一定摩擦力易于打结的带状结构,且为了使用上区分不同器官组织的要求,需设计成多种颜色。使用分散染料对聚酯材料进行染色,但不符合医疗器械生物安全性的使用要求。如何使用生物安全性较好的染料来进行聚酯材料的染色,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采用合适的结构,设计出的扁平带状结构具有一定的厚度,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不损伤组织器官,同时,表面具有较适中的摩擦力,在使用过程中打结牢度、不松散,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科用带状牵开器的制作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不损伤组织器官,同时表面具有较适中的摩擦力,在使用过程中打结牢度、不松散。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外科用带状牵开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一:采用机号为12~24的双针床经编机,使用80

120D化纤长丝进行编织,在机器前后针床分别成圈形双层结构的线带;
[0008]步骤二:通过增加织造过程中的送经量,使得线带的线圈在织物表面蓬松;
[0009]步骤三:包括染色前处理、染料配比;加入分散剂、匀染剂、酸性物质染色和固色;
[0010]前处理过程包括使用曲拉通、碳酸钠、水混合,进行清洗和充分漂洗,以去除纱线在纺丝过程中所含的油剂;
[0011]使用食品级油溶性色素对线带进行染色,染色织物线带与染料溶液的配比为1kg织物对应染料为5~10g;
[0012]将油溶性的色素、分散剂、匀染剂,在70℃下溶解形成染料溶液,并在染料溶液中加入酸性物质用以固色。
[0013]上述外科用带状牵开器的制作方法中,步骤三中的染色方法为将染色织物线带与染料溶液放入染缸,待染缸升温到80℃后保温10min,化料时间10~20min,染缸温度继续由80℃升至130℃,速率为0.2℃/min,升至130℃后保温90~120min;保温结束后开始降温至60℃,最后将废液全部排出。
[0014]上述外科用带状牵开器的制作方法中,步骤一中化纤长丝材料为聚酯或聚酰胺,
所编织而成的线带厚度在0.2mm~1.2mm。
[0015]上述外科用带状牵开器的制作方法中,步骤二中织造过程中的送经量为1500

2000mm/rack。
[0016]上述外科用带状牵开器的制作方法中,步骤三种酸性物质包括乙酸、乙酸钠,加入乙酸、乙酸钠和水配比;1kg线代织物,对应染料加入量为5~10g,乙酸钠加入量为40~60g,乙酸加入量为1~5ml,分散剂加入量为30~60g,匀染剂加入量为60~90ml。
[0017]上述外科用带状牵开器的制作方法中,步骤三中食品级油溶性色素为具有生物安全性的D&Cgreen6染料。
[0018]上述外科用带状牵开器的制作方法中,步骤一中前处理过程中按质量比例加入曲拉通:碳酸钠:水为2.5:5:1000。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专利技术采用食品级油溶性的色素D&Cgreen6进行染色,采用聚酯材料进行编织成聚酯线带,提供了一种具有一定厚度、无延伸性、表面有一定摩擦力的牵开器的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食品级油溶性色素对牵开器进行染色的方法。设计出的扁平带状结构具有一定的厚度,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不损伤组织器官,同时表面具有较适中的摩擦力,在使用过程中打结牢度、不松散。采用本专利技术设计出的扁平带状结构还带有生物安全性较好的染料,使得呈现不同的颜色,易于手术中做不同用途的区分。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3]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科用带状牵开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4]步骤一:编织。采用机号为12~24的双针床经编机,使用80

120D化纤长丝,如聚酯、聚酰胺等材料进行编织,为了增加线带的厚度,纱线在机器前后针床分别成圈,从而形成双层结构,所编织而成的线带厚度在0.2mm~1.2mm。
[0025]步骤二:致密牵伸。
[0026]为了增大表面的摩擦力,通过增加织造过程中的送经量,使得线带的线圈在织物表面较蓬松,送经量设置为1500

2000mm/rack。
[0027]为了避免打结后回弹,需降低线带的弹性。本专利技术通过致密、牵拉处理的方式,使得原本线带的弹性被得以去除,剩余弹性为0.5~1%。
[0028]牵开器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被拉断,断裂力为50N~500N。
[0029]步骤三:染色。包括染色前处理、染料配比;加入分散剂、匀染剂、酸性物质染色和固色。
[0030]为了满足生物安全性的要求,需使用食品级油溶性色素对聚酯纱线进行染色。所述的染色方法,该方法包括前处理:对纱线或线带进行前处理;染色:对经前处理的纱线或
线带采用特定的染色方法进行染色;固色:将染色后的纱线或线带进行固色处理,然后直接进行烘干,完成油溶性的色素的染色过程。
[0031]油溶性的色素不溶于水,溶于油;在水中不能均匀分散,无法与化纤进行结合;该色素,不含亲水官能团,也没有能与聚酯纤维发生结合的官能团。
[0032]对纱线或线带进行前处理,前处理过程包括使用曲拉通、碳酸钠、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进行清洗和充分漂洗,已去除纱线在纺丝过程中所含的油剂。
[0033]需将油溶性的色素、分散剂、匀染剂,使用70℃进行溶解,利用分散剂同时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的官能团,使得油溶性的色素与水,在匀染剂的作用下进行混匀。所述的染色方法,需在染料溶液中,加入酸性物质,起到固色的作用。优选的,可加入乙酸、乙酸钠,乙酸和乙酸钠用量与用水量成正比,乙酸钠,乙酸的加入使得染色更均匀,染料分子更容易与织物进行结合。所述的染色方法,染色织物与染料溶液的配比为:1kg织物,对应染料为5~10g,乙酸钠40~60g,乙酸1~5ml,分散剂30~60g,匀染剂60~90ml。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科用带状牵开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采用机号为12~24的双针床经编机,使用80

120D化纤长丝进行编织,在机器前后针床分别成圈形双层结构的线带;步骤二:通过增加织造过程中的送经量,使得线带的线圈在织物表面蓬松;步骤三:包括染色前处理、染料配比;加入分散剂、匀染剂、酸性物质染色和固色;染色前处理过程包括使用曲拉通、碳酸钠和水混合后,对线带进行清洗和充分漂洗,以去除纱线在纺丝过程中所含的油剂;使用食品级油溶性色素对线带进行染色,待染色织物线带与染料溶液的配比为1kg织物对应染料为5~10g;将油溶性的色素、分散剂、匀染剂,在70℃下溶解形成染料溶液进行染色,并在染料溶液中加入酸性物质用以固色,最后制成外科用带状牵开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用带状牵开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的染色方法为将待染色织物线带与染料溶液放入染缸,待染缸升温到80℃后保温10min,化料时间10~20min,染缸温度继续由80℃升至130℃,速率为0.2℃/min,升至130℃后保温90~120m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敏敏杜广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百优达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