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528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原材料浇铸成锭,9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工钢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因其优异的软磁性能,目前主要用作电动机和发电机的铁芯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因发热、振动等原因,电工钢自身会损耗一定的电能,降低铁损,提高磁感应强度有利于节约能源。一般地,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硅和铝含量总和在3.0wt%以上,此类电工钢通过增加电工钢的电阻实现铁损降低,通过优化加工工艺调控组织织构可以减低铁损的同时提高磁感应强度,改善电工钢的磁性能。冷轧前的初始组织对后续加工过程中的组织织构演变有显著影响,常化处理是通过再结晶改变冷轧前的组织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因此,常用来调控初始组织,优化磁性能。具有粗大晶粒的组织经过冷轧后易形成剪切带,这些剪切带在后续的退火处理中为有益取向晶粒的再结晶提供形核位点,最终通过改善成品板中的织构而优化磁性能。但是,常化处理造成加工成本的增加,在不恶化磁性能的前提下,简化工艺流程,免去常化处理的同时避免恶化磁性能对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制备成本的节约具有重要意义。
[0003]专利CN104404396A中公开了一种无需常化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及用薄板坯生产方法,此方法中合金成分主要为Si 0.1~1.0wt%、Sn和Sb 0.01~0.15%,通过Sn和Sb的复合,铸坯加热温度的降低,钢卷卷曲温度的选择,生产出了厚度为0.50mm、B
50
≥1.78T、P
15/50
≤5.0W/kg的硅钢。该专利虽然免去了常化处理,但其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牌号硅钢中。此外,高牌号硅钢的硅含量高,坯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抗力大,加入Sn和Sb后降低铸坯加热温度使后续加工难度加大,对设备要求更高且不利于板型的控制。因此,此方法不适用于低铁损高磁感高牌号硅钢的生产。专利CN114990308A中公开了一种无需常化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Si与Als之和含量不低于3.0wt%)的生产方法,此方法中材料经冶炼、连铸、粗轧、精轧后进行一次冷轧,轧制中间厚度后进行退火处理和卷曲,最终通过第二次冷轧轧至产品厚度,获得的成品磁性能铁损不超过14.5W/kg,B
50
不低于1.65T。该方法虽然免去了热轧后的常化处理,但是在将冷轧分为了两步进行,两次冷轧中间还引入了退火处理,使得轧制流程繁琐,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0004]综上,由于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中硅含量提高,导致加工难度大,通过加入Sn和Sb降低铸坯加热温度的免去常化处理的制备方法,会进一步提高加工难度,对设备性能的要求更高,因此此类方法不适用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制备。而引入常化处理调控热轧组织,或者通过二次冷轧提高成品磁性能,均导致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制备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熔炼:将原材料充分混合,浇铸成锭;铸锭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Si:3.0

4.0%,Mn≤0.017%,S≤0.0030%,P≤0.0090%,C≤0.009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9]2、锻造:900

1200℃下将步骤1所述铸锭锻造成锻坯;
[0010]3、热轧:将步骤2所述锻坯在1000

1050℃的温度下热轧,每道次变形量为12

20%,总轧制道次为6

8次,获得厚度为1.5

2.2mm的热轧板;
[0011]4、冷轧:将酸洗后的热轧板进行多道次反复冷轧,获得厚度为0.2

0.3mm的冷轧板;
[0012]5、退火处理:900

1000℃退火3

10min,得到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
[0013]优选地,步骤1所述浇铸成锭的温度为1450

1550℃。
[0014]优选地,步骤2所述锻造采用自由锻的方式反复墩粗拔长。
[0015]优选地,步骤2所述锻坯厚度为20

30mm。
[0016]优选地,步骤3所述热轧过程中,所述锻坯在1000

1050℃的加热炉中保温20

40min后进行热轧,每轧制两道次回炉保温5

10min。
[0017]优选地,步骤4所述酸洗采用盐酸溶液。
[0018]优选地,步骤4所述冷轧的温度为室温。
[0019]优选地,步骤4所述冷轧为:第一道次冷轧变形量≥20%,然后经过多道次反复冷轧,每道次变形量为5

15%。
[0020]优选地,步骤5所述退火处理在Ar2气氛保护条件下进行。
[0021]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0022]热轧温度需保持在较高温度,一方面因为高牌号电工钢的变形抗力大,从而在加工过程中对设备的要求更高,高温可以显著降低热加工过程中的变形抗力;另一方面,将热轧温度保持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结合合理的道次压下量,对于调控热轧组织获得微变形大尺寸等轴晶至关重要,而合适的平均晶粒尺寸是改善磁性能的重要因素,对后续加工过程中织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热轧板中热轧组织为微变形的等轴晶,晶粒尺寸为150

400μm。退火处理后初始冷轧组织消失,完全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为90

160μm。电工钢成品板料的铁损值P
15/50
≤3.0W/kg,P
10/400
≤19W/kg,磁感应强度B
50
≥1.67T。
[0023]需要注意的是,工艺中各步骤是一个整体,例如轧制工艺参数和退火处理参数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结合,热轧板晶粒尺寸和冷轧板的退火组织均会影响最终成品的磁性能。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针对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通过调节热轧工艺参数和退火处理参数,热轧后获得了平均晶粒尺寸为150

400μm,具有微变形的近等轴晶热轧组织,为后续加工免去了常化处理工序,冷轧和退火处理后获得平均晶粒尺寸为90

160μm的退火组织,制备出具有低铁损高磁感的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此工艺针对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实
施,解决目前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热轧后需要常化或者二次冷轧等复杂工艺流程的问题,简化制备工艺,降低成本。
[0026]2、采用Si元素,无需其他元素的添加即可实现更低的铁损和更高的磁性能,大幅降低了无取向电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熔炼:将原材料充分混合,浇铸成锭;铸锭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Si:3.0

4.0%,Mn≤0.017%,S≤0.0030%,P≤0.0090%,C≤0.009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2)锻造:900

1200℃下将步骤1所述铸锭锻造成锻坯;3)热轧:将步骤2所述锻坯在1000

1050℃的温度下热轧,每道次变形量为12

20%,总轧制道次为6

8次,获得厚度为1.5

2.2mm的热轧板;4)冷轧:将酸洗后的热轧板进行多道次反复冷轧,获得厚度为0.2

0.3mm的冷轧板;5)退火处理:900

1000℃退火3

10min,得到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热轧过程中,所述锻坯在1000

1050℃的加热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丰梁永纯聂铭汪林立黄正谢文平罗啸宇吕旺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