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引绕布线(L)的至少一个具备:显示侧布线部(18nd),其设置在无机绝缘膜(11、13、15、17)的显示区域侧的一方的缘部上,通过与布线层相同的材料形成在同一层;端子侧布线部(18nt),其设置在无机绝缘膜(11、13、15、17)的端子部侧的另一方的缘部上,通过与布线层相同的材料形成在同一层;中间布线部(C),其经由形成在平坦化膜(19a)的第一接触孔(Ha)及第二接触孔(Hb)与显示侧布线部(18nd)及端子侧布线部(18nt)分别电连接。部(18nt)分别电连接。部(18nt)分别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0002]近年来,作为代替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使用了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 Luminescence,以下,称为“EL”)元件的自发光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备受关注。在该有机EL显示装置中,提出了在具有可弯曲性的树脂基板上形成有机EL元件等的柔性的有机EL显示装置。此处,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期望设置有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区域和在该显示区域周围的边框区域,并减小边框区域,即所谓的窄边框化。并且,在柔性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若为了使俯视下的边框区域所占据的面积变小,将边框区域折弯,则有可能导致配置在该边框区域的布线断裂。
[0003]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其通过形成折弯孔以去除与折弯区域对应的缓冲膜、栅极绝缘膜和层间绝缘膜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来防止布线的断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
‑‑
2323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5]然而,在柔性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在树脂基板层上设置有底涂层膜、栅极绝缘膜和层间绝缘膜等无机绝缘膜。因此,为了抑制配置于边框区域的多条引绕布线的断线,提出了如下结构:除去边框区域的折弯的部分(折弯部)的无机绝缘膜,在该除去的部分填充平坦化膜,在该平坦化膜上形成引绕布线。在此,平坦化膜为用于覆盖将无机绝缘膜部分地除去后的无机绝缘膜的缘部而抑制引绕布线的断线所必需的膜,但为价格比较高的材料,将平坦化膜仅配置在折弯部的制造成本变高,所以有改善的余地。
[0006]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在折弯部的附近,无机绝缘膜的缘部所引起的引绕布线的断线。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树脂基板层;薄膜晶体管层,其设置在所述树脂基板层上,依次层叠有无机绝缘膜、布线层以及平坦化膜;以及发光元件层,其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上,与构成显示区域的多个子像素对应地依次层叠多个第一电极、多个发光功能层以及共用的第二电极;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周围设置有边框区域,在所述边框区域的端部设置有端子部,在所述显示区域以及所述端子部之间,以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折弯部,在所述无机绝缘膜上,在所述折弯部处,以沿该折弯部延伸的方向延伸且使所述树脂基板层的表面露出的方式设置有狭缝,在所述折弯部,以
填充所述狭缝的方式设置有所述平坦化膜,在所述折弯部以及所述折弯部的两侧部,以在与所述折弯部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引绕布线,所述多个引绕布线中的至少一个具备:显示侧布线部,其设置在所述无机绝缘膜的所述显示区域侧的一个缘部上,由与所述布线层相同的材料形成在同一层;端子侧布线部,其设置在所述无机绝缘膜的所述端子部侧的另一个缘部上,由与所述布线层相同的材料形成在同一层;以及中间布线部,其经由形成在所述平坦化膜上的第一接触孔和第二接触孔分别与所述显示侧布线部和所述端子侧布线部电连接。专利技术效果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折弯部的附近,能够抑制无机绝缘膜的缘部所引起的引绕布线的断线。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
‑
III线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剖视图。图4是构成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薄膜TFT层的等效电路图。图5是示出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有机EL层的剖视图。图6是沿着图1中的VI
‑
VI线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7是沿着图1中的VII
‑
VII线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边框区域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剖面图,是相当于图3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边框区域的剖面图,是相当于图7的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边框区域的剖面图,是相当于图7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下面的各实施方式。
[0011]《第一实施方式》图1至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此外,作为具备有发光元件层的显示装置,在以下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具备有机EL元件层的有机EL显示装置。在此,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50a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另外,图2是有机EL显示装置50a的显示区域D的俯视图。另外,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
‑
III线的有机EL显示装置50a的显示区域D的剖视图。另外,图4是构成有机EL显示装置50a的薄膜TFT层30的等效电路图。此外,图5是构成有机EL显示装置50a的有机EL层33的剖视图。此外,图6是沿着图1中的VI
‑
VI线的有机EL显示装置50a的剖视图。此外,图7是沿着图1中的IX-IX线的有机EL显示
装置50a的边框区域F的剖视图。
[0012]如图1所示,有机EL显示装置50a包括例如设置为矩形状并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区域D、设置在显示区域D周围并设置为框状的边框区域F。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矩形状的显示区域D,但该矩形状还包括例如边为圆弧状的形状、角部为圆弧状的形状、边的一部分有切口的形状等大致矩形状。
[0013]如图2所示,在显示区域D中,多个子像素P呈矩阵状排列。另外,在显示区域D中,如图2所示,例如设置为具有用于进行红色的显示的红色发光区域Er的子像素P、具有用于进行绿色的显示的绿色发光区域Eg的子像素P以及具有用于进行蓝色的显示的蓝色发光区域Eb的子像素P彼此相邻。另外,在显示区域D中,例如由具有红色发光区域Er、绿色发光区域Eg及蓝色发光区域Eb的相邻的三个子像素P构成一个像素。
[0014]在边框区域F的图1中下端部,端子部T设置成在一个方向(图中的X方向)上延伸。此外,如图1所示,在边框区域F中,在显示区域D和端子部T之间,以沿一个方向(图中的X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例如能够以图中的X方向为折弯的轴折弯180
°
(U字状)的折弯部B。另外,在边框区域F中,如图1及图6所示,在后述的第一平坦化膜19a和第二平坦化膜21a中,在俯视下呈大致C状的沟槽G以贯穿第一平坦化膜19a和第二平坦化膜21a的方式设置。在此,如图1所示,沟槽G以俯视时端子部T侧开口的方式形成为大致C字状。
[0015]如图3所示,有机EL显示装置50a包括:树脂基板层10;设置在树脂基板层10上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以下也称为“TFT”)层30;设置在TFT层30上作为发光元件层的有机EL元件层35;以覆盖有机EL元件层35的方式设置的密封膜40;以及设置在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树脂基板层;薄膜晶体管层,其设置在所述树脂基板层上,依次层叠有无机绝缘膜、布线层以及平坦化膜;以及发光元件层,其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上,与构成显示区域的多个子像素对应地依次层叠多个第一电极、多个发光功能层以及共用的第二电极;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周围设置有边框区域,在所述边框区域的端部设置有端子部,在所述显示区域以及所述端子部之间,以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折弯部,在所述无机绝缘膜上,在所述折弯部处,以沿该折弯部延伸的方向延伸且使所述树脂基板层的表面露出的方式设置有狭缝,在所述折弯部,以填充所述狭缝的方式设置有所述平坦化膜,在所述折弯部以及所述折弯部的两侧部,以在与所述折弯部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引绕布线,所述多个引绕布线中的至少一个具备:显示侧布线部,其设置在所述无机绝缘膜的所述显示区域侧的一个缘部上,由与所述布线层相同的材料形成在同一层;端子侧布线部,其设置在所述无机绝缘膜的所述端子部侧的另一个缘部上,由与所述布线层相同的材料形成在同一层;以及中间布线部,其经由形成在所述平坦化膜上的第一接触孔和第二接触孔分别与所述显示侧布线部和所述端子侧布线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密封膜,其以覆盖所述发光元件层的方式设置,并依次层叠有第一无机密封膜、有机密封膜及第二无机密封膜;触摸面板层,其设置在所述密封膜上,依次层叠有第一触摸布线层、层间绝缘膜、第二触摸布线层以及外涂膜,所述中间布线部具备:第一中间布线部,其设置在所述平坦化膜上,由与所述第一触摸布线层或所述第二触摸布线层相同的材料形成在同一层,并经由所述第一接触孔与所述显示侧布线部电连接;第二中间布线部,其设置在所述平坦化膜上,由与所述第一触摸布线层或所述第二触摸布线层相同的材料形成在同一层,并经由所述第二接触孔与所述端子侧布线部电连接;以及第三中间布线部,其设置在所述树脂基板层上,并由与所述布线层相同的材料形成在同一层,并经由形成在所述平坦化膜上的第三接触孔和第四接触孔与所述第一中间布线部和所述第二中间布线部分别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布线部和所述第二中间布线部分别被由与所述外涂膜相同的材料形成在同一层的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覆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所述第一保护层的所述第二保护层侧以及所述第二保护层的所述第一保护层侧由设置在所述平坦化膜上的加强树脂层覆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部达,冈崎庄治,斋田信介,市川伸治,谷山博己,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