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溶地区地热勘探洗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496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洗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岩溶地区地热勘探洗井方法,通过注塞器在步骤一到步骤十一中的使用,使该喷射洗井的方法较现有方法来说,能够进一步提升清洗效果,且对于深层的含水段井壁的清洗效果也更加良好,且通过沉降剂和复洗的操作,对前面清洗后的污垢进行加速沉降,以及对滤眼进行清洗,防止了污垢堵塞滤眼,保障了滤眼的通水率,从而使地热井的出水效果更加良好。出水效果更加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溶地区地热勘探洗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洗井
,具体涉及一种地热勘探洗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热井成井工艺包括钻井、换浆、安装井管、填砾、封闭、洗井、抽水试验、采集水样等工序,洗井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工序,在成井过程中必不可少。地热井是通过含水段采集地热资源,含水段内部设有滤管,地热介质通过滤管的滤眼进入到滤管中,上浮至地热井口,然后通过滤管与地热井井壁的环状空间下沉至底部,从而实现循环。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工作泵驱使喷射器喷射洗井

多磷酸盐洗井

压缩空气洗井的组合洗井方式,组合使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清洗井壁泥皮和部分垮塌物,但是随着地热井深度的增加,因摩擦损耗等影响,地热井深处径向所受到的喷射水压以及压缩空气的压力也就越小,从而导致地热井含水段底部的清洗效果不佳,且井壁泥皮和垮塌物受重力以及水流的影响下主要集中在含水段的下方且粘接在滤管的外侧堵塞滤管的滤孔,故而现有的洗井方法对地热井的洗井效果差。
[0004]专利技术新型内容
[0005]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岩溶地区地热勘探洗井方法,以解决现有洗井方法对地热井洗井效果差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岩溶地区地热勘探洗井方法,其特征在于:
[0007]步骤一、注塞器的选择,根据当前地热井内的滤管内径选择注塞器;
[0008]步骤二、洗井工具的组装,将喷射器、钻铤、注塞器和钻杆自下而上依次拼接;
[0009]步骤三、洗井工具下井,将洗井工具放入地热井的滤管内并匀速下沉,下沉至距滤管顶部H1;
[0010]步骤四、地热井的清洗,通过喷射器喷出洗井介质,并且使喷射器匀速下沉至含水段底部后,控制喷射器匀速上升且继续喷射洗井介质至到达H1处,然后停止喷射洗井介质;
[0011]步骤五、取出洗井工具,控制洗井工具上升至地热井井口后,取出洗井工具;
[0012]步骤六、沉降污垢,向地热井中注入沉降剂,且浸泡至少24H;
[0013]步骤七、清水替浆,对地热井内的混合物使用清水进行替换至地热井井口返出清水;
[0014]步骤八、洗井工具的改装,卸下洗井工具中的注塞器以及钻铤,使喷射器与钻杆连通固定;
[0015]步骤九、复洗,再次顺序进行步骤三和步骤四;
[0016]步骤十、再次替浆,控制洗井工具上升至地热井井口后,取出洗井工具,再次进行步骤七对地热井进行清水替浆;
[0017]步骤十一、收尾,将洗井工具拆分收纳至指定位置,然后进行后续的成井工序。
[0018]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
[0019]1.因注塞器需根据滤管的内部管径做选择,故而使注塞器与滤管管壁之间的间隙足够小时,从洗井工具中喷射出的洗井介质喷射于相对密闭狭小的空间内后,因减小了间隙处的压力泄漏,导致间隙内的洗井介质仍具有较大的压力,故而当该间隙内的洗井介质通过滤管的滤眼进入到环状空间内后,仍能具有较大的冲刷力,从而对包裹滤管的垮塌物进行冲刷,且因垮塌物包裹滤管的影响,洗井介质在地热井井壁与垮塌物之间循环冲刷,提升了冲刷效果,注塞器的设置减小了喷射洗井时洗井介质冲刷速度的损失,提升了冲刷效果,从而使洗井工具在地热井较深处仍能喷射处高压的洗井介质,从而使地热井较深处的垮塌物仍能被冲刷掉。
[0020]2.洗井工具下井后通过洗井工具将洗井介质实时喷射于地热井含水段的各个深度,且洗井介质为清水,洗井工具下沉以及上升时均在喷射洗井介质,使喷射器能够更为全面的扫过滤管,即使洗井介质能够充分的通过滤眼对环状空间内的污垢进行冲刷。
[0021]3.冲刷完毕后通过沉降剂将悬浮于含水段中的地热介质中的污垢沉降至含水段以下,从而防止污垢的再次凝结,且通过喷射器对地热井的复洗,使滤管管眼内的沉降物被冲刷出滤管,防止了污垢沉淀物堵塞滤管,提高了地热介质的出水率,从而提高了地热资源量。
[0022]4.通过步骤七和步骤十的两次替浆,使地热介质中的悬浮物被充分排出,从而使悬浮物在后续不会沉降堵塞滤眼以及附着在滤管外侧,保障了地热介质在滤管中的交换效率。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注塞器开设有注塞孔,注塞器上还开设有与注塞孔同轴心设置的放置槽,放置槽内转动连接有转筒,钻杆底部螺纹连接于转筒内且与注塞孔连通。
[0024]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因注塞器与转筒螺纹连接,故而钻杆可与注塞器拆卸,且转筒与注塞器转动连接,故而注塞器能够相对于钻杆转动,喷射器在喷射洗井介质时,由于上下的压力差,能够不规则的带动注塞器转动,从而使喷射器喷射出的洗井介质具有更高的剪切力。
[002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注塞器的底部周向均布有若干转动装置,转动装置包括连杆和自转叶片,连杆固定于注塞器底部,自转叶片固定于连杆底部。
[0026]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通过连杆与自转叶片的设置,当注塞器沿滤管匀速下沉和上升时,喷射器喷射出的洗井介质加大了下方的水压,从而使水流有上浮的趋势,故而水流通过注塞器底部时,能够压迫自转叶片像风车一样带动注塞器有规律的旋转,从而使注塞器带动喷射器转动,转动的喷射器喷射出的洗井介质具有更高的冲刷剪切力,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洗井效果,使地热井洗井的更为彻底。
[002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钻铤为2

4根,且钻铤相互串接连通,顶部的钻铤与注塞器底部固定,且钻铤与注塞孔连通,底部的钻铤与喷射器固定且连通。
[0028]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2

4根钻铤的设置能够加大洗井工具的重量,使洗井工具带有注塞器时仍能顺利下沉,且不影响后续的上升,且通过钻铤连通注塞器以及喷射器。
[002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九中,步骤四至少重复进行三次。
[0030]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步骤九中通过多次进行步骤四,使喷射器能够对滤管内的沉淀物进行充分冲刷,使被步骤三以及步骤四冲刷后在步骤六沉降的沉淀物被冲刷出滤管内,防止了滤管被沉淀物的堵塞,保障了地热介质进入滤管内部的流通性。
[003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喷射器的内截面面积小于或等于钻杆内截面面积,喷射器下端的喷射孔孔径为5

7mm,且所有喷射孔面积之和小于喷射器的内截面面积。
[0032]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因喷射器的内截面小于或等于钻杆的内截面面积,故而在工作泵施加的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洗井介质从钻杆流入喷射器时属于等压或者加压,从而提高洗井介质的喷射速度以及喷射压力,且所有喷射孔的总面积小于钻杆的内截面面积,从而再一次增压,提高从喷射器内喷射出的洗井介质的速度,提高洗井效果。
[003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喷射孔的数量为90

110个。
[0034]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工作泵施加的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喷射孔的数量决定了洗井介质的冲刷速度,且在洗井介质的冲刷效果不会受到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溶地区地热勘探洗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注塞器的选择,根据当前地热井内的滤管内径选择注塞器;步骤二、洗井工具的组装,将喷射器、钻铤、注塞器和钻杆自下而上依次拼接;步骤三、洗井工具下井,将洗井工具放入地热井的滤管内并匀速下沉,下沉至距滤管顶部H1;步骤四、地热井的清洗,通过喷射器喷出洗井介质,并且使喷射器匀速下沉至含水段底部后,控制喷射器匀速上升且继续喷射洗井介质至到达H1处,然后停止喷射洗井介质;步骤五、取出洗井工具,控制洗井工具上升至地热井井口后,取出洗井工具;步骤六、沉降污垢,向地热井中注入沉降剂,且浸泡至少24H;步骤七、清水替浆,对地热井内的混合物使用清水进行替换至地热井井口返出清水;步骤八、洗井工具的改装,卸下洗井工具中的注塞器以及钻铤,使喷射器与钻杆连通固定;步骤九、复洗,再次顺序进行步骤三和步骤四;步骤十、再次替浆,控制洗井工具上升至地热井井口后,取出洗井工具,再次进行步骤七对地热井进行清水替浆;步骤十一、收尾,将洗井工具拆分收纳至指定位置,然后进行后续的成井工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地区地热勘探洗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塞器开设有注塞孔,注塞器上还开设有与注塞孔同轴心设置的放置槽,放置槽内转动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明江陈刚胡署月高峰穆照猛王元坤邵颂友李强方尚武易世友叶春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