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水流污染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444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河水污染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水流污染监测装置,包括监测筒,所述监测筒的下端为开口状,监测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红外光光线发射器和红外光光线接收器,监测筒的内部还设置有数据处理器,所述数据处理器与红外光光线接收器电性连接,所述监测筒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对监测筒的内壁进行清洁的清洁机构,清洁机构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改变清洁机构浮力的气囊,气囊上连接有第一气管,本装置使用时,通过红外光光线发射器、红外光光线接收器以及数据处理器相配合,对河道的浊度进行监测,且监测筒内设置有清洁结构,通过清洁结构对监测筒的内壁进行清洁,避免杂物沉积在监测筒的内壁上,保证监测操作的顺利进行。行。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水流污染监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水污染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水流污染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环境保护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为了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如何在发展工业的同时,降低甚至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成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当今社会人民生存的基础,然而近年来,河流污染较为严重,河流污染治理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0003]浊度是河水重要的监测指标,浊度是指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水中的悬浮物一般是泥土、砂粒、微细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浮游生物、微生物和胶体物质等。水的浊度不仅与水中悬浮物质的含量有关,而且与它们的大小、形状及折射系数等有关。
[0004]现有的河水浊度监测装置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对于浊度较高的河道,监测装置上容易附着沉积物,影响监测装置的精度,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河道水流污染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河道水流污染监测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河道水流污染监测装置,包括监测筒,所述监测筒的下端为开口状,监测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红外光光线发射器和红外光光线接收器,监测筒的内部还设置有数据处理器,所述数据处理器与红外光光线接收器电性连接,所述监测筒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对监测筒的内壁进行清洁的清洁机构,清洁机构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改变清洁机构浮力的气囊,气囊上连接有第一气管,所述监测筒的下方还设置有用于对清洁机构进行限位的限位杆。
[0008]优选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气囊固定安装在壳体内壁的顶端,当气囊充满气后能够带动清洁机构上浮,所述壳体上端的边缘处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弹性板,所述固定环的侧壁上设置有软垫,清洁机构在竖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时,通过软垫对监测筒的内壁进行清洁。
[0009]优选的,所述监测筒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竖直设置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下端与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向上凸起,且限位块与弹性板相适配。
[0011]优选的,所述监测筒的上端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上安装有过滤网,软垫与监测筒的内壁密封连接,设置过滤网,使得清洁机构下移时,河水被过滤网过滤,使得监测筒内保持洁净,即清洁机构的上方不会存在颗粒物,清洁机构每次清洁监测筒时,均是自上
而下的将污染物推出监测筒,保证监测筒内保持洁净,且壳体处于最低位置时,软垫302仍然与监测筒2保持接触,防止监测装置在待机状态下,杂物从监测筒下方进入监测筒的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监测筒内壁的顶端安装有竖向设置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至少设置有两个,通过导向杆对固定环进行导向,导向杆与固定环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导向杆的下端与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监测筒内壁的顶端安装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套设在导向杆的外侧,当壳体向上移动时,通过缓冲垫对壳体起到缓冲作用。
[0013]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导向板和水平设置的第二导向板,通过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相配合,在进水口和壳体底板的弹性板之间形成进水通道,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设置的目的是,当气囊膨胀时,气囊不会将进水口堵住,保证壳体内部与监测筒内保持连通。
[0014]优选的,还包括浮块,所述浮块的内部安装有储气罐,和气泵,所述气泵的出口端与储气罐相连接,所述储气罐通过第一气管与气囊相连接,所述第一气管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气泵的进口端连接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的上端延伸至浮块的上方。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气管的上端安装有防水罩,所述防水罩的进气口开口向下设置。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装置使用时,通过红外光光线发射器、红外光光线接收器以及数据处理器相配合,对河道的浊度进行监测,且监测筒内设置有清洁结构,通过清洁结构对监测筒的内壁进行清洁,避免杂物沉积在监测筒的内壁上,保证监测操作的顺利进行。
[0018]2、本装置的清洁结构中,设置有壳体,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气囊,监测河道水流浊度时,气囊处于充满气的状态,此时壳体的上端与缓冲垫接触,浊度读数完毕后,将气囊内的气快速排出,固定环向下运动,固定环运动的同时,软垫将监测筒的内壁刮净,避免杂物沉积在监测筒的内壁,且壳体下移后,监测筒内通过通槽注入水流,水流经过过滤网过滤后保持洁净,保证监测装置在待机状态下,监测筒内处于洁净的状态。
[0019]3、本装置的清洁结构中,设置有弹性板,当壳体快速下移并与限位块撞击后,弹性板向内凹陷,通过弹性板的形变对壳体进行缓冲,需要进行下次浊度检测时,通过储气罐向气囊充气,气囊将弹性板撑开前,壳体无法上浮,随着气囊的压力继续增大,气囊将弹性板推成外凸状,同时气囊迅速膨胀,在弹性板弹力以及气囊浮力的共同作用下,壳体迅速上移,通槽处水流速度快,能够将过滤网冲洗干净,便于装置的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河道水流污染监测装置的主剖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河道水流污染监测装置的监测筒的主剖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河道水流污染监测装置的弹性板与限位块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河道水流污染监测装置的监测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浮块、2监测筒、3清洁机构、4安装架、5限位杆、6限位块、7储气罐、8气泵、9第二气管、21筒体、22红外光光线发射器、23红外光光线接收器、24过滤网、25缓冲垫、301固定环、302软垫、303壳体、304弹性板、305导向杆、306气囊、307第一气管、308进水口、309第
一导向板、310第二导向板、91防水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参照图1

4,一种河道水流污染监测装置,包括监测筒2,所述监测筒2的下端为开口状,监测筒2的内壁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红外光光线发射器22和红外光光线接收器23,监测筒2的内部还设置有数据处理器,所述数据处理器与红外光光线接收器23电性连接,所述监测筒2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对监测筒2的内壁进行清洁的清洁机构3,清洁机构3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改变清洁机构3浮力的气囊306,气囊306上连接有第一气管307,所述监测筒2的下方还设置有用于对清洁机构3进行限位的限位杆5。
[0027]所述清洁机构3包括固定环301,所述固定环30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壳体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水流污染监测装置,包括监测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筒(2)的下端为开口状,监测筒(2)的内壁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红外光光线发射器(22)和红外光光线接收器(23),监测筒(2)的内部还设置有数据处理器,所述数据处理器与红外光光线接收器(23)电性连接,所述监测筒(2)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对监测筒(2)的内壁进行清洁的清洁机构(3),清洁机构(3)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改变清洁机构(3)浮力的气囊(306),气囊(306)上连接有第一气管(307),所述监测筒(2)的下方还设置有用于对清洁机构(3)进行限位的限位杆(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水流污染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构(3)包括固定环(301),所述固定环(30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壳体(303),所述气囊(306)固定安装在壳体(303)内壁的顶端,当气囊(306)充满气后能够带动清洁机构(3)上浮,所述壳体(303)上端的边缘处设置有进水口(308),所述壳体(303)的下端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弹性板(304),所述固定环(301)的侧壁上设置有软垫(302),清洁机构(3)在竖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时,通过软垫(302)对监测筒(2)的内壁进行清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水流污染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筒(2)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竖直设置的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的下端与所述限位杆(5)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水流污染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5)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块(6),所述限位块(6)向上凸起,且限位块(6)与弹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敏郭文恩毛祥华郭恩光杨凤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海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