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4422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2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其中,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包括前摄孔;第一传感器,设于本体,用于感测环境光的光强度;第二传感器,设于本体内,包括接收面,接收面与前摄孔相对设置;驱动件,设于本体,能够相对本体运动;透光部,设于驱动件;其中,驱动件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驱动件处于第一姿态时,透光部位于前摄孔和接收面之间,环境光通过透光部入射至接收面,第二传感器通过感测环境光在接收面上的入射位置确定环境光的入射角度;驱动件处于第二姿态时,透光部与前摄孔错开;控制器,设于本体,用于根据光强度和入射角度调整电子设备的显示亮度。整电子设备的显示亮度。整电子设备的显示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通过检测设备前侧的环境光的光强度调节显示屏的亮度,以降低环境亮度对用户的影响。但检测结构的视场角度有限,在检测结构背光时,所检测到的光强度较低,但此时用户肉眼感受到的亮度较高,导致显示屏自动亮度失调,用户无法看清显示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至少解决检测结构背光时无法准确检测出环境光强度对用户的影响,显示屏亮度自动调节功能失效的问题之一。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包括前摄孔;第一传感器,设于本体,用于感测环境光的光强度;第二传感器,设于本体内,包括接收面,接收面与前摄孔相对设置;驱动件,设于本体,能够相对本体运动;透光部,设于驱动件;其中,驱动件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驱动件处于第一姿态时,透光部位于前摄孔和接收面之间,环境光通过透光部入射至接收面,第二传感器通过感测环境光在接收面上的入射位置确定环境光的入射角度;驱动件处于第二姿态时,透光部与前摄孔错开;控制器,设于本体,用于根据光强度和入射角度调整电子设备的显示亮度。
[0006]本申请配合第一传感器设置了第二传感器、驱动件和透光部,当驱动件处于第一姿态时,透光部驻停在前摄孔和接收面之间,透光部能够对环境光源所发出的环境光线进行筛选或处理,使部分环境光线通过透光部入射至第二传感器的接收面,以被第二传感器捕获。第二传感器在接收到经透光部传递来的环境光线后,根据环境光线在接收面上的入射位置,确定该环境光线在透光部上的入射角度,以将其作为当前环境光的入射角度。
[0007]在此基础上,控制器根据第二传感器所感测出的入射角度对第一传感器所感测到的光强度进行补强。当入射角度较小时,说明环境光源在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前方,处于面光状态,而用户肉眼处于背光状态,此时用户肉眼受环境光的影响较小,且第一传感器所感测到的光强度较为准确,衰减偏差较小,随即对光强度进行小幅度补强,以小幅度增强电子设备的显示亮度。当入射角度较大时,说明环境光源偏出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的前侧,极有可能处于背光状态,此时用户肉眼处于面光状态,用户肉眼所感受到的环境光强度较高,且第一传感器所感测到的环境光强度较小,随即对光强度进行大幅度补强,以大幅度增强电子设备的显示亮度,使用户肉眼可以在面光状态下清晰地观察到显示出的信息。
[0008]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二传感器,使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第二传感器所感测出的入射角度对第一传感器所感测出的光强度进行修正,以确保修正后的光强度能够准确反映当前环境光对用户肉眼的影响,从而使电子设备可以根据修正后的光强度将显示亮度调节至满足用户观察需求的亮度区间内。进而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检测结构视场角度有限,用户无法在检测结构背光状态下看清显示屏的技术问题。实现优化电子设备结构,提升电子设备智能化程度和实用性,为用户观察屏幕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0009]同时,驱动件由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时,透光部与前摄孔错开,第二传感器即可通过前摄孔拍摄外部图像,从而借助驱动件和透光部实现第二传感器的复用,使第二传感器能够同时满足入射角检测需求和图像获取需求,进而实现降低电子设备结构复杂度的技术效果。
[0010]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环境光的光强度和环境光的入射角度;根据光强度和入射角度调整电子设备的显示亮度。
[0011]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获取环境光的光强度和环境光的入射角度;调整模块,根据光强度和入射角度调整电子设备的显示亮度。
[0012]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0013]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0014]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5]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6]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7]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8]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19]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0020]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0021]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0022]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0023]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0024]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数据线条图;
[0025]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0026]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0027]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0028]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00电子设备,110本体,112前摄孔,120第一传感器,132第二传感器,1322接收面,134透光部,1342圆锥形透镜,1344三棱镜,1346光栅,1348通孔,140驱动件,150拍摄镜头,160显示屏幕,17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2]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3]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包括前摄孔;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本体,用于感测环境光的光强度;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本体内,包括接收面,所述接收面与所述前摄孔相对设置;驱动件,设于所述本体,能够相对所述本体运动;透光部,设于所述驱动件;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所述驱动件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前摄孔和所述接收面之间,所述环境光通过所述透光部入射至所述接收面,所述第二传感器通过感测所述环境光在所述接收面上的入射位置确定所述环境光的入射角度;所述驱动件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透光部与所述前摄孔错开;控制器,设于所述本体,用于根据所述光强度和所述入射角度调整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亮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为圆锥形透镜,所述圆锥形透镜的尖端与所述接收面上的第一基准点相对设置;所述圆锥形透镜用于将所述入射光线转化为第一折射光线,所述第二传感器根据所述第一折射光线的入射点和所述基准点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入射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为三棱镜,所述三棱镜的其中一条棱与所述接收面上的基准线相对设置;所述三棱镜用于将所述入射光线转化为第二折射光线,所述第二传感器根据所述第二折射光线的入射点和所述基准线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入射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为光栅,所述光栅包括通孔,所述通孔的中心与所述接收面上的第二基准点相对设置;透过所述通孔的所述入射光线在所述接收面上成像,所述第二传感器根据所述成像的中心点和所述第二基准点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入射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拍摄镜头,设于所述驱动件;其中,所述驱动件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拍摄镜头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