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充电电路及充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充电电路及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充电装置基于应急、多个储能单元同时充电或者满足具备不同种类充电口的需要,一般都设置有多个相同种类或者不同种类的充电口。为了保障基本的充电功率,各个充电口的充电电路之间相互独立,每个充电口的输出功率也是固定不变。但是一般充电装置的多个充电口同时使用的时间比较少,导致大部分时间充电电路都处于闲置状态,这样就造成了资源浪费,充电装置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充电电路及充电装置,解决充电电路闲置问题,使充电装置得到充分利用。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智能充电电路,包括第一直流电源、第二直流电源、功率分配单元、第一控制单元、输出端口C1和输出端口C2;所述功率分配单元设有输入端V1和V2;所述第一直流电源与所述输入端V1连接,所述第二直流电源与所述输入端V2连接,以分别向所述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流电源、第二直流电源、功率分配单元、第一控制单元、输出端口C1和输出端口C2;所述功率分配单元设有输入端V1和V2;所述第一直流电源与所述输入端V1连接,所述第二直流电源与所述输入端V2连接,以分别向所述功率分配单元输入直流电源;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功率分配单元连接,以控制功率分配单元进行功率分配;所述功率分配单元设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端口C1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端口C2连接,以按分配的功率输出充电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分配单元包括MOS管Q5、MOS管Q6、MOS管Q7和MOS管Q8;所述MOS管Q5的漏极与所述MOS管Q6的漏极连接,并作为功率分配单元的输入端V1;所述MOS管Q6的源极作为功率分配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MOS管Q5的源极与所述MOS管Q7的源极连接;所述MOS管Q7的漏极与所述MOS管Q8的漏极连接,并作为功率分配单元的输入端V2;所述MOS管Q8的源极作为功率分配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MOS管Q5的栅极、MOS管Q6的栅极、MOS管Q7的栅极和MOS管Q8的栅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口C1和C2中分别设有Vbus端、CC1端、CC2端和GND端;所述输出端口C1的Vbus端与所述功率分配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端口C2的Vbus端与所述功率分配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控制一支路、检测一支路和检测二支路;所述检测一支路与所述输出端口C1连接,以检测输出端口C1的工作状态和电流;所述检测二支路与所述输出端口C2连接,以检测输出端口C2的工作状态和电流;所述控制一支路分别与所述功率分配单元、检测一支路和检测二支路连接,以根据输出端口C1和输出端口C2的工作状态来控制功率分配单元分配输出功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一支路包括处理器U3、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19、MOS管Q11、电阻R8、电阻R11和电阻R27;所述处理器U3分别与所述检测一支路、检测二支路连接,以采集输出端口C1、C2的工作状态和电流;所述电阻R41的第一端与MOS管Q5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42的第一端与MOS管Q6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43的第一端与MOS管Q7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Q11的源极与所述电阻R19的第一端连接后接地,栅极与电阻R19的第二端连接,漏极与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电阻R2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7的第一端与所述MOS管Q8的栅极连接;所述处理器U3分别与MOS管Q11的栅极、电阻R41的第二端、电阻R42的第二端和电阻R43的第二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一支路包括电阻R31、电阻R33、二极管D10、二极管D9、电阻R44、电阻R47、电阻R45和电容C31;所述电阻R31的第一端与所述处理器U3连接,第二端与输出端口C1的CC1端、二极管D10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3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智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物亦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