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427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系统,属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融合系统包括: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地面移动通信系统、融合通信平台和融合应用终端;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间通过融合通信平台相连,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地面移动通信系统通过用户空中接口信号服务与各类融合应用终端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北斗短报文系统和地面移动通信网路之间的融合,实现北斗卫星短报文网络与地面移动网络的区域泛在接入、为用户提供星地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北斗区域民用短报文系统(RSMC)应用领域的拓展,利用民用手机实现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尤其是用于应急救援、应急通信等领域,已成为北斗区域短报文通信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0003]北斗短报文系统属于卫星通信的一种,系统成熟度高,并支持定位报告能力,适用于跨区域、高空域、航海等缺少地面通信系统覆盖的领域使用。地面移动通信目前拥有最多的用户数,但地面移动通信在信息交互的空间深度和广度上存在不足,难以覆盖包括高空、远洋、沙漠、无人区等特殊地理空间。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互联网融合,可增加时空数据的连接性、覆盖性,受益于北斗短报文全球覆盖特性,其在覆盖上不受地域限制,因此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移动通信覆盖不足,两者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0004]传统的北斗短报文系统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相互隔离,难以实现融合应用,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北斗短报文系统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融合应用系统,包含一号双网和一卡双模两种融合方法及应用。两种融合模式通过对北斗短报文网络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系统拓扑融合,构建基于北斗短报文的天地一体化连接,实现北斗卫星短报文网络与地面移动网络的区域泛在接入、为用户提供星地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实现“有地用地,无地用天”的公众服务融合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系统,以解决传统的北斗短报文系统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相互隔离,难以实现融合应用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系统,该融合系统包括: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地面移动通信系统、融合通信平台和融合应用终端;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间通过融合通信平台相连,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地面移动通信系统通过用户空中接口信号服务与各类融合应用终端相连;
[0009]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包括:空间的卫星系统、地面的运控系统,服务中心和北斗短报文终端;
[0010]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通信核心网、移动通信接入网,以及各类移动通信终端;
[0011]融合通信平台:用于用户认证鉴权、业务运营管理、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和北斗短报文平台服务接入访问,具备与北斗服务平台和移动通信系统对接传送接口及相应分析功
能,实现了网络架构互补、空口体制互融、核心网元互通的系统级融合;
[0012]融合应用终端:包括物联网融合应用终端与大众手机短报文终端,其中物联网融合应用终端采用一卡双模的用户业务模式,在融合终端中,同时集成了北斗短报文通信模组和地面移动网络通信模组,并在应用层设计了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网络的融合使用方式,实现了北斗短报文网络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融合应用模式;大众手机短报文终端通过对现有消费类手机终端的软硬件改造,实现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网络的公众融合应用。
[0013]进一步地,该系统包括一号双网与一卡双模的两种融合模式。
[0014]进一步地,该一号双网融合模式面向公众应急救援服务领域,包括通信编码融合、协议处理融合、服务模式融合以及终端融合。
[0015]进一步地,通信编码融合包括:采用Polar编码技术实现了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体化信道编码。
[0016]进一步地,协议处理融合包括:北斗短报文数据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间的数据传输采用了分层封装的融合协议,实现了北斗短报文和地面移动网络的互联互通。
[0017]进一步地,服务模式融合包括:基于用户融合码号的一号双网机制,用户融合码号将北斗短报文的用户号码和公众手机的用户号码合二为一,通过复用用户已有地面网络码号实现了公众手机在北斗短报文网络下的接入与报文收发服务。
[0018]进一步地,终端融合包括:通过对现有消费类手机终端的软硬件改造,其中硬件改造包括集成专用北斗短报文处理芯片和射频天线的适配,软件改造包括在现有手机软件中增加相关驱动模块、业务处理模块、接口调用模块和应用APP。
[0019]进一步地,一卡双模融合模式面向专用服务领域,包括业务处理融合、服务模式融合、和终端融合。
[0020]进一步地,业务处理融合包括:一卡双模业务用于北斗专用短报文终端和北斗物联网终端,通过北斗民用服务平台的高速大容量数据业务实现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模式为:在现有物联网卡上集成短报文入网身份鉴权机制,以“单卡”的方式提供物联网与北斗短报文的双网按需连接的通信服务;一卡双模的业务包括:位置报告、短报文通信和应急搜救。
[0021]进一步地,服务模式融合包括:一卡双模终端依据短报文通信和地面移动通信物联网服务网络情况,当用户处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覆盖区域时,通过地面移动网络将短报文数据发往其他一卡双模终端或服务平台;当用户处于无地面移动通信系统覆盖区域时,通过北斗短报文系统将数据发往目的终端或服务平台;终端融合包括:在一卡双模融合终端中,集成了北斗短报文通信模组和地面移动网络通信模组,并在应用层设计了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网络的一卡双模使用方式,将北斗短报文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作为2个不同应用写入一张卡中,同时终端中集成两种应用的底层通信模组,通过融合终端中的处理器调用两种不同应用,实现北斗短报文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应用。
[0022](三)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系统,采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系统,能够解决传统的北斗短报文系统和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直接相互隔离、无法融合应用的问题,实现北斗短报文系统和地面移动通信网路之间的融合,实现北斗卫星短报文网络与地
面移动网络的区域泛在接入、为用户提供星地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网络的融合系统拓扑结构;
[0025]图2为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网络的一号双网融合方法;
[0026]图3为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网络的一卡双模融合方法;
[0027]图4为北斗短报文和地面移动网络的互联互通示意图;
[0028]图5为消费类手机终端的软硬件改造示意图;
[0029]图6为一卡双模融合终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1]本专利技术属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系统,其可运用在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设计与建设中。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系统和一号双网与一卡双模的两种融合模式及应用,实现了北斗卫星短报文与地面移动网络间的星地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融合系统包括: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地面移动通信系统、融合通信平台和融合应用终端;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间通过融合通信平台相连,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地面移动通信系统通过用户空中接口信号服务与各类融合应用终端相连;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包括:空间的卫星系统、地面的运控系统,服务中心和北斗短报文终端;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通信核心网、移动通信接入网,以及各类移动通信终端;融合通信平台:用于用户认证鉴权、业务运营管理、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和北斗短报文平台服务接入访问,具备与北斗服务平台和移动通信系统对接传送接口及相应分析功能,实现了网络架构互补、空口体制互融、核心网元互通的系统级融合;融合应用终端:包括物联网融合应用终端与大众手机短报文终端,其中物联网融合应用终端采用一卡双模的用户业务模式,在融合终端中,同时集成了北斗短报文通信模组和地面移动网络通信模组,并在应用层设计了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网络的融合使用方式,实现了北斗短报文网络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融合应用模式;大众手机短报文终端通过对现有消费类手机终端的软硬件改造,实现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网络的公众融合应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号双网与一卡双模的两种融合模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一号双网融合模式面向公众应急救援服务领域,包括通信编码融合、协议处理融合、服务模式融合以及终端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通信编码融合包括:采用Polar编码技术实现了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体化信道编码。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北斗短报文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协议处理融合包括:北斗短报文数据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间的数据传输采用了分层封装的融合协议,实现了北斗短报文和地面移动网络的互联互通。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北斗短报文与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益胡江
申请(专利权)人:北斗应用发展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