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触电维修结构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414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触电维修结构及电池包,包括:结构本体,设置有低压控制回路、主回路和继电器;维修盖,安装于结构本体上;导通开关,串联于低压控制回路中;所述导通开关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和插座分别装配于结构本体与维修盖上,所述插头和插座插接导通时,所述低压控制回路导通,所述继电器通电吸合使主回路导通;所述插头和插座断开时,所述低压控制回路断开,所述继电器断开使主回路断电。可解决维修人员的触电问题,拔掉MSD插头前,随着维修盖的拆卸,低压控制回路断电,从而控制继电器断开,使电池包主回路断电,因此在拔MSD插头时,电池包内部铜排等带电零部件属于断电状态,避免了触电问题。避免了触电问题。避免了触电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触电维修结构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包
,尤其涉及一种防触电维修结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电池包通常固定于车体内部,为了便于维修,均设置有维修口,因此无需将电池包从汽车中拆卸出来维修,直接从车底维修口处进行人工检查,找到损坏的元器件并维修。
[0003]在汽车电池包维修时,需要先把电池包与汽车断电,从而维护维修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触电的问题。但实际操作中,当维修人员拔MSD插头时,通常没有确保电池包完全断电的指示,因此存在电池包未断电或未完全断电的情况;在电池包还存在电流的情况下,当维修人员的手触碰到电池包内部的铜排等带电零件时,可能会有触电的危险,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触电维修结构及电池包。可解决维修人员的触电问题,可在拔掉MSD插头前,随着维修盖的拆卸,低压控制回路断电,从而控制继电器断开,使电池包主回路断电,因此在拔MSD插头时,电池包内部铜排等带电零部件属于断电状态,避免了触电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触电维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本体(1),所述结构本体(1)设置有低压控制回路(11)、主回路(12)和继电器(13);维修盖(2),所述维修盖(2)安装于结构本体(1)上;导通开关(3),所述导通开关(3)串联于低压控制回路(11)中;所述导通开关(3)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和插座分别装配于结构本体(1)与维修盖(2)上,所述插头和插座插接导通时,所述低压控制回路(11)导通,所述继电器(13)通电吸合使主回路(12)导通;所述插头和插座断开时,所述低压控制回路(11)断开,所述继电器(13)断开使主回路(12)断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触电维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路(12)中串联有电池模组(121)、MSD插头(122)和继电器(13);所述低压控制回路(11)中串联有BMS(111)、导通开关(3)和继电器(13),其中,所述继电器(13)中与常开触点连接的两个引脚与主回路(12)串联,所述继电器(13)的另外两个引脚与低压控制回路(11)串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触电维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插座绝缘支架(31),所述插座绝缘支架(31)具有两个容纳腔(314);两个金属端子(32),所述金属端子(32)装配于所述插座绝缘支架(31)的容纳腔(314)内;两根导线(33),所述导线(33)穿过插座绝缘支架(31)进入容纳腔(314)内与金属端子(32)连接;其中,所述金属端子(32)一端与插座绝缘支架(31)表面平齐,另一端与穿过插座绝缘支架(31)进入容纳腔(314)内的导线(3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触电维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端子(32)一端设置有插接槽(321),用于与插头插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触电维修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才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