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用护壁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397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34
本申请涉及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用护壁桩结构,其包括河道,沿所述河道的侧壁设有多个护壁桩,两相邻所述护壁桩共同连接有腰梁,所述腰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腰梁远离所述护壁桩的一侧固接有拉索,所述拉索的另一端固接在所述河道旁,所述腰梁靠近所述护壁桩的一侧可拆连接有多个垫板,所述腰梁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垫板与所述腰梁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本申请具有改善由于护壁桩和腰梁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牵拉腰梁时造成腰梁损坏问题的效果。腰梁损坏问题的效果。腰梁损坏问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治理用护壁桩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水利工程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治理用护壁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水利建设中需要对河道进行治理。河道治理亦称“河道整治”。河道治理是控制和改造河道的工程措施。在天然河流中经常发生冲刷和淤积现象,容易发生水害,妨碍水利发展。为适应除患兴利要求,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对河道进行整治,包括治导、疏浚和护岸等工程。
[0003]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由于泥土松软,为了防止河道塌陷,需要在河道中安装多个护壁桩对河道的侧壁进行支撑,再通过腰梁将护壁桩抵紧在河道侧壁上。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河道的侧壁不是完全平整的,且护壁桩施工的时候存在施工误差,导致施工后的护壁桩不完全在同一平面,腰梁难以完全抵压在护壁桩上,部分护壁桩与腰梁之间存在间隙,通过腰梁将护壁桩抵紧时,由于腰梁受到单边的拉力过大,可能导致腰梁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由于护壁桩和腰梁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牵拉腰梁时造成腰梁损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治理用护壁桩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护壁桩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河道治理用护壁桩结构,包括河道,沿所述河道的侧壁设有多个护壁桩,两相邻所述护壁桩共同连接有腰梁,所述腰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腰梁远离所述护壁桩的一侧固接有拉索,所述拉索的另一端固接在所述河道旁,所述腰梁靠近所述护壁桩的一侧可拆连接有多个垫板,所述腰梁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垫板与所述腰梁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护壁桩安装完成后,将腰梁安装在护壁桩上,使用者通过调节组件调节垫板和腰梁之间的间距,使得每个垫板都与对应的护壁桩接触,再通过拉索拉动腰梁向靠近护壁桩的方向移动,使得护壁桩与河道侧壁抵紧,实现改善由于护壁桩和腰梁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牵拉腰梁时造成腰梁损坏问题的效果。
[0009]可选的,所述垫板靠近所述护壁桩的一侧设为弧形,所述垫板的弧形部分与所述护壁桩贴合。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护壁桩贴合的弧形垫板增大了垫板与护壁桩的接触面积,使得同等压力下垫板受到的压强更小,改善了垫板局部受力过大损坏的问题。
[0011]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同时转动连接在所述垫板远离所述护壁桩的一侧和所述腰梁上的调节螺栓。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拧动调节螺栓使得调节螺栓在垫板上转动,带动垫板靠近或远离腰梁,实现调节垫板和腰梁之间的间距的效果。
[0013]可选的,所述调节螺栓的头部设为蝶形。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捏住调节螺栓的蝶形头部即可实现对调节螺栓的旋转,蝶形头部的扁平设计便于使用者对调节螺栓的拧转。
[0015]可选的,所述腰梁设有多个,每个所述腰梁连接有两个所述护壁桩,所述腰梁两端均固接有锁止板且所述腰梁两端的锁止板相互配合,所述锁止板上均开设有锁止孔,两相邻所述腰梁对应的相邻锁止板同时连接有一个锁止螺栓。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一个腰梁将两个护壁桩连接,再将两相邻腰梁的锁止板相配合,使得两个锁止板上的两个锁止孔对准,再通过锁止螺栓将两个锁止板连接,实现两相邻腰梁的连接,改善了腰梁太长导致腰梁易折的问题。
[0017]可选的,所述垫板靠近所述护壁桩的一侧固接有缓冲层。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垫板向护壁桩施力时,软质缓冲层发生形变,缓冲层给了垫板缓冲的空间,防止瞬时压力过大损坏垫板的问题。
[0019]可选的,所述垫板远离所述护壁桩的一侧与所述腰梁之间设有膨胀层,所述膨胀层处于被压缩状态。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膨胀层的存在使得调节螺栓与垫板和腰梁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且由于膨胀层处于被压缩状态,当垫板向远离腰梁的方向移动时,膨胀层膨胀使得膨胀层始终将垫板和腰梁之间的空隙填满,改善了局部应力大使得调节螺栓弯折的问题。
[0021]可选的,所述拉索靠近所述腰梁的一端与所述腰梁之间设有缓冲垫片。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垫片增大了拉索与腰梁的接触面积,使得同等压力下腰梁受到的压强更小,改善了腰梁局部受力过大损坏的问题。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使用者通过调节组件调节垫板和腰梁之间的间距,使得每个垫板都与对应的护壁桩接触,再通过拉索拉动腰梁向靠近护壁桩的方向移动,使得护壁桩与河道侧壁抵紧,实现改善由于护壁桩和腰梁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牵拉腰梁时造成腰梁损坏问题的效果;
[0025]2.使用者通过捏住调节螺栓的蝶形头部即可实现对调节螺栓的旋转,蝶形头部的扁平设计便于使用者对调节螺栓的拧转,调节螺栓在垫板上转动,带动垫板靠近或远离腰梁,实现调节垫板和腰梁之间的间距的效果;
[0026]3.缓冲垫片增大了拉索与腰梁的接触面积,使得同等压力下腰梁受到的压强更小,改善了腰梁局部受力过大损坏的问题。在垫板向护壁桩施力时,软质缓冲层发生形变,缓冲层给了垫板缓冲的空间,防止瞬时压力过大损坏垫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1、河道;2、护壁桩;3、腰梁;31、锁止板;32、锁止螺栓;33、膨胀层;34、缓冲垫片;35、加固板;36、连接板;4、拉索;51、垫板;52、调节螺栓;6、顶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河道治理用护壁桩结构。参照图1,河道治理用护壁桩结构
包括河道1,沿河道1的侧壁设有多个护壁桩2,两相邻护壁桩2的顶部共同连接有顶梁6,两相邻护壁桩2的腰部共同连接有腰梁3,腰梁3的轴向与护壁桩2的轴向相互垂直,腰梁3上开设有通孔,腰梁3远离护壁桩2的一侧固接有拉索4,河道1上设有用于牵拉拉索4的牵拉件,牵拉件可以为电机、卷扬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牵拉件为卷扬机,拉索4的另一端固接在牵拉件上。
[0032]参照图1、图2,腰梁3靠近护壁桩2的一侧可拆连接有多个垫板51,垫板51的位置和数量与护壁桩2的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腰梁3上设有用于调节垫板51与腰梁3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垫板51靠近护壁桩2的一侧设为弧形,垫板51的弧形部分与护壁桩2贴合。
[0033]当护壁桩2安装完成后,将腰梁3安装在护壁桩2上,使用者通过调节组件调节垫板51和腰梁3之间的间距,使得每个垫板51都与对应的护壁桩2接触,与护壁桩2贴合的弧形垫板51增大了垫板51与护壁桩2的接触面积,使得同等压力下垫板51受到的压强更小,改善了垫板51局部受力过大损坏的问题;再通过拉索4拉动腰梁3向靠近护壁桩2的方向移动,使得护壁桩2与河道1侧壁抵紧,实现改善由于护壁桩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治理用护壁桩结构,包括河道(1),沿所述河道(1)的侧壁设有多个护壁桩(2),两相邻所述护壁桩(2)共同连接有腰梁(3),所述腰梁(3)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腰梁(3)远离所述护壁桩(2)的一侧固接有拉索(4),所述拉索(4)的另一端固接在所述河道(1)旁,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梁(3)靠近所述护壁桩(2)的一侧可拆连接有多个垫板(51),所述腰梁(3)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垫板(51)与所述腰梁(3)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用护壁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51)靠近所述护壁桩(2)的一侧设为弧形,所述垫板(51)的弧形部分与所述护壁桩(2)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治理用护壁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同时转动连接在所述垫板(51)远离所述护壁桩(2)的一侧和所述腰梁(3)上的调节螺栓(5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治理用护壁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52)的头部设为蝶形。5.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焱林余敦罗晓虎李虎龚志勇丁刚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浩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