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泵无死角夹层保温恒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349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保温泵无死角夹层保温恒温结构,包括泵壳、中间支架、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中间支架内转动连接有泵轴,所述中间支架上安装有泵盖,所述泵轴贯穿泵盖并固定连接有叶轮,所述泵壳背离叶轮的一侧设置有泵壳夹层,并与泵壳夹层形成泵壳夹腔,所述泵盖背离叶轮的一侧设置有泵盖夹层,并与泵盖夹层形成泵盖夹腔,所述泵壳夹层与泵壳之间连接有若干支撑柱,若干所述支撑柱沿叶轮的径向对称设置,该装置解决了保温夹层覆盖存在死角,影响保温效果以及泵体外壳过热易导致烫伤的问题,提高了安全性,且保温层无死角覆盖,便于维持恒温,保温性能好。保温性能好。保温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温泵无死角夹层保温恒温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保温泵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保温泵夹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保温泵的泵体设有空心夹层,并设有进出口法兰,可用于导热油、蒸汽、热水等媒体对输送的液体和泵进行加热保温及冷却。适用于输送纯净且有一定粘度的流体,可用于输送油品如润滑油、原油等;也可以用来输送橡胶、沥青、油漆、粘合剂、染料、涂料、润滑剂、多元醇、食品、药品等不含颗粒性杂质的高粘度物料。
[0003]目前,市场上的保温泵,在泵体进水端的外侧以及泵盖后侧设置空心夹层,通过向夹层中输送高温介质达到保温的目的,但夹层存在死角,叶轮末端以及出水端没有覆盖保温层,保温效果不佳;且高温介质的热量会通过外壳散逸,影响保温效果,同时外壳过热容易烫伤操作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安全性更高,同时能够恒定保温夹层温度,保温效果更好的保温泵无死角夹层保温恒温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保温泵无死角夹层保温恒温结构,包括泵壳、中间支架、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中间支架内转动连接有泵轴,所述中间支架上安装有泵盖,所述泵轴贯穿泵盖并固定连接有叶轮,所述泵壳背离叶轮的一侧设置有泵壳夹层,并与泵壳夹层形成泵壳夹腔,所述泵盖背离叶轮的一侧设置有泵盖夹层,并与泵盖夹层形成泵盖夹腔,所述泵壳夹层与泵壳之间连接有若干支撑柱,若干所述支撑柱沿叶轮的径向对称设置。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壳夹层延伸至进水口的一端与进水口的法兰密封连接,所述泵壳夹层延伸至出水口的一端与出水口的法兰密封连接,所述泵壳夹层朝向中间支架的侧面与中间支架固定连接,并与泵壳密封连接,所述泵壳夹层朝向泵壳的表面贴合有泵壳隔热层。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盖夹层呈圆环状,所述泵盖夹层的内外环均与泵盖密封连接,所述泵盖夹层与中间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泵盖夹层朝向泵盖的表面贴合有泵盖隔热层。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壳夹层上连通有介质进口,所述泵壳与泵盖远离介质进口的一侧共同贯穿开设有夹腔通道,所述夹腔通道连通了泵壳夹腔与泵盖夹腔,所述泵盖夹层远离夹腔通道一侧连通有介质出口。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介质出口延伸出中间支架,并安装有温度计,所述温度计电连接有显示器。
[0011]本技术的优点:
[0012]1、将泵壳夹层固定在中间支架上,在进水口与进水口的法兰密封连接,在出水口
与出水口的法兰密封连接,在中间支架的安装端与泵壳密封连接,从而泵壳夹层无死角覆盖在泵壳外侧,对叶轮末端及出水口也具有保温作用,通过在介质出口设置温度计与显示器,实时显示流出保温层的高温介质的温度,方便及时调节高温介质的流量或温度以保持泵内流体恒温,提高了保温效果;
[0013]2、在泵壳夹层与泵盖夹层的内测分别增设有泵壳隔热层与泵盖隔热层,既减少了热量的散逸,又防止了外壳过热烫伤操作人员,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沿图1所示的A

A线剖面图;
[0016]图3为图1所示的B部分放大图;
[0017]图中:1、泵壳;2、叶轮;3、泵盖;4、进水口;5、出水口;6、泵轴;7、泵壳夹层;8、泵壳隔热层;9、支撑柱;10、泵壳夹腔;11、泵盖夹层;12、泵盖隔热层;13、泵盖夹腔;14、介质进口;15、介质出口;16、夹腔通道;17、温度计;18、显示器;19、中间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9]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0]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22]保温泵无死角夹层保温恒温结构,包括公知的泵壳1、中间支架19、进水口4以及出水口5,中间支架19内转动连接又泵轴6,中间支架19左侧的安装面上固定安装有泵壳1以及泵盖3,泵轴6贯穿泵盖3的中部,并固定连接有叶轮2,泵壳1的外侧设置有泵壳夹层7,泵壳夹层7完全覆盖在泵壳1的外侧,并与泵壳1之间形成泵壳夹腔10,泵壳夹层7延伸至进水口4的一端与进水口4的法兰密封连接,泵壳夹层7延伸至出水口5的一端与出水口5的法兰密封连接,泵壳夹层7朝向中间支架19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中间支架19上,并与泵壳1密封连接,泵壳夹层7与泵壳1之间对称连接有若干支撑柱9,若干支撑柱9均沿叶轮2的径向设置,减少了保温泵运行过程中泵壳1的振动,提高了保温泵的稳定性;泵壳夹层7完全覆盖了泵壳1的外侧,与泵壳1之间形成的泵壳夹腔10包裹了保温泵的进水口4、叶轮2进水端、叶轮2末端及保温泵出水口5,无死角,提高了保温性能。
[0023]泵盖3背离叶轮2的一侧设置有泵盖夹层11,泵盖夹层11呈圆环状,套接在泵轴6上,并与泵盖3之间形成泵盖夹腔13,泵盖夹层11的内外环均与泵盖3密封连接,泵盖夹层11固定在中间支架19上;泵盖夹腔13覆盖了叶轮背面,保证了泵体完全包裹在保温层内。
[0024]泵壳夹层7的内表面贴合有泵壳隔热层8,泵盖夹层11朝向泵盖3的表面贴合有泵
盖隔热层12;泵壳隔热层8以及泵盖隔热层12减少了泵壳夹腔10以及泵盖夹腔13内高温介质热量的散逸,提高了保温效果,同时使得保温泵的外壳不过热,提高了安全性。
[0025]泵壳夹层7上连通有介质进口14,本实施例中介质进口14设置在进水口4与出水口5之间,泵壳1与泵盖3上共同贯穿开设了夹腔通道16,夹腔通道16设置在距介质进口14最远处,即泵壳1与泵盖3的最下方,夹腔通道16连通了泵壳夹腔10和泵盖夹腔13,泵盖夹层11远离夹腔通道16的一端连通有介质出口15,即介质出口15设置在泵盖夹层11靠近出水口5处;用于保温的高温介质从介质进口14进入泵壳夹腔10,再由夹腔通道16流出,进入到泵盖夹腔13,最后通过介质出口15流出,介质进口14到夹腔通道16的距离与夹腔通道16到介质出口15的距离尽可能的长,使得高温介质流经的空间尽可能多,提高了保温效果。
[0026]介质出口15从泵盖夹层11向外延伸,并贯穿中间支架19,介质出口15的端口处安装有温度计17,温度计17电连接了显示器18;可以实时监测流出保温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保温泵无死角夹层保温恒温结构,包括泵壳(1)、中间支架(19)、进水口(4)以及出水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架(19)内转动连接有泵轴(6),所述中间支架(19)上安装有泵盖(3),所述泵轴(6)贯穿泵盖(3)并固定连接有叶轮(2),所述泵壳(1)背离叶轮(2)的一侧设置有泵壳夹层(7),并与泵壳夹层(7)形成泵壳夹腔(10),所述泵盖(3)背离叶轮(2)的一侧设置有泵盖夹层(11),并与泵盖夹层(11)形成泵盖夹腔(13),所述泵壳夹层(7)与泵壳(1)之间连接有若干支撑柱(9),若干所述支撑柱(9)沿叶轮(2)的径向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泵无死角夹层保温恒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夹层(7)延伸至进水口(4)的一端与进水口(4)的法兰密封连接,所述泵壳夹层(7)延伸至出水口(5)的一端与出水口(5)的法兰密封连接,所述泵壳夹层(7)朝向中间支架(19)的侧面与中间支架(19)固定连接,并与泵壳(1)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鹏易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飞翔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