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微电解反应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327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化床微电解反应塔,包括筒体、位于筒体下侧的混合筒、以及进气管和进水管,还包括分流器,分流器与进气管连通,分流器包括搅拌叶、双向喷气管和导通轴,导通轴设置在进气管的上侧,且连通进气管和双向喷气管,双向喷气管的两端喷出压力气体,以带动搅拌叶旋转,搅拌叶设置在双向喷气管上侧,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流化床微电解反应塔的结构,增设分流器,让空气通过进气管进入到混合筒后,能被双向喷气管充分的分散在混合筒中,以提升后续对于铁碳填料的冲击充分性。后续对于铁碳填料的冲击充分性。后续对于铁碳填料的冲击充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化床微电解反应塔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流化床微电解反应塔。

技术介绍

[0002]在处理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时,会采用微电解技术进行处理,过往多采用固定式铁炭床工艺进行处理,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随着使用,铁碳板结问题迟早会发生;
[0003]现有技术CN 204097156 U公开了一种流化床微电解反应塔,其在筒体下方设置混合筒,利用位于混合筒中部的进气管配合位于混合筒下方的进水管,使得混合后的气水的动能冲击设置在筒体上侧的铁碳填料,使得铁碳填料为流化态,从而避免铁碳板结的问题;
[0004]但是在使用该种装置时发现,大量气体从进气管处被送至混合筒后,并未在混合筒内均匀分散,导致气水混合物对铁碳填料的冲击并不充分,仍有着铁碳板结风险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化床微电解反应塔,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装置对于铁碳填料冲击不够充分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流化床微电解反应塔,包括筒体、位于筒体下侧的混合筒、以及进气管和进水管,还包括分流器,所述分流器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分流器包括搅拌叶、双向喷气管和导通轴,所述导通轴设置在所述进气管的上侧,且连通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双向喷气管,所述双向喷气管的两端喷出压力气体,以带动所述搅拌叶旋转,所述搅拌叶设置在所述双向喷气管上侧。
[0007]其中,所述双向喷气管具有两镜像对称设置的出气口和连接套,两所述出气口均连通所述进气管,所述连接套套设在所述导通轴上侧,且与所述导通轴转动连接。
[0008]其中,所述连接套设有与所述导通轴契合的进气口、轴承环和封闭片,所述轴承环设置在所述导通轴的外侧,且随所述出气口的出气与所述导通轴产生相对转动,所述封闭片设置在所述进气口的内侧,以封闭所述导通轴与所述进气口之间的缝隙。
[0009]其中,所述搅拌叶包括叶片及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双向喷气管的中心轴线上,所述叶片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的上侧,且随所述双向喷气管的旋转而转动。
[0010]其中,所述叶片包括两主叶及若干辅翼,两所述主叶镜像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若干所述辅翼均布在两所述主叶上侧,以配合所述主叶的旋转。
[0011]本技术的流化床微电解反应塔,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流化床微电解反应塔的结构,增设所述分流器,让空气通过所述进气管进入到所述混合筒后,能被所述双向喷气管充分的分散在所述混合筒中,以提升后续对于铁碳填料的冲击充分性。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3]图1是本技术一种流化床微电解反应塔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一种流化床微电解反应塔的第一实施例的导通轴与连接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一种流化床微电解反应塔的第二实施例的搅拌叶的结构示意图。
[0016]101

筒体、102

混合筒、103

进气管、104

进水管、105

搅拌叶、106

双向喷气管、107

导通轴、108

出气口、109

连接套、110

进气口、111

轴承环、112

封闭片、201

叶片、202

固定座、203

主叶、204

辅翼。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第一实施例:
[0019]请参阅图1~图2,图1是一种流化床微电解反应塔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流化床微电解反应塔的第一实施例的导通轴与连接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流化床微电解反应塔,包括筒体101、位于筒体101下侧的混合筒102、以及进气管103和进水管104,还包括分流器,所述分流器包括搅拌叶105、双向喷气管106和导通轴107,所述双向喷气管106具有两镜像对称设置的出气口108和连接套109,所述连接套109设有与所述导通轴107契合的进气口110、轴承环111和封闭片112,所述分流器与所述进气管103连通,所述导通轴107设置在所述进气管103的上侧,且连通所述进气管103和所述双向喷气管106,所述双向喷气管106的两端喷出压力气体,以带动所述搅拌叶105旋转,所述搅拌叶105设置在所述双向喷气管106上侧。
[002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器配合所述进气管103,所述进气管103可通过外置气泵,使得进入到所述分流器的气体具有一定压力,压力气体分别从所述双向喷气管106两侧喷出,从而产生旋转,在所述混合筒102内使得水体和气体能充分混合,也能使得气体能较为均匀的分散,从而使得气水混合物冲击铁碳填料时,能更充分的进行冲击,有效避免铁碳填料板结的情况,而两所述出气口108则配合出气,所述连接套109的设置,使得所述双向喷气管106能与所述导通轴107产生相对转动,以实现对所述混合筒102内废水及气体的搅拌,所述进气口110用以安置所述导通轴107,所述轴承环111用以使得所述连接套109能进行转动,而所述封闭片112用以封闭所述连接套109与所述导通轴107的连接处,可以理解的是,前述技术方案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气体在所述混合筒102内分散不够均匀的问题。
[0022]其中,两所述出气口108均连通所述进气管103,所述连接套109套设在所述导通轴107上侧,且与所述导通轴107转动连接。
[0023]所述出气口108通过出气,从而带动所述连接套109进行旋转,而所述连接套109则使得所述双向喷气管106能与所述导通轴107连通,并产生相对旋转。
[0024]其次,所述轴承环111设置在所述导通轴107的外侧,且随所述出气口108的出气与所述导通轴107产生相对转动,所述封闭片112设置在所述进气口110的内侧,以封闭所述导
通轴107与所述进气口110之间的缝隙。
[0025]所述轴承环111承担所述连接套109与所述导通轴107之间的相对转动,所述进气口110让所述导通轴107输入的气体能进入到所述双向喷气管106中,所述封闭片112用以提升所述双向喷气管106和所述导通轴107的连接密封性。
[0026]第二实施例
[0027]请参阅图3,图3是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流化床微电解反应塔,包括筒体、位于筒体下侧的混合筒、以及进气管和进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器,所述分流器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分流器包括搅拌叶、双向喷气管和导通轴,所述导通轴设置在所述进气管的上侧,且连通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双向喷气管,所述双向喷气管的两端喷出压力气体,以带动所述搅拌叶旋转,所述搅拌叶设置在所述双向喷气管上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微电解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喷气管具有两镜像对称设置的出气口和连接套,两所述出气口均连通所述进气管,所述连接套套设在所述导通轴上侧,且与所述导通轴转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化床微电解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绪田学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立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