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喷式高速免耕精密播种机用排种器,包括安装在播种机播种单体上的一个或多个独立工作的排种器;所述排种器外部壳体、安装在外部壳体上的控制系统、与控制系统相接的检测单元、由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的告警单元、水平安装在外部壳体底部且其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有一圈多个种窝并能在水平面上持续旋转的排种盘、种子箱、安装在种子箱内部的搅拌器、对排种盘和搅拌器进行驱动且由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的驱动机构以及清种刷。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紧凑、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能有效解决现有排种器所存在的播种机结构复杂、排种速度慢等实际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气喷式高速免耕精密 播种机用排种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国际粮食危机的加剧和土壤环境的破坏,世界各国纷纷釆 取相应措施来增加粮食产量,并逐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对于免耕播 种而言,由于其对土壤进行的作业次数少,因而具有既能减少对土壤耕层 的破坏和土壤水份的蒸发,还可缩短作业时间,减少农业投入的优点。而免耕播种机是20世纪90年代,为适应上述免耕播种这种新种植技术而出 现的一种新型机具,主要用于麦收后不翻耕或少翻耕土壤而直接进行播种 作业。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精密播种具有省种、省工、增产、提高作物品质 等显著优点,是一种先进的种植方式;秸秆、根茬粉碎还田和深松技术具 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蓄水保墒、培肥地力、消化过剩秸秆且保护环境 等特点。现如今,国内外广泛釆用免耕精密播种机,而为了进行精密播种和节 约良种,常釆用气吸式或气吹式排种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现 有气吸式或气吹式排种器还存在一下主要问题1、结构较大,传动系统 较复杂;2、排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 种气喷式高速免耕精密播种机用排种器,其结构简单、安装紧凑、设计合 理且使用操作简便,能有效解决现有排种器所存在的播种机结构复杂、排 种速度慢等实际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喷式高速免耕 精密播种机用排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播种机播种单体上的一个或多个独立工作的排种器;所述排种器包括安装在所述播种机播种单体上且底部带开口的外部 壳体、安装在外部壳体上的控制系统、与控制系统相接的检测单元、由控 制系统进行控制的告警单元、水平安装在外部壳体底部开口处且其上沿圆 周方向均匀布设有一圈多个种窝并能在水平面上持续旋转的排种盘、位于 排种盘一侧上方的种子箱、安装在种子箱内部且通过对种子箱内所盛装的 种子进行持续搅动以保证种子连续下落至排种盘的搅拌器、对排种盘和搅 拌器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以及位于排种盘上方、种子箱的外侧下方且随排种盘转动将落至排种盘的种子不断扫进空种窝的清种刷;所述种窝为内部 能容纳一粒种子的种窝且其底部设置有防止种子由于自重、碰撞或震荡原 因而自由下落的弹性托片;所述种子箱固定安装在外部壳体上;所述驱动 机构由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对牵引所述播种机前进的拖拉机的前进速度进行 实时检测的速度传感器,以及对喷种种窝和所述喷种种窝的前一个或两个 种窝内是否缺种同时进行检测的缺种检测传感器;所述缺种检测传感器的 数量为两个或三个;所述控制系统为根据速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的拖拉机前进速度,相应对 驱动机构进行控制并使得排种盘的转速与所述拖拉机前进速度和所述气 体喷种装置的喷种速度相匹配;以及根据缺种检测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缺种 信号,相应通过控制驱动机构使得排种盘快速旋转至下一种窝或控制告警 单元进行告警的综合控制系统。所述种子箱底部的出种口与旋转至其下方的种窝正对。所述排种盘为圆形转盘。所述种子箱底部的出种口外部周侧与排种盘之间设置有挡种板,所述 挡种板的顶部固定在所述出种口外侧。所述清种刷安装在外部壳体或种子箱上,且其位于所述挡种板内部。 所述驱动机构为安装在外部壳体上的驱动电机或驱动马达。 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为竖向驱动轴,且所述竖向驱动轴底部固定安装在排种盘上方中部;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搅拌器的驱动组件之间通过传动机构进行连接。所述弹性托片为固定在种窝底部的齿形橡胶托片。所述缺种检测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且均通过固定件安装在外部壳体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检测单元和进行 整体综合控制的控制系统,大大减小了播种时漏种和缺种的几率。2、通过对现有精密播种机用排种器结构进行实质性改进,提高了播种机排种速 度和排种精度,进一步提高了播种机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避免了现有排 种器排种效率低的缺点,使用时可同时使用多个独立工作的排种器同时进 行作业,并且各所有排种器间相互不影响,因而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综 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紧凑、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能有效 解决现有排种器所存在的结构复杂、排种速度慢等实际问题。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l一外部壳体;4一排种盘;7—搅拌器;ll一检测单元;U—动力输出轴;20—速度传感器,2—控制系统;5—驱动机构;8—清种刷;15—缺种检测传感器;18—传动机构;3—告警单元;6—种子箱;IO—种窝;16—挡种板;19一齿形橡胶托片;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l、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安装在播种机播种单体上的一个或多个 独立工作的排种器。所述排种器包括安装在播种机播种单体上且底部带开 口的外部壳体l、安装在外部壳体1上的控制系统2、与控制系统2相接 的检测单元ll、由控制系统2进行控制的告警单元3、水平安装在外部壳 体1底部开口处且其上沿圆周方向均勻布设有一圈多个种窝10并能在水 平面上持续旋转的排种盘4、位于排种盘4 一侧上方的种子箱6、安装在 种子箱6内部且通过对种子箱6内所盛装的种子进行持续搅动以保证种子 连续下落至排种盘4的搅拌器7、对排种盘4和搅拌器7进行驱动的驱动 机构5以及位于排种盘4上方、种子箱6的外恻下方且随排种盘4转动将 落至排种盘4的种子不断扫进空种窝的清种刷8。所述外部壳体1上对应 设置有将其安装在所述拖拉机上的安装机构。所述驱动机构5由控制系统 2进行控制。所述种子箱6为料斗式箱体。所述种窝10为内部能容纳一粒种子的种窝且其底部设置有防止种子 由于自重、碰撞或震荡原因而自由下落的弹性托片。所述排种盘4上的多 个种窝IO经旋转,依次经过对装入各种窝10内的种子进行喷种的气体喷 种装置。所述种子箱6固定安装在外部壳体1上。所述驱动机构5为安装 在外部壳体l上的驱动电机或驱动马达。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托片为固 定在种窝IO底部的齿形橡胶托片19。由于排种盘4上沿圆周方向所设置的一圈种窝10的大小基本能容纳 一粒种子(玉米或大豆),因而针对不同的作物,排种盘4和种窝10的 大小也不相同,实践中,可以根据所播种子的大小相应对排种盘4进行更 换调整。本实施例中,所述种子箱6底部的出种口与旋转至其下方的种窝10 正对,所述排种盘4为圆形转盘。所述种子箱6底部的出种口外部周侧与 排种盘4之间设置有挡种板16,所述挡种板16的顶部固定在所述出种口 外侧。所述清种刷8固定安装在外部壳体l或种子箱6上,且清种刷8位于所述挡种板16内部。所述检测单元11包括对牵引所述播种机前进的拖拉机的前进速度进 行实时检测的速度传感器20,以及对喷种种窝以及所述喷种种窝的前一个或两个种窝10内是否缺种同时进行检测的缺种检测传感器15。所述缺种 检测传感器15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本实施例中,所述缺种检测传感器15的数量为两个,且均通过固定 件安装在外部壳体l上。所述控制系统2为根据速度传感器20实时所检测的拖拉机前进速度, 相应对驱动机构5进行控制并使得排种盘4的转速与所述拖拉机前进速度 相匹配;以及根据缺种检测传感器15所检测到的缺种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喷式高速免耕精密播种机用排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播种机播种单体上的一个或多个独立工作的排种器; 所述排种器包括安装在所述播种机播种单体上且底部带开口的外部壳体(1)、安装在外部壳体(1)上的控制系统(2)、与控制系统(2) 相接的检测单元(11)、由控制系统(2)进行控制的告警单元(3)、水平安装在外部壳体(1)底部开口处且其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有一圈多个种窝(10)并能在水平面上持续旋转的排种盘(4)、位于排种盘(4)一侧上方的种子箱(6)、安装在种子箱(6)内部且通过对种子箱(6)内所盛装的种子进行持续搅动以保证种子连续下落至排种盘(4)的搅拌器(7)、对排种盘(4)和搅拌器(7)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5)以及位于排种盘(4)上方、种子箱(6)的外侧下方且随排种盘(4)转动将落至排种盘(4)的种子不断扫进空种窝的清种刷(8);所述种窝(10)为内部能容纳一粒种子的种窝且其底部设置有防止种子由于自重、碰撞或震荡原因而自由下落的弹性托片;所述种子箱(6)固定安装在外部壳体(1)上;所述驱动机构(5)由控制系统(2)进行控制; 所述检测单元(11)包括对牵引所述播种机前进的拖拉机的前进速度进行实时检测的速度传感器(20),以及对喷种种窝和所述喷种种窝的前一个或两个种窝(10)内是否缺种同时进行检测的缺种检测传感器(15);所述缺种检测传感器(15)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 所述控制系统(2)为根据速度传感器(20)实时检测的拖拉机前进速度,相应对驱动机构(5)进行控制并使得排种盘(4)的转速与所述拖拉机前进速度和所述气体喷种装置的喷种速度相匹配;以及根据缺种检测传感器(15)所检测到的缺种信号,相 应通过控制驱动机构(5)使得排种盘(4)快速旋转至下一种窝(10)或控制告警单元(3)进行告警的综合控制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立,赵伟,谢金法,高凤玲,张明柱,徐立友,曹付义,曹青梅,吴延峰,申彦杰,席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