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可逆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661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机可逆控制器,涉及交流接触器技术领域,所述电动机顶端螺栓连接第二接线盒,所述第二接线盒侧端螺纹连接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顶端螺栓连接第一驱动箱,所述第一驱动箱内螺栓安装可逆型接触器,所述第一驱动箱顶端螺栓连接第二驱动箱,所述第一驱动箱底端对称设有条形凹槽,所述第二接线盒顶端对称设有条形凹槽,所述支撑装置侧端通过移板与收线块相连接,所述支撑装置侧端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侧端螺纹连接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支撑装置可调节可逆型接触器连接电动机的高度,这样使可逆型接触器的线路能够适当的连接电动机,进而有利与保持可逆型接触器和电动机的稳定运行。接触器和电动机的稳定运行。接触器和电动机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机可逆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交流接触器
,具体为一种电动机可逆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机可逆控制器是一种控制电机正反转的交流接触器,传统用于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不可逆转,使用不够安全方便,因此提出一种电动机可逆控制器。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8520537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够识别电动机工作状况的可逆起动控制装置的组成结构,其中,甄别电路以获得信息“1”时,判定为工作正常,自动保持供电;信息为“0”时,判定存在事故,自动切断电源。现有技术中的可逆控制器与电动机时连接不够方便,造成可逆控制器安装困难,进而会影响可逆控制器与电动机的使用效率,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机可逆控制器,解决了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动机可逆控制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侧端设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顶端螺栓连接第二接线盒,所述第二接线盒侧端螺纹连接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顶端螺栓连接第一驱动箱,所述第一驱动箱内螺栓安装可逆型接触器,所述可逆型接触器底端对称设有接口,所述第一驱动箱顶端螺栓连接第二驱动箱,所述第一驱动箱底端对称设有条形凹槽,所述第二接线盒顶端对称设有条形凹槽,所述支撑装置侧端通过移板与收线块相连接,所述收线块呈等间距分布,所述支撑装置侧端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呈矩形分布形式,所述螺纹杆侧端螺纹连接把手,所述把手侧端活动连接移板。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箱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第二驱动箱侧端螺栓连接显示屏,所述第二驱动箱表面上键连接按钮。
[0008]优选的,所述收线块中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侧端对称设有硅胶夹层,所述硅胶夹层侧端呈弧形。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接线盒内螺栓安装驱动器。
[0010]优选的,所述电动机侧端螺栓连接第一接线盒。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箱和第二驱动箱侧端设有呈等间距分布的散热槽。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机可逆控制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可以通过支撑装置可调节可逆型接触器连接电动机的高度,这样使可逆型接触器的线路能够适当的连接电动机,进而有利与保持可逆型接触器和电动机的稳定运行。
[0015](2)、本技术的可逆型接触器、电动机和驱动器之间的线路可通过条形凹槽进行快速的连接,然后使用收线块收纳多余的线路,这样使可逆型接触器和电动机之间的连接顺畅整洁,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侧面立体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第一驱动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螺纹杆的示意图。
[0020]图中,1、本体;2、电动机;21、第一接线盒;3、第二接线盒;31、驱动器;4、支撑装置;41、螺纹杆;42、把手;43、移板;5、第一驱动箱;51、可逆型接触器;52、接口;6、第二驱动箱;61、显示屏;62、按钮;7、散热槽;8、条形凹槽;9、收线块;91、硅胶夹层;92、弧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机可逆控制器,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侧端设有电动机2,所述电动机2顶端螺栓连接第二接线盒3,所述第二接线盒3侧端螺纹连接支撑装置4,所述支撑装置4顶端螺栓连接第一驱动箱5,所述第一驱动箱5内螺栓安装可逆型接触器51,所述可逆型接触器51底端对称设有接口52,所述第一驱动箱5顶端螺栓连接第二驱动箱6,所述第一驱动箱5底端对称设有条形凹槽8,所述第二接线盒3顶端对称设有条形凹槽8,所述支撑装置4侧端通过移板43与收线块9相连接,所述收线块9呈等间距分布,所述支撑装置4侧端设有螺纹杆41,所述螺纹杆41呈矩形分布形式,所述螺纹杆41侧端螺纹连接把手42,所述把手42侧端活动连接移板43,本体1一驱动箱5内的可逆型接触器51可控制电动机2的正反转以及恒定运行,第二接线盒3通过驱动器31连接可逆型接触器51和电动机2,支撑装置4起到支撑第一驱动箱5和第二驱动箱6的作用,同时可通过转动把手42,使得把手42在螺纹杆41表面上上下滑动,进而也使得把手42侧端的移板43滑移位置,这样也同时调整了第一驱动箱5和第二驱动箱6的高度,使得第一驱动箱5可以以不同的高度连接第二接线盒3中的驱动器31,条形凹槽8方便第一驱动箱5和第二接线盒3之间的线路连接,同时还可使用收线块9摆放线路,使本体1的线路排列有序。
[0023]所述第二驱动箱6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第二驱动箱6侧端螺栓连接显示屏61,所述第二驱动箱6表面上键连接按钮62,第二驱动箱6在通过电路板连接电路后,通过显示屏61可查看电动机2和可逆型接触器51的运行状态,并可通过按钮62调整运行数值。
[0024]所述收线块9中设有弧形凹槽92,所述弧形凹槽92侧端对称设有硅胶夹层91,所述硅胶夹层91侧端呈弧形,收线块9通过弧形凹槽92放置线路,硅胶夹层91的硅胶材质起到防滑耐磨的作用呢,同时通过侧端的弧形卡合弧形凹槽92中放置线路的侧端。
[0025]所述第二接线盒3内螺栓安装驱动器31,第二接线盒3内通过驱动器31起到转接的
作用,驱动器31可以连接电动机2的线路和可逆型接触器51的线路。
[0026]所述电动机2侧端螺栓连接第一接线盒21,电动机2的线路通过第一接线盒21向外连接驱动器31。
[0027]所述第一驱动箱5和第二驱动箱6侧端设有呈等间距分布的散热槽7,通过散热槽7可以散热第一驱动箱5和第二驱动箱6的内部。
[002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使用时,电动机2的线路通过第一接线盒21向外连接至驱动器31,驱动器31的线路通过条形凹槽8连接至第一驱动箱5中的可逆型接触器51,在线路连接的过程中,可使用支撑装置4,通过转动把手42,使得把手42在螺纹杆41表面上上下滑动,进而也使得把手42侧端的移板43滑移位置,也同时调整了第一驱动箱5和第二驱动箱6的高度,使得第一驱动箱5中的可逆型接触器51可以以不同的高度连接驱动器31,同时还可使用收线块9摆放线路,使本体1的线路排列有序,接着,在电动机2运行过程中,可逆型接触器51可控制电动机2的正反转以及恒定运行,然后还可使用第二驱动箱6,第二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机可逆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侧端设有电动机(2),所述电动机(2)顶端螺栓连接第二接线盒(3),所述第二接线盒(3)侧端螺纹连接支撑装置(4),所述支撑装置(4)顶端螺栓连接第一驱动箱(5),所述第一驱动箱(5)内螺栓安装可逆型接触器(51),所述可逆型接触器(51)底端对称设有接口(52),所述第一驱动箱(5)顶端螺栓连接第二驱动箱(6),所述第一驱动箱(5)底端对称设有条形凹槽(8),所述第二接线盒(3)顶端对称设有条形凹槽(8),所述支撑装置(4)侧端通过移板(43)与收线块(9)相连接,所述收线块(9)呈等间距分布,所述支撑装置(4)侧端设有螺纹杆(41),所述螺纹杆(41)呈矩形分布形式,所述螺纹杆(41)侧端螺纹连接把手(42),所述把手(42)侧端活动连接移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斐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菲克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