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漆包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39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漆包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漆包线,包括导电线芯、涂覆包裹于所述导电线芯外部的第一膜层组,以及缠绕包裹于所述第一膜层组外部的第二膜层组;其中,所述第二膜层组包括缠绕包裹于所述第一膜层组外部的第一缠绕膜层,以及反向缠绕包裹于所述第一缠绕膜层外部的第二缠绕膜层;且所述第一缠绕膜层与所述第二缠绕膜层的缠绕方向夹角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漆包线


[0001]本技术属于漆包线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漆包线。

技术介绍

[0002]漆包线一般由导体和绝缘层两部分组成。现有技术中,绝缘层一般由漆料经涂覆、烘焙、冷却固化而成,漆膜成型需要经过较多的工序和较长的时间,对漆包线的生产效率影响较大;而且在漆膜成型的过程中,容易受原料质量、工艺参数、生产设备、加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各工序的生产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保证漆包线生产的质量,加工工艺复杂、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漆包线,绝缘层由涂覆形成的第一膜层组和缠绕形成的第二膜层组结合而成,由于缠绕加工的方式只要将成型后的膜料按所需的形式缠绕于线材上即可,无需经过涂覆、烘焙、冷却固化等工序,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仅采用涂覆加工方式生产而成的绝缘层而言,绝缘层通过涂覆与缠绕相结合的加工方式,不仅制备工序精简,生产效率高,而且缠绕成型的方式可有效的降低对绝缘层成型工艺的要求,从而降低漆包线生产的难度。
[0004]本技术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本技术中复合漆包线,包括导电线芯、涂覆包裹于所述导电线芯外部的第一膜层组,以及缠绕包裹于所述第一膜层组外部的第二膜层组;其中,所述第二膜层组包括缠绕包裹于所述第一膜层组外部的第一缠绕膜层,以及反向缠绕包裹于所述第一缠绕膜层外部的第二缠绕膜层;且所述第一缠绕膜层与所述第二缠绕膜层的缠绕方向夹角15
°
≤α≤150
°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膜层组包括至少两层依次层叠的涂覆漆膜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膜层组包括涂覆包裹于导电线芯外部的第一涂覆漆膜层,以及涂覆包裹于所述第一涂覆漆膜层外部的第二涂覆漆膜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涂覆漆膜层为聚酰胺酰亚胺漆膜层,所述第二涂覆漆膜层为聚酯亚胺漆膜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膜层组的厚度≤0.01mm。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膜层组与所述第二膜层组的厚度比为1:(0.8

1.5)。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缠绕膜层与所述第二缠绕膜层的缠绕方向夹角45
°
≤α≤90
°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缠绕膜层为聚酰胺酰亚胺膜层,所述第二缠绕膜层为聚酯亚胺膜层。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0014]1、本技术中复合漆包线,不仅制备工序精简,生产效率高,而且可有效的降低对绝缘层成型工艺的要求,从而降低漆包线生产的难度。
[0015]2、本技术中复合漆包线,缠绕而成的第二膜层组设于漆包线外部,可在保证漆包线整体性能和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的提高漆包线的耐屈挠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复合漆包线的结构剖视示意图(横截面);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复合漆包线的结构剖视示意图(纵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001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1:
[0021]请参阅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漆包线,包括导电线芯100、涂覆包裹于导电线芯100外部的第一膜层组200,以及缠绕包裹于第一膜层组200外部的第二膜层组300;其中,导电线芯100用于漆包线整体的导电,优选为导电性能良好的铜导线或铝导线;第一膜层组200用于导电线芯100的绝缘保护,优选地,第一膜层组200包括至少两层依次层叠的涂覆漆膜层;第二膜层组300用于导电线芯100的进一步绝缘和保护,其具体结构包括缠绕包裹于第一膜层组200外部的第一缠绕膜层310,以及反向缠绕包裹于第一缠绕膜层310外部的第二缠绕膜层320,且第一缠绕膜层310与第二缠绕膜层320的缠绕方向夹角15
°
≤α≤150
°
,如附图2所示。
[0022]就加工工艺而言,缠绕而成的绝缘膜层结构,无需像涂覆漆膜层一样经过多种复杂的工序和对成型的工艺进行严格的要求,只要将成型后的膜料按所需的形式缠绕于线材上即可形成绝缘保护膜层,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仅采用涂覆加工方式生产而成的绝缘层而言,绝缘层通过涂覆与缠绕相结合的加工方式,不仅可有效的精简工序、节省绝缘层成型的时间,从而提高漆包线生产的效率,而且可有效的降低对绝缘层成型工艺的要求,从而降低漆包线生产的难度。
[0023]就成型结构而言,缠绕而成的绝缘膜层结构,相较于涂覆成型的漆膜绝缘结构而言,具有更高的弹性自由度和耐屈挠性能,可在保证漆包线整体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的提高其耐屈挠性能,以防止漆包线绝缘层因弯曲而破损;而且第一缠绕膜层310和第二缠绕膜层320通过反向缠绕、缠绕方向成一定夹角的交叉缠绕方式包裹于第一膜层组200外部,相较于同向、平行缠绕的方式而言,反向交叉缠绕可有效的避免缠绕膜层松散,提高第二膜层组3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有效的保证漆包线整体的性能;优选地,第一缠绕膜层310与第二缠绕膜层320的缠绕方向夹角45
°
≤α≤90
°
,可使第二膜层组300整体形成网格层组结构,提升第二膜层组300整体的紧密性,对导电线芯100和第一膜层组200进行紧密的包裹,从而有效的保证漆包线整体的质量和稳定性。
[0024]进一步地,第一膜层组200的厚度≤0.01mm,第一膜层组200与第二膜层组300的厚度比为1:(0.8

1.5),第一膜层组200和第二膜层组300的厚度可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进行选择;由于第二膜层组300的加工方式相较于第一膜层组200的加工方式而言,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因此,当对漆包线的生产效率有要求时,优选第二膜层组300厚度大于第一膜层组200厚度的设计,即,绝缘层的成型以缠绕为主;其余情况下,可根据产品的具体需求,来对第一膜层组200和第二膜层组300进行设计。
[0025]实施例2:
[0026]请参阅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漆包线,与实施例1相同,均包括导电线芯100、涂覆包裹于导电线芯100外部的第一膜层组200,以及缠绕包裹于第一膜层组200外部的第二膜层组300;其中,导电线芯100用于漆包线整体的导电,优选为导电性能良好的铜导线或铝导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漆包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线芯、涂覆包裹于所述导电线芯外部的第一膜层组,以及缠绕包裹于所述第一膜层组外部的第二膜层组;其中,所述第二膜层组包括缠绕包裹于所述第一膜层组外部的第一缠绕膜层,以及反向缠绕包裹于所述第一缠绕膜层外部的第二缠绕膜层;且所述第一缠绕膜层与所述第二缠绕膜层的缠绕方向夹角15
°
≤α≤15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漆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组包括至少两层依次层叠的涂覆漆膜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漆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组包括涂覆包裹于导电线芯外部的第一涂覆漆膜层,以及涂覆包裹于所述第一涂覆漆膜层外部的第二涂覆漆膜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中庸
申请(专利权)人:博罗典型漆包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