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风结构和纺丝甬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37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均风结构,设置在管道内,至少包括第一均风板,所述第一均风板的周缘部与所述管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均风板上开设有多个均风孔,所述第一均风板的开孔率为40%~60%。所述均风结构使管道中的气流穿过均风板,从而达到均匀管道内的气流流场,减少气流湍动的目的,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前述均风结构的纺丝甬道,通过在纺丝甬道内设置所述均风结构,使得进入到壳体的气流在穿过均风板后,大部分气流成为沿纺丝甬道轴向流动的均匀气流,能有效加快浆液中挥发性溶液的蒸发,提高丝束质量。质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均风结构和纺丝甬道


[0001]本技术属于丝束成形设备
,涉及纺丝甬道。

技术介绍

[0002]在纺丝甬道中,由喷丝帽喷出的二醋酸纤维素浆液在热风气流的作用下,浆液中的丙酮快速蒸发,剩下的物料固化成丝。由于超高单旦丝束的单旦在15旦以上,远远高于常规丝束,浆液从喷丝帽孔喷出后,溶剂蒸发速率较慢,会导致丝束产品的残余溶剂指标超标,生产出的丝束在后道使用时无法开松。而气流湍动越剧烈越有利于液体向气相中挥发。因此增强循环热风在甬道中、尤其是在喷丝口下方区域的湍动,有利于二醋酸纤维素浆液中挥发组分的蒸发。但是另一方面,过于剧烈的气相湍动可能会导致纺丝在飘动中发生相互粘连,从而影响所得丝束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调节纺丝甬道中的气流,使满足丝束的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均风结构,调节管道中的气流,减少气流湍动。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均风结构,设置在管道内,至少包括第一均风板,所述第一均风板的周缘部与所述管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均风板上开设有多个均风孔,所述均风板的开孔率为40%~60%。
[0006]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均风板下游的第二均风板,所述第二均风板的周缘部也与所述管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均风板的开孔率小于所述第二均风板的开孔率。
[0007]可选地,所述第二均风板的开孔率为65%~75%。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均风板的开孔率为40%。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均风板的开孔率40%,所述第二均风板的开孔率为70%。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均风板的开孔率55%,所述第二均风板的开孔率为70%。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均风板的开孔率60%,所述第二均风板的开孔率为65%。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均风板的开孔率60%,所述第二均风板的开孔率为75%。
[0013]可选地,所述均风板厚度为1mm~3mm。
[001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纺丝甬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端面板以及和端面板相对设置的底端板,以及多块两端分别和端面板以及底端板固定连接的侧板,所述端面板上开设有进风孔,在所述端面板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喷丝柱,所述喷丝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丝帽,所述壳体内设置前文任一所述的均风结构,所述均风结构的位置高于所述喷丝帽。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6]1、本技术公开的均风结构,使管道中的气流穿过均风板,从而达到均匀管道内的气流流场,减少气流湍动的目的,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使用。
[0017]2、本技术公开的纺丝甬道通过在壳体安装前文所述的均风结构,使得进入到壳体的气流在穿过均风板后,气流湍动减少,大部分气流成为沿纺丝甬道轴向流动的均匀气流,减少了气流湍动对丝束成形、开松的负面影响,避免了气流湍动导致的丝束粘连问题,同时所述均风结构也使穿过其的气流中具有部分切向气流,能有效加快浆液中挥发性溶液的蒸发,提高丝束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纺丝甬道结构及二维模拟计算域选取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所选取的模拟时选取的计算域示意图。
[0020]图3为模拟表1中方案一获得的选取的计算域中不同轴向位置气体速度分布情况。
[0021]图4为模拟表1中方案一获得的气体流场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公开的纺丝甬道的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公开的纺丝甬道的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公开的纺丝甬道轴测示意图。
[0025]图中:1、壳体;2、第一均风板;3、第二均风板;4、喷丝柱;5、喷丝帽;6、进风口;7、补风口;8、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5~6所示,纺丝甬道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端面板以及和端面板相对设置的底端板,以及多块两端分别和端面板以及底端板固定连接的侧板,多块所述侧板形成管道。端面板中间位置设置有喷丝柱4,喷丝柱4的底端设置在壳体1内,在喷丝柱4的底端安装有喷丝帽5,所述端面板上开设有进风孔6。进风口6向壳体1内通入气流,同时二醋酸纤维素浆液通过喷丝柱4和喷丝帽5被喷入到壳体1的管腔内,气流与喷出的浆液接触,二醋酸纤维素浆液中的挥发性溶剂如丙酮,会在气流的作用下快速蒸发,使所述浆液固化形成丝束。
[0028]参照图1,端面板的中部设置有喷丝柱4,所述进风孔6设置在端面板的一侧,且由于进风孔6的面积小于壳体1横截面面积,若壳体1内不设置布风、均风结构,则大部分气流只会在进风孔6正下方流动,相应地,壳体1内远离进风孔6的那一侧的气流流量小,而喷丝帽5喷出的浆液是从壳体1的中部向周围扩散并形成丝束,因此喷丝帽5喷出的浆液在壳体1内的位置不同接触到的气流流量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位于远离进风孔6的一侧的浆液丝束接触到的气流流量较小,不利于该侧丝束的成形和开松。
[0029]因此,在壳体1内还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气流流场的均风结构,所述均风结构设置在进风孔6和喷丝帽5的喷丝口之间的区域内。所述均风结构包括至少一块均风板,所述均风板的周缘与壳体1的侧板内壁固定连接。均风板上开设有许多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均风孔,均风板上非开孔的部分会对进入壳体1内的气流形成阻碍,迫使部分气流沿均风板板面流动,使气流能扩散到壳体1远离进风孔6的那一侧,使气流在穿过均风板后在壳体1的横截面上分布的更均衡。另一方面,由于进入到壳体1中的气流只能通过均风孔穿过均风板,均风孔对气流的流动形成限制,因此穿过均风板后的气流的湍动减少,可以减小气流的湍动对丝束成形的负面影响。
[0030]为了更好地确定如图1的均风结构对纺丝甬道内的气流流场的影响,可以利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图1所示的纺丝甬道中的气流流场进行模拟,以确定均风板布置方式、开孔率等因素对均风板下方的气流流场的影响。
[0031]进行模拟时要忽略温度场对甬道内部气流均匀性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设置均风板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均风板下方的气相流场。由于在纺丝甬道出口处测得的丙酮含量仅为2%,因此从研究均风板布风效果来说,模拟时也要忽略二醋酸纤维素浆液中丙酮挥发对气流流场的影响。在喷丝帽5下方,由于气液间的传热、液体挥发可能会对气体流场也会有影响,但这些因素实质上与均风板的均风效果无关。在不考虑能量方程的前提下,甬道内流体的控制方程包括质量和动量方程:
[0032]质量守恒方程:
[0033]动量守恒方程:
[0034]上式中,ρ为气体密度,为气体速度(矢量),p为压力,μ为气相粘度,为重力加速度,为梯度算子符号。
[0035]在数值求解以上控制方程时,必须要对整个计算空间(即甬道空间)进行离散,将微分函数表达为差分格式,从而将控制方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风结构,设置在管道内,至少包括第一均风板,所述第一均风板的周缘部与所述管道的侧壁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风板上开设有多个均风孔,所述第一均风板的开孔率为40%~6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均风板下游的第二均风板,所述第二均风板的周缘部也与所述管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均风板的开孔率小于所述第二均风板的开孔率,所述第二均风板的开孔率为65%~7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风板的开孔率为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风板的开孔率40%,所述第二均风板的开孔率为7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风板的开孔率55%,所述第二均风板的开孔率为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黄海建石浩轩曹智祥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