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背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304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背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开启机构包括座板和电机,所述座板上设置有卡板和棘爪,所述电机上装配有蜗杆,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一侧啮合一齿轮,所述齿轮上设置有两个互相对称的凸台,分别为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棘爪包括上端面、与所述上端面对应的下端面以及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左端面,所述上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配合联动,同时所述卡板与所述左端面配合联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背门锁电动开启结构主要采用棘爪和齿轮的配合联动即可实现电动开启,整体设计简单,零件少,成本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背门锁电动开启方法原理简单,可靠性高。可靠性高。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背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背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属于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车主对汽车尾门智能化需要越来越高,如电动尾门,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传统背门锁开启机构零件较多,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可靠性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背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解决了目前传统背门锁电动开启结构复杂、零件较多、成本高以及可靠性一般的问题。
[0004]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所述的汽车背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包括座板和电机,所述座板上设置有卡板和棘爪,所述电机上装配有蜗杆,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一侧啮合一齿轮,所述齿轮上设置有两个互相对称的凸台,分别为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棘爪包括上端面、与所述上端面对应的下端面以及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左端面,所述上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配合联动,同时所述卡板与所述左端面配合联动。
[0005]所述卡板通过第一铆钉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座板上,所述第一铆钉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背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板(10)和电机(2),所述座板(10)上设置有卡板(3)和棘爪(4),所述电机(2)上装配有蜗杆(21),电机(2)带动蜗杆(21)转动,蜗杆(21)一侧啮合一齿轮(5),所述齿轮(5)上设置有两个互相对称的凸台,分别为第一凸台(51)和第二凸台(52),所述棘爪(4)包括上端面(41)、与所述上端面(41)对应的下端面以及上端面(41)和下端面之间的左端面(42),所述上端面(41)上开设有凹槽(411),所述凹槽(411)与第一凸台(51)以及第二凸台(52)配合联动,同时所述卡板(3)与所述左端面(42)配合联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背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3)通过第一铆钉(6)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座板(10)上,所述第一铆钉(6)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6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背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10)上设置有下盖(10

1),卡板(3)一侧设置有连杆(8),且所述连杆(8)为楔形,其一端与所述下盖(10

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卡接在支撑块(9)上,所述支撑块(9)设置在棘爪(4)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背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8)包括连杆本体(81)和凸块(82),所述凸块(82)设置在靠近所述卡板(3)一侧的连杆(8)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61)的一端围绕所述凸块(82)转动,并产生对应的回位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背门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非邓志华王青松施兆旺张琦王雨微
申请(专利权)人:恩坦华汽车零部件镇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