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膜式除氧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除氧器
,具体说是一种旋膜式除氧器。
技术介绍
[0002]旋膜式除氧器,是一种最新型热力式除氧器,旋膜式除氧设备主要由除氧塔头、除氧水箱两大件以及接管和外接件组成,其主要部件除氧器(除氧塔头)是由外壳、新型旋膜器(起膜管)、淋水篦子、蓄热填料液汽网等部件组成。
[0003]凝结水及补充水首先进入除氧头内旋膜器组水室,在一定的水位差压下从膜管的小孔斜旋喷向内孔,形成射流,由于内孔充满了上升的加热蒸汽,水在射流运动中便将大量的加热蒸汽吸卷进来(试验证明射流运动具有卷吸作用);在极短很小的行程上产生剧烈的混合加热作用,水温提高,而旋转的水沿着膜管内孔壁继续下旋;形成一层翻滚的水膜裙,此时紊流状态的水传热传质效果最理想,水温达到饱和温度。氧气即被分离出来,因氧气在内孔内无法随意扩散,只能随上升的蒸汽从排汽管排向大气。经起膜段粗除氧的给水及由疏水管引进的疏水在这里混合进行二次分配,呈均匀淋雨状落到装到其下的液汽网上,再进行深度除氧后才流入水箱。水箱内的水含氧量为高压0 >‑
7u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膜式除氧器,包括除氧结构(1)、加压传导结构(2)和水箱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结构(1)的下端与水箱结构(3)相连通,所述水箱结构(3)的底部安装有加压传导结构(2);所述除氧结构(1)包括排气阀(4)、第一保护筒(5)、补充入水管(6)和旋膜器组(7);所述第一保护筒(5)的顶部安装有排气阀(4),所述第一保护筒(5)的中心设有旋膜器组(7),所述旋膜器组(7)的左侧与补充入水管(6)相连通设置;所述除氧结构(1)还包括第一蒸汽管(8)、水膜裙架(9)、第二保护筒(10)和蒸汽处理部件(11),所述第二保护筒(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水膜裙架(9),所述第二保护筒(10)的侧端连通有第一蒸汽管(8),所述第二保护筒(10)的下端与蒸汽处理部件(11)相密封固定,所述第二保护筒(10)的上端与第一保护筒(5)相密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膜式除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处理部件(11)包括喷气口(12)、环形气管(13)、第二蒸汽管(14)、第三保护筒(15)、水算层(16)、第四保护筒(17)、填料网(18)和第五保护筒(19);所述第五保护筒(1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保护筒(17),所述第四保护筒(17)的中心设有填料网(18),所述第四保护筒(1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保护筒(15),所述第三保护筒(15)的下端中心设有水算层(16),所述第三保护筒(15)的顶部连通有第二蒸汽管(14),所述第二蒸汽管(14)的侧端与环形气管(13)相连通,所述环形气管(13)的顶部与喷气口(12)相连通设置;所述加压传导结构(2)包括加压生产部件(20)和格栅板(21),所述加压生产部件(20)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格栅板(21);所述加压生产部件(20)包括同步带(22)、驱动盘(23)、第一铰接架(24)、第二铰接架(25)、推动座(26)、加压通道管(27)、导流管(28)和存储管(2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膜式除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通道管(27)的上端活动连接有推动座(26),所述推动座(26)的上端铰接有第二铰接架(25),所述第二铰接架(25)的侧端铰接有第一铰接架(24),所述第一铰接架(24)与驱动盘(23)相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盘(23)的后端通过同步带(22)驱动连接,所述加压通道管(27)的底端与存储管(29)相连通,且存储管(29)的上端与导流管(28)相连通;所述水箱结构(3)包括箱体(30)和侧盖(31),所述箱体(30)的侧端固定连接有侧盖(31);所述水箱结构(3)还包括加热棒(32)、密封环(33)和加热器(34);所述加热器(34)的侧端与加热棒(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浩辉,董爱军,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康润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