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去毛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生产
,具体是指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去毛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在纺织生产的过程中常常会对纺织品进行裁剪处理,以获得符合要求的纺织产品;对消费者而言,毛纺织物的后整理技术工艺是相当关键的,按正常的水洗方法的话,布面不会产生一个个明显的凹凸不平,无规律形状的起皱现象,不具有立体效果,它只会使布面更加平整,手感更好,但是在对毛纺织物的再修正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毛边的情况,这种情况既会使得纺织产品不够美观,还会使得纺织产品更加容易被损坏,消费者对羊毛衫的洗涤频率一般控制在一至两个月内洗涤一次,且是轻揉洗涤表面的杂质,因此消费者贴身穿着羊毛衫时,渗入羊毛纺线牵伸与加捻的羊毛线内部的人体皮屑与油脂难以完全清除,残存在羊毛纺织物的表面与内部。
[0003]现有工艺中的纺织品去毛边多数都是采用再次裁剪的方式,或是使用高温火烧,但是再次裁剪要求的加工精度较高,操作工艺也十分的复杂,而现有技术中的高温火烧常常会出现灼烧位置和程度控制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去毛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括支撑型底座(1)、双面控制组件(2)、转动加湿组件(3)和加热去毛边组件(4),所述双面控制组件(2)的一端卡合设于支撑型底座(1)上,所述转动加湿组件(3)的两端转动设于双面控制组件(2)的另一端上,所述加热去毛边组件(4)的一端设于双面控制组件(2)内,所述加热去毛边组件(4)的另一端设于双面控制组件(2)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去毛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控制组件(2)包括支撑过渡机构(5)、侧方控制机构(6)和弹力控制机构(7),所述侧方控制机构(6)成对设于支撑型底座(1)上,所述弹力控制机构(7)的一端设于侧方控制机构(6)的外底壁上,所述弹力控制机构(7)的另一端设于侧方控制机构(6)内,所述支撑过渡机构(5)的一端设于弹力控制机构(7)的另一端上,所述支撑过渡机构(5)的另一端滑动设于侧方控制机构(6)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去毛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方控制机构(6)包括侧方控制腔(8)、控制顶腔(9)、控制侧腔(10)、控制连接腔(11)和螺纹连接槽(12),所述侧方控制腔(8)卡合设于支撑型底座(1),所述侧方控制腔(8)呈中空设置,所述控制侧腔(10)设于侧方控制腔(8)内,所述控制连接腔(11)的一端设于控制侧腔(10)的内侧壁上,所述控制连接腔(11)的另一端设于侧方控制腔(8)的内侧壁上,所述控制顶腔(9)的一端设于控制侧腔(10)的内上壁上,所述控制顶腔(9)的另一端设于侧方控制腔(8)的外上壁上,所述螺纹连接槽(12)的一端设于控制侧腔(10)的内底壁上,所述螺纹连接槽(12)的另一端设于侧方控制腔(8)的外底壁上,所述弹力控制机构(7)转动设于螺纹连接槽(12)上,所述支撑过渡机构(5)的一端设于侧方控制腔(8)内,所述支撑过渡机构(5)的另一端滑动设于控制侧腔(10)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去毛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控制机构(7)包括螺纹连接杆(13)和螺纹连接顶杆(14),所述侧方控制腔(8)的外底壁上设有电机放置腔(15),所述电机放置腔(15)内设有驱动电机(16),所述驱动电机(16)的输出轴端上卡合设有控制主动轮(17),所述螺纹连接杆(13)的一端转动卡合设于螺纹连接槽(12)内,所述螺纹连接顶杆(14)设于螺纹连接杆(13)的另一端上,所述螺纹连接顶杆(14)与螺纹连接杆(13)相啮合,所述螺纹连接杆(13)上设有控制支撑弹簧(1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去毛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过渡机构(5)包括支撑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小华,马强,高天云,吴祥新,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阿特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