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药物浓度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1843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持续药物浓度监测系统,包括静脉血液取样系统、血液过滤系统和血液成分透析系统,静脉血液取样系统连通人体内部,通过配合人体内血液循环或泵体,持续采取人体血液样本,血液过滤系统分离血液取样系统抽取的人体血液样本形成血浆和透析液,透析液包括气体和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血液成分透析系统通过光源放出和接收后的光的对比,实时确认人体内药物浓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光谱分析实时血液及血清中的药物含量,指导临床药物的使用;可以实时监测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含量,准确的判断药物的含量,可以与自动化输注系统链接,根据实测血药浓度自动调整输注速度,达到稳定血药浓度的效果,形成完整的AI闭环智能药物管理系统。统。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持续药物浓度监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持续药物浓度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患者的麻醉、治疗用药都有着一定的界限,过多会造成患者体内的平衡被打破,产生新的状况:呼吸困难、休克、神经永久性破坏等等。现有血液浓度检测,一般是通过离心后血红蛋白等物质的破裂,在通过化验对比的方式得到相关数据,难以及时、实时的检测患者的药物浓度含量。
[0003]靶控输注是麻醉医师通过对患者血浆中药物浓度的设定,采用计算机在手术过程中通过药代动力学公式计算控制给药速率,使患者血药浓度更加合理化,从而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近年来,随着静脉麻醉药品的不断研发以及静脉麻醉技术的大力发展,基于靶控输注的全凭静脉麻醉方法在临床的应用范围已逐步发生扩大。丙泊酚是临床上较为常用静脉麻醉药品,其具有起效迅速、代谢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瑞芬太尼作为新型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不仅具有起效迅速,药效较强的特点,而且在持续输注过程中不产生蓄积,剂量易于控制,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但因为个体差异和不同人群建模的药代动力学公式均是导致不良事件的根源,均不如直接测血药浓度精准。
[0004]临床中监测药物作用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如麻醉深度监测既有利于控制麻醉质量,又可利用最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缩短术后苏醒时间。近年来脑电监测技术的发展,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是公认能较好监测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及变化的方法,可作为常用且可靠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应用于临床。肌松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呼吸肌与非呼吸肌对肌松药的敏感性不同,起效时间以及作用时效有区别。肌松阻滞深度为咽喉肌>拇内收肌>膈肌。临床不能仅以拇内收肌功能恢复来判断呼吸肌功能的恢复,影响呼吸功能恢复的因素很多,残余肌松只是其中之一,应结合临床判断。人体体征监测设备今年逐渐成熟,并开始通过这些指标调控药物输注速度,反而脱离了药物本身的代谢过程,所以急需一套能监测实时血药浓度的设备,配合药物作用结果参数,结合药物靶控浓度药代动力学特点,反馈给自动输液装置,形成时时动态调控药物输注情况的闭环自动化管理,即从药物靶控浓度设定

自动输注泵开始泵药入体

体内血药浓度监测

药物效应反应

对比靶控浓度与时时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分析

自动输液泵调整输注速度并维持该血药浓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持续药物浓度监测系统,包括抽取血液样本的静脉血液取样系统1、血液过滤系统2和血液成分透析系统3,
[0006]静脉血液取样系统1包括置入模块和导流模块,置入模块连通人体内部,通过配合人体内血夜循环或泵体,持续采取人体血液样本,导流模块连接置入模块,抽取并回流采样血液;
[0007]血液过滤系统2连通静脉血液取样系统1,分离血液取样系统1抽取的人体血液样本形成血浆和透析液,透析液包括气体和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
[0008]血液成分透析系统3包括光源4、接收模块和分析模块,光源4和接收模块分布于透析液的两端,接收模块接收光源4透过透析液后的光波形成的光谱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分析模块。
[0009]优选的,静脉血液取样系统1包括双通道静脉置入针,导流模块为采样管和回流管,双通道静脉置入针的尾端连接采样管和回流管,采样管和回流管相互独立,分别连通血液过滤系统2,采样管和回流管上分别设有加压泵体。
[0010]优选的,双通道静脉置入针前端开口直至侧孔处半径大,与侧孔处针管外壁形成梯度。
[0011]优选的,血液过滤系统2设置一个或多个采样窗口,每个采样窗口通过血清滤过膜分离血浆与透析液,分离后的血浆通过静脉血液取样系统1回流人体,分离后的透析液进入血液成分透析系统3。
[0012]优选的,血液过滤系统2连通抗凝血剂。
[0013]优选的,血清滤过膜分布于采样窗口内部两侧。
[0014]优选的,分析模块包括光谱数据转化模块、数据模块和显示模块三部分,光谱数据转化系统分别电连通接收模块和数据模块,并实时将接收模块获取的光照强度数据转化为电信号传输至数据模块进行类比,数据模块将类比结果传输至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0015]数据模块连通数据基站,数据模块的类比项目至少包含药物浓度和二氧化碳含量两种。
[0016]优选的,光源4连通数据模块,光源4设置两种,分别为紫外线和红外线,接收模块为多光谱传感器。
[0017]优选的,显示模块显示的浓度含量包括对应药物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两部分,数据单元模块还包括人工显示面板,人工显示面板连通数据基站,并进行数据更改。
[0018]优选的,数据基站通过无线信号或者内置的方式与数据单元模块进行交互。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1、通过光谱分析实时血液及血清中的药物含量,最终指导临床药物的使用;
[0021]2、可以实时监测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含量,与自动化输液系统、药物效果监测系统(如麻醉深度监测、肌松监测、PCT感染指数等)连接形成智能自动给药系统;
[0022]3、在准确的判断药物的含量,免除了血液离心化验带来的人工操作和医用资源
[0023]4、避免了常规化验时的滞后,即药物完全扩散后才能取样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功能结构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静脉血液取样系统的结构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血液过滤系统的结构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光谱模块的结构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光谱分析的结构图;
[0029]图中,
[0030]1、静脉血液取样系统;2、血液过滤系统;3、血液成分透析系统;4、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
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目的以及优点更加清晰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2]如图1所示可知,本专利技术包括有:抽取血液样本的静脉血液取样系统1、血液过滤系统2和血液成分透析系统3,
[0033]静脉血液取样系统1包括置入模块和导流模块,置入模块连通人体内部,通过配合人体内血夜循环或泵体,持续采取人体血液样本,导流模块连接置入模块,抽取并回流采样血液;
[0034]血液过滤系统2连通静脉血液取样系统1,分离血液取样系统1抽取的人体血液样本形成血浆和透析液,透析液包括气体和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
[0035]血液成分透析系统3包括光源4、接收模块和分析模块,光源4和接收模块分布于透析液的两端,接收模块接收光源4透过透析液后的光波形成的光谱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分析模块。
[0036]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持续药物浓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抽取血液样本的静脉血液取样系统(1)、血液过滤系统(2)和血液成分透析系统(3),所述静脉血液取样系统(1)包括置入模块和导流模块,所述置入模块连通人体内部,通过配合人体内血夜循环或泵体,持续采取人体血液样本,所述导流模块连接置入模块,抽取并回流采样血液;所述血液过滤系统(2)连通静脉血液取样系统(1),分离血液取样系统(1)抽取的人体血液样本形成血浆和透析液,所述透析液包括气体和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所述血液成分透析系统(3)包括光源(4)、接收模块和分析模块,所述光源(4)和接收模块分布于透析液的两端,接收模块接收光源(4)透过透析液后的光波形成的光谱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分析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续药物浓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血液取样系统(1)包括双通道静脉置入针,所述导流模块为采样管和回流管,所述双通道静脉置入针的尾端连接采样管和回流管,所述采样管和回流管相互独立,分别连通血液过滤系统(2),所述采样管和回流管上分别设有加压泵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持续药物浓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通道静脉置入针前端开口直至侧孔处半径大,与侧孔处针管外壁形成梯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续药物浓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过滤系统(2)设置一个或多个采样窗口,每个采样窗口通过血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大伟张雷张小兰何君艺王彦程静吉勇郭小强樊素雄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