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简多功能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1808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简多功能变换器,涉及电源适配器的技术领域,包括:输入单元,势能变换单元,VCC电容,控制电路,输出单元,整流二极管,其中,势能变换单元为电感或变压器,势能变换单元为变压器时至少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控制器;若第一开关管为MOS管或氮化镓开关管,且,第一开关管为耗尽型开关管,则在第二开关管关闭后,第一开关管在未达到负压阀值关闭前,负压为第三环路供电,解决了现有的电源适配器由于MOS和氮化镓的关闭速度快无法实现关闭时为VCC自供电的技术问题。术问题。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简多功能变换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适配器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极简多功能变换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数码产品多样化、每个数码产品需要适配器,各适配器不兼容造成了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逐步统一数码产品充电器,逐步统一为PD充电器,但是为满足不同产品电压、电流需求,PD需要实现不同电压和电流的输出,传统的PD电源采用辅助绕组反激供电或者输入正激供电,当采用辅助反激供电时候,输出电压3

21V变化时候,VCC需要7倍电压,当满足最低开启电压8V时候,则21V时候需要56V以上耐压;采用辅助绕组反激供电时候会受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加上峰值芯片实际电压要80V以上。且辅助供电不仅占用体积,增加芯片耐压成本还会影响EMI效果,需要一种新的供电方式进行改善。而传统的自供电只能采用三级管的延迟关闭期间给VCC供电,平时无法供电,而MOS和氮化镓由于关闭速度快无法实现关闭时候给VCC自供电。
[0003]针对上述问题,还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简多功能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单元,势能变换单元,VCC电容,控制电路,输出单元,整流二极管,其中,所述势能变换单元为电感或变压器,所述势能变换单元为变压器时至少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二极管和控制器;所述势能变换单元与所述输入单元电连接形成第一环路,所述次级绕组、整流二极管和输出单元形成第二环路,所述输入单元、所述势能变换单元和所述VCC电容电连接形成第三环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环路、所述第二环路和所述第三环路的导通或关闭;若所述第一开关管为MOS管或氮化镓开关管,且,所述第一开关管为耗尽型开关管,则在所述第二开关管关闭后,所述第一开关管在未达到负压阀值关闭前,负压为所述第三环路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简多功能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单元包括至少一路输出包括,其中,所述至少一路输出包括:一个电容,或,一个电容与一个反向二极管串联,或,一个电容串联一个反向二极管和一个开关管依此串联,或,一个电容上串或两个方向相反开关管,或,一个电容上串联一个双向不导通的开关管,或,一个电阻,或,开关管,或,一个电感,或,一个LED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简多功能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简多功能变换器还包括:第三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三开关管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VCC电容相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管为所述第三环路完成供电之后所述第三开关管关闭,以实现低功耗VCC供电方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简多功能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简多功能变换器的信号反馈至少包括:电压信号反馈和电流信号反馈,所述电压信号反馈包括:初级反馈和/或次级反馈,所述电流信号反馈采用峰值电流反馈,其中,所述峰值电流反馈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将第二开关管作为电流镜进行电流反馈,利用第一环路的导通时间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宗周张波严仰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原能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