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全科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160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的全科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一端固定连接立板,所述立板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立板的上端中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部固定连接L形转杆的一端,所述L形转杆的轴杆设置在滑槽板内;所述滑槽板的一侧固定连接U形块,齿轮的两端中心轴分别活动连接在所述U形块的相对一侧中部,所述齿轮啮合齿条,所述齿条固定连接梯形滑轨,所述梯形滑轨设置在梯形滑槽内,所述梯形滑槽设置在所述U形块的一侧;所述梯形滑轨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滑轴,所述滑轴设置在斜滑槽内,所述斜滑槽设置在所述立板的上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对积液进行抽取的问题。了对积液进行抽取的问题。了对积液进行抽取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的全科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引流
,具体为一种改良的全科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正常状态下,人体胸腔、腹腔内都有少量液体,对腔室内的脏器起润滑作用,如在病理状态下导致腔室内液体量增加超出正常生理范围时,将成为一种病症,如胸水和腹水。造成腹腔积液和胸腔积液的病因有很多,是临床非常常见的病症,虽然腹腔积液和胸腔积液仅是一种病征,但大量腹腔积液和大量腹腔积液会造成一系列的并发症而不利于病因的治疗,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具有大量腹腔积液和大量胸腔积液病征的病例,在临床治疗时必须先进行积液引流;
[0003]现有公开号为:CN112915271B的专利,一种心胸外科临床用闭式引流装置,此专利解决了在病人移动身体时,容易使引流管脱落且破坏连接处的密封效果;由于固定不稳或不小心会碰倒引流瓶,使引流瓶牵扯着引流管会增加病人的痛苦的问题,但是此专利在对于积液的引流上并没有涉及到解决方案,例如在积液引流时,积液会发生堵塞现象,或是出现抽取不畅的问题;
[0004]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改良的全科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既能够根据积液的多少,进行调整网罩(抽取罩)的位置及角度,且能够对积液中含有的杂质进行打散,使引流更顺畅,以更好的实现对积液的引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全科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具备解决对积液进行抽取的优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的全科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一端固定连接立板,所述立板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立板的上端中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部固定连接L形转杆的一端,所述L形转杆的轴杆设置在滑槽板内;
[0007]所述滑槽板的一侧固定连接U形块,齿轮的两端中心轴分别活动连接在所述U形块的相对一侧中部,所述齿轮啮合齿条,所述齿条固定连接梯形滑轨,所述梯形滑轨设置在梯形滑槽内,所述梯形滑槽设置在所述U形块的一侧;
[0008]所述梯形滑轨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滑轴,所述滑轴设置在斜滑槽内,所述斜滑槽设置在所述立板的上端,所述齿轮的一端中心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方杆的一端,所述方杆设置在方形通槽内,所述方形通槽设置在圆筒轴的中部,所述圆筒轴设置在圆筒内,所述圆筒轴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所述圆筒的两侧中部,所述圆筒轴上分别固定连接一组搅拌杆,所述圆筒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板的一侧上端;
[0009]所述圆筒的下侧一端固定连通U形管的一端,所述U形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单向进液阀,所述单向进液阀固定连通在活塞筒的下侧一端,所述活塞筒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板的
另一侧上端,所述活塞筒的一侧中部固定连通单向出液阀,所述单向出液阀固定连通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下部设置在收集桶内,所述收集桶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侧一端;
[0010]所述滑槽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穿过方孔,所述方孔设置在所述活塞筒的一侧中部,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活塞,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活塞筒内;
[0011]所述圆筒的一侧上端固定连通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穿过并固定连接在圆管一的中部,所述软管的一端穿过弹性膜的中部,所述弹性膜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圆管一,所述软管的一端端部设置在圆管二的中部,所述圆管二固定连通所述弹性膜的另一端。
[0012]优选的,所述圆管一的两侧分别设有对称的圆形通槽,圆杆一设置在对应的一个所述圆形通槽内,所述圆杆一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旋钮一的中心处,所述圆杆一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弹性膜内,所述圆杆一的另一端端部固定连接蜗杆的中心处,所述蜗杆啮合蜗轮,所述蜗轮的中心轴活动连接在凸板一的一端中心轴,所述凸板一固定连接在所述圆管一的一侧,所述蜗轮的下侧固定连接凸板二,所述凸板二固定连接在所述圆管二的上侧。
[0013]优选的,圆杆二设置在对应的另一个所述圆形通槽内,所述圆杆二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旋钮二的中心处,所述圆杆二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弹性膜内,所述圆杆二的另一端端部固定连接联轴器的一端中心轴的端部,所述联轴器的另一端中心轴穿过并活动连接在所述圆管二的上侧一端中部。
[0014]优选的,所述联轴器的一端中心轴的端部固定连接对应的一个小齿轮的中心处,对应的一个所述小齿轮啮合齿圈,所述齿圈啮合对应的另一个小齿轮,所述齿圈活动连接在凹槽内,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圆管二的上侧中部。
[0015]优选的,两个所述小齿轮的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丝杠,两个所述丝杠分别螺纹连接对应的丝杠筒。
[0016]优选的,两个所述丝杠筒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方筒内,两个所述方筒分别设置在所述圆管二的两端。
[0017]优选的,两个所述方筒的下端分别固定连通在网罩的内壁下部。
[0018]优选的,所述网罩设置在所述圆管二的下部。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1、根据患者需要引流的身体部位,把网罩、圆管二和弹性膜等插入到患者的引流部位,根据患者体内的积液的多少,旋拧旋钮一,旋钮一带动圆杆一转动,圆杆一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啮合蜗轮转动,蜗轮带动凸板二摆动,凸板二带动圆管二摆动,圆管二带动对应的方筒、对应的丝杠筒、网罩等摆动,使弹性膜发生形变,使网罩改变角度并处于积液较多的位置,此时停止旋拧旋钮一,上述操作可以对网罩的角度进行调整,以减少网罩与内脏的接触,防止内脏粘膜贴合网罩堵塞网罩的网孔,影响进液速度,也可以防止内脏粘膜被网罩摩擦损伤。
[0021]2、启动电机,电机带动L形转杆的轴杆沿滑槽板转动,同时L形转杆的轴杆带动滑槽板往复移动,滑槽板带动活塞杆沿方孔往复移动,同时活塞杆带动活塞往复移动,当活塞向远离单向出液阀的方向移动时,通过活塞的产生的负压吸力使患者体内的积液通过网罩进入到软管、圆筒内,实现了方杆在往复移动的同时往复转动,方杆通过方形通槽带动圆筒轴往复转动,圆筒轴分别带动一组搅拌杆往复转动,使一组搅拌杆对圆筒内积液中的杂质进行打碎,能够避免出现U形管和单向进液阀等堵塞现象,使积液的抽取更顺畅,使圆筒内
被打散的积液通过活塞的吸力,使积液进入到U形管、单向进液阀、活塞筒内,当活塞向靠近单向出液阀的方向移动时,通过活塞的推力,使活塞筒内的积液通过单向出液阀进入到出液管、收集桶内,完成对积液的抽取。
[0022]3、观察积液抽取的情况,如果积液的引流出现不畅时,可以旋拧旋钮二,旋钮二带动圆杆二转动,圆杆二带动连轴器转动,连轴器带动对应的一个小齿轮转动,对应的一个小齿轮啮合齿圈转动,齿圈带动对应的另一个小齿轮转动,使两个小齿轮分别的对应的丝杠转动,使两个丝杠带动对应的丝杠筒分别沿对应的方筒向下移动,使两个丝杠筒分别带动网罩向下移动,使网罩的网眼更多的暴露,使网罩处于积液内,使引流更畅通。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全科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包括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的上侧一端固定连接立板(8),所述立板(8)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电机(29),所述电机(29)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立板(8)的上端中部,所述电机(29)的输出轴的端部固定连接L形转杆(38)的一端,所述L形转杆(38)的轴杆设置在滑槽板(37)内;所述滑槽板(37)的一侧固定连接U形块(41),齿轮(40)的两端中心轴分别活动连接在所述U形块(41)的相对一侧中部,所述齿轮(40)啮合齿条(39),所述齿条(39)固定连接梯形滑轨(44),所述梯形滑轨(44)设置在梯形滑槽(43)内,所述梯形滑槽(43)设置在所述U形块(41)的一侧;所述梯形滑轨(44)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滑轴(36),所述滑轴(36)设置在斜滑槽(47)内,所述斜滑槽(47)设置在所述立板(8)的上端,所述齿轮(40)的一端中心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方杆(42)的一端,所述方杆(42)设置在方形通槽(35)内,所述方形通槽(35)设置在圆筒轴(33)的中部,所述圆筒轴(33)设置在圆筒(7)内,所述圆筒轴(33)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所述圆筒(7)的两侧中部,所述圆筒轴(33)上分别固定连接一组搅拌杆(34),所述圆筒(7)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板(8)的一侧上端;所述圆筒(7)的下侧一端固定连通U形管(3)的一端,所述U形管(3)的另一端固定连通单向进液阀(9),所述单向进液阀(9)固定连通在活塞筒(1)的下侧一端,所述活塞筒(1)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板(8)的另一侧上端,所述活塞筒(1)的一侧中部固定连通单向出液阀(11),所述单向出液阀(11)固定连通出液管(10),所述出液管(10)的下部设置在收集桶(2)内,所述收集桶(2)设置在所述底板(4)的上侧一端;所述滑槽板(37)的一侧固定连接活塞杆(32),所述活塞杆(32)穿过方孔(30),所述方孔(30)设置在所述活塞筒(1)的一侧中部,所述活塞杆(32)的一端固定连接活塞(31),所述活塞(31)设置在所述活塞筒(1)内;所述圆筒(7)的一侧上端固定连通软管(6),所述软管(6)的一端穿过并固定连接在圆管一(5)的中部,所述软管(6)的一端穿过弹性膜(14)的中部,所述弹性膜(14)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圆管一(5),所述软管(6)的一端端部设置在圆管二(15)的中部,所述圆管二(15)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
申请(专利权)人:临朐县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