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引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139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指引导管,包括直段、弧段以及分支段,所述弧段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直段的一端,所述弧段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分支段;所述分支段与所述直段呈一定的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直段、弧段、分支段三部分,直段负责对弧段的有效推动,弧段的弧型结构便于在主血管内顺畅行进,分支段衔接于弧段的一端,其与直段形成的夹角,使其在回退时具有进入分支血管的能力;指引导管的三段结构不仅使其在主血管中能够轻松进入分支血管,也便于血管支架在指引导管内顺畅穿行、拐弯并进入分支血管内,克服了现有的血管支架难以自主弯曲进入分支血管的弊端。支架难以自主弯曲进入分支血管的弊端。支架难以自主弯曲进入分支血管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指引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的,涉及一种指引导管。

技术介绍

[0002]肾动脉狭窄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血管疾病,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是对于一些动脉粥样硬化及大动脉炎的患者,其血管在腹主动脉开口后走行方向易发变化,由于指引导管不到位或支撑力不足使球囊或支架不能准确到病变位置,从而治疗失败,故指引导管的形态和支撑力具有一定的变化,目前现有的指引导管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另外现有的指引导管具有固定指向,其远端指向性局限,难以适应所有肾动脉走行方向,从而使导丝固定困难或不能导引球囊和支架到病变血管,无法进行准确的扩张及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引导管,以引导血管支架顺畅进入分支血管内。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指引导管,包括直段、弧段以及分支段,所述弧段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直段的一端,所述弧段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分支段;所述分支段与所述直段呈一定的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包括直段、弧段、分支段三部分,直段负责对弧段的有效推动,弧段的弧型结构便于在主血管内顺畅行进,分支段衔接于弧段的一端,其与直段形成的锐角,一方面能够保证在血管内行进时分支段的端部顺着血管壁移动,不对血管壁造成过大的挤压摩擦,另一方面使指引导管在回退时具有将分支段轻松伸入分支血管的能力;
[0007]指引导管的三段结构不仅使其在主血管中能够轻松进入分支血管,也便于血管支架在指引导管内顺畅穿行、拐弯并进入分支血管内,克服了现有的血管支架难以自主弯曲进入分支血管的弊端。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夹角为六十度,适合于大多数人体的主血管和分支血管的夹角范围,也避免分支段在行进中对血管壁产生过大的挤压摩擦。
[0009]进一步的,所述直段与所述弧段相切,所述分支段与所述弧段的连接部分呈圆弧过渡,方便血管支架在指引导管内的顺畅穿行、拐弯。
[0010]进一步的,所述指引导管的外表面设有亲水涂层,或硅油涂层,或防血栓吸附涂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指引导管由内向外包括内层、中层以及外层,所述内层为PTFE蚀刻管,所述中层为金属丝,所述外层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
[0012]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丝为包覆于所述内层的外壁上的网状或簧状结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分支段的端部设有显影环,方便观测指引导管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指引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指引导管布设于主血管和分支血管内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1、主血管;12、分支血管;21、直段;22、弧段;23、分支段;α、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指引导管,主要应用于外周血管的手术中,对于一些动脉粥样硬化及大动脉炎的患者,其血管在扩张术后易发生再狭窄使治疗失败,故这些患者在扩张术后应放置血管支架,现有主要在广泛使用的血管支架,具体为球囊扩张支架,其弯曲性能有限,难以在血管内自主地拐弯改变方向,而对于那些发生在分支血管12中的患处,由于分支血管12一般是连通于主血管11壁,且与主血管11呈一定的夹角,现有的血管支架难以进入分支血管12。
[0019]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指引导管包括直段21、弧段22以及分支段23三部分,其中弧段22部分大致为半圆弧,所述弧段22能够在进入主血管11内后,通过圆弧结构实现一个支撑两侧血管壁且弧面增加顺滑度的效果,以方便所述指引导管在主血管11内移动,以深入主血管11内。
[0020]所述直段21连接于所述弧段22的一端,且所述直段21与所述弧段22相切,所述弧段22进入主血管11内后,通过在外推动所述直段21进入主血管11,以支撑所述弧段22不断伸入主血管11内。
[0021]所述分支段23则用于向主血管11的侧壁上的分支血管12内延伸,所述分支段23连接于所述弧段22的另一端,所述分支段23与所述直段21形成一个夹角α,该夹角α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弧段22的弧型开口方向的朝向相同,在图1所示中都是朝下。
[0022]所述分支段23与所述弧段22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方便血管支架在指引导管内穿行时能够顺畅地拐弯。
[0023]当所述指引导管进入主血管11内后,首先是沿着主血管11方向前进,当所述弧段22到达分支血管12的位置时,先使所述弧段22与所述分支段23在前进方向上超过分支血管12,随后回退,使得所述分支段23能够在回退时轻松进入分支血管12内。
[0024]所述直段21、弧段22以及分支段23均为中空结构,因此在所述指引导管成功搭设后,能够将血管支架沿着所述指引导管的内部通道进入,引导血管支架拐弯,直至进入分支血管12内。
[0025]其中,由于需要保证所述指引导管能够顺畅穿行于血管内,也要保证在血管支架于内部穿行时有足够的强度支撑,所述指引导管需要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因此其分为内、中、外三层结构,内层为PTFE蚀刻管,不吸水耐老化,中层为用于加强结构强度的金属丝,金
属丝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镍钛、钨等,通过编织或者绕簧的方式覆盖在内层的外表面,外层为高分子层,材质包括但不限于Pebax、TPU、PA等热塑性材料。
[0026]本实施例优选地应用于肾动脉狭窄的手术中,一般情况下,50%以上的患者的肾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基本为锐角,大致在40
°‑
80
°
之间,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支段23与所述直段21的所述夹角α也为锐角,优选为60
°

[0027]这样的设置是由于,一方面:推送所述指引导管时,通常是在锐角朝向侧的方向进入动脉中,如果是从另一侧进入,则相应会增加很长的路线才能到达分支血管,容易增加推送过程中的风险,因此在该侧进入血管内后,通过带动指引导管回退便可以使所述分支段23很好地进入分支血管内;另一方面:如果所述夹角α为钝角或直角的情况下,所述分支段23的末端是会顶在血管壁上,并在所述指引导管的进行中对血管壁产生顶戳,容易卡住或造成损伤,而呈锐角下的所述分支段23在血管内行进时,是贴着血管壁顺着进行移动,对血管壁的挤压摩擦较小,不容易卡住或造成损伤。
[0028]需要补充的是,所述指引导管的外表面设有亲水涂层或硅油涂层或防血栓吸附涂层等,避免置于血管内时吸附血液内物质,造成血管堵塞。
[0029]为了便于观测所述指引导管在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引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段(21)、弧段(22)以及分支段(23),所述弧段(22)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直段(21)的一端,所述弧段(2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分支段(23);所述分支段(23)与所述直段(21)呈一定的夹角α,所述夹角α为锐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指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为六十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指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段(21)与所述弧段(22)相切,所述分支段(23)与所述弧段(22)的连接部分呈圆弧过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绍鑫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励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